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大齐工业走廊城镇发展空间布局研究

时间:2022-09-14 02:53:28

哈大齐工业走廊城镇发展空间布局研究

摘要:城镇空间布局是城镇规划和建设的重要依据,它关系到城镇发展的综合效果、中心城市与周围腹地联系的便捷程度、交通组织和城镇的合理分布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以哈大齐工业走廊城镇空间布局为研究对象,提出哈大齐工业走廊城镇空间布局的构想,即圈层结构式布局、点―轴式布局、卫星式布局。哈大齐工业走廊将逐步形成一个层次合理、布局科学的城镇空间体系。

关键词:哈大齐工业走廊;城镇发展;空间布局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1-0168-03

哈大齐工业走廊是以哈尔滨为龙头,以大庆和齐齐哈尔为区域骨干,包括沿线肇东、安达等市在内的经济区域。总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4.67%;2004年,人口802.99万,地区生产总值2 600亿元,分别占全省的21.04%和4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2 379元,为全省平均水平的2.32倍,是黑龙江省经济实力最强、工业化水平最高、经济辐射力最大、科技人才优势最明显、可供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丰富的地区。其中哈尔滨突出高新技术,大庆以石油、天然气和化工产业为主,齐齐哈尔以装备制造为主,而肇东和安达则以农业副产品加工、轻工业等为主。

一、哈大齐工业走廊城镇发展情况分析

(一)哈大齐工业走廊城镇发展的优势条件分析

1.土地资源和农牧业资源丰富。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肇东、安达区域内921平方公里的重度盐碱地等未利用地及农用地(这些土地投资成本低、回报快,比较优势明显)为哈大齐工业走廊城镇建设提供了先决条件;并且走廊内及周边地区盛产玉米、大豆和中药材,奶牛等畜牧业发展迅速;食品和药材加工原料充足;为哈大齐工业走廊城镇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2.能源供应充足和产业基础雄厚。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三市是黑龙江省装备、石化、食品、医药工业最为集中的地区,拥有大庆石化公司、哈尔滨电站集团、哈尔滨航空集团、第一重型机械集团等一大批知名大型骨干企业。

3.科技人才实力较强。哈大齐三市的科技综合实力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已经形成了以大学、大所、大厂科技力量为主,地方科技力量为辅的研究与开发体系。现有普通高校40所,占全省的72.7%,全市国有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8.76 万人,两院院士27人,博士生导师700余人,拥有9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1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1个重点实验室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为工业走廊城镇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人才资源保障。

4.交通便利。哈大齐工业走廊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穴肇东、安达位于哈尔滨与大庆之间?雪,距离约280公里,三市之间高速公路基本贯通,与哈尔滨、齐齐哈尔机场共同构成了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基本上形成了以大庆为中站的两小时经济带。另外,哈尔滨国际机场是欧、亚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

(二)哈大齐工业走廊城镇发展的制约条件分析

哈大齐工业走廊城镇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不利的因素,主要表现在:

1.整体经济实力较弱。根据国家统计局地级以上城市(包括地级)综合实力评价体系测算,在2003年全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哈尔滨经济发展评价得分26.47(居第24位)、大庆17.16(38位)、齐齐哈尔-5.60(155位),而珠三角中的7个城市在前70名,其中深圳77.83(居第3位)、广州74.81(4位)、珠海26.78(23位);长三角的16个城市均在前100名,其中上海124.57(居第1位)、杭州42.28(10位)、南京35.08(13位)。具体差距反映在经济总量、GDP增速、人均财政收支等方面(详见下表)。

2.城镇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根据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综合评价体系测算,2003年哈尔滨基础设施评价得分7.22(居第30位)、大庆9.18(24位)、齐齐哈尔-1.80(122位),而珠三角的深圳54.12(居第3位)、广州51.85(4位)、珠海11.34(19位);长三角的上海得分87.77(居第1位)、南京18.40(7位)、杭州16.02(12位)。具体差距如下表所示:

3.环境容量比较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综合评价体系测算,2003年哈尔滨环境评价得分2.28(列82位)、大庆6.31(22位)、齐齐哈尔1.46(101位),而珠三角的深圳23.19(3位)、珠海6.90(15位);长三角的上海35.88(居第1位)、南京8.06(9位)。具体差距如下表所示:

