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再认识

时间:2022-09-14 03:40:16

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再认识

1.明确教学目标

目标是一切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设立科学的、简洁的三维目标。确定了教学目标后,教师以学生的视角,思考可学什么、不学什么,学习中的困惑是什么,充分预测学情。把能帮助学生顺利实现教学目标的内容,作为教学重难点,集中时间,整合问题,引导学生有重点地体会、感受、积累、运用,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2.钻研教材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教教材为开发、利用教材。吃透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手段之一。教师吃透了教材就是吃透了教书育人的方向。教师在深入理解了编者的意图的基础上挖掘教材,这样才知道学生要学什么,喜欢学什么,这样才能做到教和学的完善。教师才能灵活自如地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适当地调整教学环节,达到优化教学。要达到最优化的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加工和设计,力求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服务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既能提高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又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快乐学习,使他们在情感和知识能力方面有所提高。

3.写字教学要遵循书写规律,讲究指导方法

写字课是进行写字教学的主阵地。上好这一课,对指导学生写字能起到强化作用。在写字课上,我们可从三个方面指导学生写字。

3.1看清字形,把字写正确。这是写好字的最起码的要求。指导之前,应先让学生看清字帖上所要练的字的字形,并让学生说说哪些字最容易写。如“豪”的中间不要多一横,“末”的下面一横短,而“未”字下面一横长,“临”是左右结构,而非上下结构,“落”是上下结构,而非左右结构,等等。久而久之,使学生养成细心写好字的习惯。

3.2分析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字课上,应指导学生认真分析每个字的结构特点,并准备画有田字格的小黑板,具体指导书写,让学生掌握把字写端正的要领,即正确摆好左中右结构和上中下结构等字的每个部件的位置,处理好笔画多和笔画少的字的疏密得当问题。可利用字帖边指导边示范,让学生懂得书写时在分析字的结构的基础上,认清笔画位置,瞻前顾后,写上面的考虑下面的部件位置,做到每个字的结构要合理,字与字之间的大小匀称,整体感觉端正。

3.3寻找差距,把字写美观。练字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小学毕业前能写一手规范、工整、美观的钢笔字。遵循这一要求,我们应进一步严格要求学生,从热爱祖国语言文字这一高度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每次写好字,应让学生自己跟字帖上的字作比较,看哪些字临写得很像,哪些字还有差距,要进一步改进。

4.改进阅读教学,从改进单篇课文教学开始

单篇课文的教学的改进,要聚焦到语文本体的目标。要得意、得言、得法,做到举一反三。单篇教学就是“举一反三”的“一”。通过它,引导学生从学之所得迁移到其他文章的学习。在单篇阅读教学当中,要加强、落实语言文字的运用。

语文课的主要功能就是学习语言文字应用。首先,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用比较准确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培养他们整体把握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借助文本和文本以外的事实表达自己的观点;要引导学生用文本内外的语言进行评价;要教给学生学会用文本中的词句说明、鉴赏文本语言的特点;还要结合文字的表达领悟文章写法。这都是加强语言文字运用的应有之处。另外,我们要在得意的基础上得言,在得言的基础上做适当练习。但并不是说每一课都搞一个小练习。我们可以练什么呢?对于低年级:文中的词句换一换,好的句式练一练,抓住留白补一补,观察插图写一写,断片内容归一归,文章结构理一理,顺着情结阔一阔,展开想象续一续,变换文体改一改,迁移写法仿一仿,加工信息编一编,学习所得记一记。

单篇教学需改进,可以一篇带一篇,一篇带多篇;还可以一组课文带群文的方法。单元整组教学加群文教学,或者单元整体教学加整本书教学。

5.教学中要强调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及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

语文教学对学生学习语文,学习做人起着奠基作用,不可替代。更强调核心价值的引领,更强调优秀文化的传承。

体现核心价值作家的引领,包括以社会主义理想、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还包括荣辱观。

提出继承与发展中华文化的传承,语文的“文”很重要,一方面是文化,学习母语就是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素养的过程中了解、欣赏、继承中华传承文化。怎么处理好工具性与人文性二者之间的关系,这是值得研究的过程,出现过多次的左右摇摆,怎样正确处理关系,自然体现,不可分。如一张纸的两面,一面是人文性,一面是工具性,是密不可分的。人文性依托于语言文字存在的,教学时,要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上做文章,绝对不能割裂,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内容,体会情感,让学生想一想,看一看,这样的情感文化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揣摩品味语句,了解领悟表达的方法。一句话,从语言文字入手,再落脚到语言文字的表达上,避免脱离文本的教育。

6.识字教学提倡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课程标准提倡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增加识字量。教材的“语文园地”中也相应地安排了“生活识字展示台”。然而,一些教师并不重视这项教学要求,其实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不但对实现小学生提前阅读十分必要,而且大有作为。生活识字的途径很多,例如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媒体上的各种广告、各种商品的包装、机关单位和门市的牌匾和宣传标语等上面的文字,主动问一问家长或别人怎么读,天长日久就会认识许多字。对学生生活识字的鼓励和考查也有许多办法,譬如办“生活识字剪贴报”、建立“生活识字集字册”、定期举行生活识字展示活动,等等。经验证明,这样做不但能有效扩大学生的识字量,而且能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和认真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7.借助准确生动的评价语言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应根据学生的回答客观、准确地指出学生的长处与不足,既对学生表现出色之处给予肯定,又有针对性地提醒并纠正学生的不足。

上一篇:浅论18―19世纪英国的财产继承法 下一篇: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