唐代文人“走后门”

时间:2022-09-14 03:42:21

唐代以科取仕,有些举子为了得中,千方百计找关系、寻门路,当时京城长安盛行一种被称为“温卷”的风气,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何谓“温卷”?南宋文人赵彦卫编著的《云麓漫钞》一书中。曾对此作了解释:“唐之举人,先籍当世显人,以姓名达之主司,然后以所业(自己的作品)投献,逾数日又投,谓之‘温卷’。”由此看来,这种“温卷”,就是借助名人的威望,达到推荐自己的目的。一些著名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在未成名前都有过“温卷”的历史。

李白在安陆时,就曾去拜见过荆州大都督府长史韩朝宗。将自己厚厚的一卷文稿拿给韩朝宗,以求引荐。后来,李白到了长安,又把自己的得意之作《蜀道难》送给贺知章看。贺知章当时任太子宾客,在朝中甚有影响,当贺知章看到李白的《蜀道难》后,大加称赞,惊呼李白为“李谪仙”。几天后,李白又把自己的《鸟栖曲》送给贺知章,贺竟称赞他的诗能够“惊风雨,泣鬼神”,实在是不可多得。由于得到贺知章的赏识,李白的名声从此大震。

白居易初次来到长安应试时,只有十六岁。他拿着自己的诗文去拜见当时很有名望的顾况,顾况性情高傲,起初很看不起这个不起眼的黄毛孺子,尤其是看到名字“白居易”三字时,不无挖苦讽刺地说道:“长安居,大不易!”意思是说,长安这个大京城米很贵,白居怕是不容易呢!但是当他打开白居易的诗稿,读到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两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时大为吃惊,想不到一个十六岁的少年,竟能写出如此佳句,继之又看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更为吃惊。并立即改口说:“能写出如此好诗,在长安居亦易矣!”

杜甫未成名时,曾向韦济投送自己的诗作《奉寄河南韦尹丈人》,后来韦济当了尚书左丞。杜甫到长安又向韦济送上自己的新作《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以求引领和举荐。诗中有“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句子,诉说了自己自二十四岁在洛阳应试落选。十三年来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苦闷心情。诗中还写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杨雄敌,诗看子建亲。”展示了自己的才学和抱负。这首诗引起韦尚书的重视,并终于受到韦济的赏识。

(卡卡西摘自《东南西北》)

感悟 唐代的“走后门”不是请客送礼,没有真才实学的“干货”,后门走得再勤,也是枉然。到了今天,“走后门”竟然沦落成贬义词,成为一种伤风败俗的不道德行为。历史上那种“走后门”的美好际遇,荡然无存,不觉悲乎!

上一篇:娱乐圈的潜伏者 下一篇:丁仕源:“90后”不是垮掉的一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