(三)哈大齐工业走廊城镇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哈大齐工业走廊城镇缺乏区域整体化和均衡发展的意识,城镇间缺少有效的合作,影响了区域经济整体发展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哈大齐工业走廊各城市在建设投资和产业空间布局甚至交通联系上相互竞争与制约,不仅造成重大项目重复建设、不合理布局等问题,而且使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未能充分发挥经济中心的辐射与联动作用。在土地资源、生产力资源等方面缺乏共有共用,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2.哈大齐工业走廊城镇无序扩张、发展,与生态环境空间的保护产生冲突和矛盾,影响了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可持续发展。受盲目追求经济发展的影响,区域内城镇存在贪大求全,工业企业随意布置、城镇建设大量占用耕地、土地使用粗放、污水垃圾随处排放与堆放。

3.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城市功能过于集中在中心城区,其他城区、城镇在市域乃至区域城乡发展中没有合适的功能定位,而港口、铁路等设施的区域功能未能得到发挥。公路交通网络还不够完善,小城镇沿公路发展建设的现象较为普遍,城镇间交通联系还未达到高效、高速。

二、哈大齐工业走廊城镇空间布局构想

哈大齐工业走廊城镇空间布局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圈层结构式布局

圈层结构反映着城市的社会经济景观由核心向呈规则性的向心空间层次分化。在圈层结构中,城市是圈层结构的主体,各个城镇有各自的圈层状态,每个城镇都有较明显的直接腹地,故各个城市对周围圈层的影响范围都是有限的。圈层的大小与城市规模、城市对外交通的便利程度、城市对外辐射成正比例。哈大齐工业走廊城镇根据圈层结构式理论可以在空间上勾画三个发展圈层,哈尔滨都市圈,齐齐哈尔都市圈,大庆都市圈。哈尔滨都市圈以哈尔滨中心城区为都市经济晶核,以外展半径10公里以内为都市经济核心圈,10~70公里为都市经济强辐射圈,70公里以外为都市经济拓展圈。齐齐哈尔都市圈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111国道、齐―昂―富高速公路及沿线铁路为纽带,建立外展半径50公里的富(富裕)―齐(中心城区)―梅(梅里斯)―昂(昂昂溪)―富(富拉尔基)城市经济圈。

(二)点―轴式布局

点―轴渐进扩散理论指出,“点”是各级行政、经济、文化活动中心地,是各级区域的聚集点,是带动各级区域发展的中心城镇,有较强的经济吸引力和凝聚力。“轴”是联结点的线状基础设施束,包括交通干线、高压输电线、通讯设施线路、供水线路等工程性线路等。线状基础设施束经过的地带称为“轴带”,简称“轴”。轴带的实质是依托沿轴各级城镇形成产业开发带。哈大齐工业走廊城镇空间点―轴式布局,是指依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肇东、安达五市排列的空间区域,在绥满铁路沿线,延绵300公里,布局在301国道两侧,构成点轴城镇带。其中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肇东、安达是“点”,绥满铁路,301国道等交通线是“轴”。

(三)卫星式布局

在一个区域范围内,围绕中心城镇布置若干个中小城镇,把中心城镇叫做“母城”,周围城镇叫做“子城”,所以又将这种布局形式叫做“母子城”,这就是卫星城市的布局。中心城市是该地经济、政治、文化和信息交流中心,而且主要产业(包括大中型工业企业)大都集中在这个中心城市,是该地区核心地,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发展着中心作用、骨干作用和基地作用。卫星城为中心城市服务,可以疏散中心城市人口,承接产业辐射等。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是哈大齐工业走廊的中心城市即“母城”,肇东、安达位于哈大齐工业走廊沿线,分别与哈尔滨、大庆毗邻,是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卫星城”即“子城”。肇东市重点发展以粮食深加工为主的生物技术产业和特色农产品、中草药深加工业,承接哈尔滨产业辐射和转移。安达市重点发展以乳制品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和承接大庆辐射的精细化工、石油产品加工业。

三、结语

对哈大齐工业走廊城镇空间布局要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以产业为基础,以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为目标,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对其进行合理的布局,可以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增强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和带动功能,发挥中心城市的主导作用。这样,有利于点带动面、中心城镇带动周围城镇的发展,有利于哈大齐工业走廊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邹军,张京祥,胡丽娅.城镇体系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2] 赵东昌,宇文英,赵万双.关于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的几点建议[J].大庆社会科学,2005,(4).

[3] 马立群.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步伐[J].前进论坛,2005,(7).

[4] 王景荣.关于构建哈大齐工业走廊和城市带的建议[J].决策咨询通讯,2005,(2).

[5] 刘妍.哈大齐工业走廊的构建和发展探析[J].商业经济,2006,(1).

[6] 胡占富.哈大齐工业走廊哈尔滨段规划确定[J].哈尔滨日报,2006,(3).

[7] 哈大齐工业走廊规划建设思路分析[J].领导决策信息,2005,(31).

上一篇:重庆南岸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比较研究 下一篇:南昌铁路客运市场的SWOT分析和市场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