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时间:2022-09-14 03:32:14

内科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09-1420-01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在教学活动中,“教”与“学”密不可分。“教”而不“学”无异于劳而无获。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文化基础差、智力和健康状况不佳等,这些都是学生方面的原因。而来自教师方面的原因有责任心不强、专业水平不高以及不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对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致使学生的精神处于“冬眠”状态。在内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笔者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做了如下探讨,取得了良好效果。

1 上好生动的第一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万事都需要有个好开端。因为人们对初次接触的事物都有一种好奇心和探索心,所以准备好、上好、上活第一课,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初萌的好奇心,而且还能在他们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另外,在第一课中教师的仪表、态度、语言等形象很容易就此定型。笔者多年的教学体会是,讲好内科第一次课的开头是关键,可使学生对内科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讲授绪论课时,不仅要介绍内科学在临床医学学科中所占的重要位置,而且还要介绍内科疾病包括的范围、主要的治疗手段。

要使学生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教师还要精心设计每一次课的开场,讲好每一次课的序言。比如,讲到消化性溃疡出血时,不必马上切入主题,可先提出问题,如消化性溃疡活动期患者,在高热时空腹服了几天的“解热止痛散”并同时静脉滴注加有较大剂量“地塞米松”药物的液体,大家设想一下,这个病人可能会出现什么后果。通过讲好课堂序言,学生就会随着你的引言进入到想学的欲望之中,提高了对内科学学习的兴趣。

2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兴趣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课堂氛围。即使教师的知识博大精深,如果讲得呆板枯燥、语言混乱,讲述的教材内容模糊不清,缺乏逻辑性,学生将会感到厌倦,甚至昏昏欲睡,索然无味。所以教师要加强语言修养,通过生动的讲解、恰当的比喻、精彩的演示、有趣的比赛等活动,为学生创造良好、融洽、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环境。在教学进程中,还要注意掌握时机,变换教学节奏,举出带有启发性的实例来调控学生情绪。如讲休克时,可以用某个同学在实验或临床见习时因见血而昏厥的事例来讲解休克的分类及临床表现。因为事情是发生在自己所熟悉的同学们中间,总想探个究竟,这样同学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被调动起来,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 激发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如果把教学任务喻为“过河”,将教学方法看成是过河所用的“桥”或“船”,那么,与其让教师绞尽脑汁、搜肠刮肚为学生搭桥造船,不如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让其主动地下河游泳。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变教师满堂灌的单边活动,为教学双方的共同参与,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达到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就一个人的一生而言,教师所教的内容毕竟是有限的,很多知识需要自己在日后自学的过程中获得。可见,向学生介绍一些学习方法会令其受益终身。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为了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主体的作用,在教学中,不能只传授知识的结论,更主要是引导学生去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过程及方法,提高学生辨别能力,筛选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使学生真正享受到获得成功的乐趣。如对于一些较为简单的内容,可列成若干问题,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学,以提问等方式来检测其效果,必要时作一些补充说明。甚至可让少数学生在讲台上当“老师”,锻炼他们在各方面的应变能力,同时也引起他们的兴趣,促使他们刻苦认真地学习。对于一些相似而又易混淆的内容,鼓励他们用列表比较等方式把所需掌握的内容弄清。这样,他们的学习活动就显得轻松和主动多了。

4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班风、学风和校风是促进学习的前提,而这个前提往往决定于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众所周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和蔼可亲、风趣、热情坦荡、尊重关怀同学,可促进学生对教师所任课程的兴趣,甚至可以改变一些学生一生的兴趣爱好。所以,教师要热爱学生,信任学生,与学生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学生步入社会的第一任老师,老师的教学态度,为人处事的原则,都直接影响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今后的成长。所以教师必须时时都要体现出对本专业的热爱、对科学真理的坚定信念、对祖国未来的责任感,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产生浓厚的求知欲。这也是学生学习兴趣能否培养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抛掉“师道尊严”,“唯我独尊”的观念,尊重学生的人格,实施“微笑教学”,时时处处关爱学生,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在课堂上,对学生敢于回答问题要给予鼓励。学生回答错了也不能讽斥、挖苦。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他们学会做人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导师,有话愿讲给老师听,有事愿找老师帮,有疑难问题愿找老师解决。

5 联系临床实践

学生将来成为医护工作者,他们对临床实践充满好奇,有急于了解的心愿。内科学课堂教学中要密切联系临床实际,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讲到内科常用诊疗操作时可让学生们先观看有关录像,再让同学们到模拟手术室去体验手术人员的角色,讲到具体病例时就组织同学们到医院临床见习,让同学们有机会参加某一病例的诊疗操作全过程。这样可使内科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既可培养学生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使学生“爱学、会学、学会”,使教与学的过程驶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收稿日期:2006-10-27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关于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下一篇:口腔颌面外科见习教学改进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