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

时间:2022-09-14 02:11:09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本文以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小板公司2010年的年报为对象搜集数据,构建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指数以衡量中小板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利用多元分析探寻中小板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小板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总体水平不高,行业属性、公司规模以及表示收益状况的变量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有显著的影响,而公司治理结构变量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行业属性;公司规模;收益状况;公司治理结构

一、引言

公司社会责任是公司与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入,公司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担负更多的社会责任成为现代社会对公司的普遍期望和要求。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公平、诚信、自然环境和资源、能源等问题比较突出,经济增长、公司经营方式过于粗放。为了能够给可持续发展提供足够的自然、经济和社会资源,需要对公司与社会的关系提出新的要求。新时期,中国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要求公司在整个社会生态大环境中作为成员之一,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一起相互依存,共同面对社会承担责任。因此,在宏观意义上,公司社会责任是公司参与“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已逐渐成为国外会计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对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此外,公司承担社会责任和进行相关信息的披露对全社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还对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我国的实施和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在以上研究背景及意义下,进行中小板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本文的研究目的旨在通过对中小板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展现中小板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丰富了本领域的研究成果。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1.行业属性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公司所属的不同行业会影响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某些行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明显多于其他行业。Cowen(1987)[1]通过对134家美国公司年度报告所包含的社会责任信息的研究表明公司所在行业与社会责任披露正相关。Jenkins和Yakovleva(2006)[2]发现规模大的采掘企业披露了更多的社会和环境绩效、健康安全及道德等方面的信息。李正(2006)[3]以上海证券交易所2003年52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结果表明,重污染行业因素与公司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显著正相关。马连福和赵颖(2007)[4]以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行业属性是影响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国家环境总局所颁布的《关于对申请上市的企业和申请再融资的上市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核查的通知》的规定来确定重污染企业,重污染行业包括:冶金、化工、石化、煤炭、火电、建材、造纸、酿造、制药、发酵、纺织、制革和采矿业。于是提出假设1:重污染行业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正相关。

2.公司规模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大公司更加注重自身的社会形象与信誉资本,通过自愿性信息披露与外部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是塑造大公司良好社会形象和改善公司信誉的有效手段。相关文献也证实了公司规模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正相关(Trotman,1981[5];Cowen,1987[1];范小雯,2006[6];马连福、赵颖,2007[4];陈文婕,2010[7])。于是本文提出假设2:公司规模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正相关。

3.收益状况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本文从基本每股收益、盈利水平和股东获利能力三个方面来衡量公司收益状况。马连福、赵颖(2007)[4]研究表明每股收益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显著正相关。Hooghiemstra(2000)[8]发现,自愿社会信息披露会随着公司社会绩效的增加而增加,这意味着公司愿意报告“好消息”但是不愿意报告“坏消息”,以及将信息披露在很大程度上当成是“自我赞美”。盈利能力好的上市公司更可能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社会责任工作上,从而更有能力和动力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以显示他们对社会福利的贡献(Cowen,1987[1]、陈文婕,2010[7])。已有研究者们发现社会责任信息某些方面的内容对投资者是十分重要的。于是本文提出假设3:基本每股收益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正相关;假设4:公司盈利能力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正相关;假设5:股东获利能力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正相关。

4.公司治理结构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理论提倡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因为作为人的总经理并不一定总是从股东利益出发披露信息,因此需要单独设立董事长以监督。如果两职合一,则总经理倾向于对外隐瞒不利的信息。Forker(1992)认为二职合一对监控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二职合一与自愿披露信息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股权结构方面,非流通国有股权在中国上市公司中占有很大比例,第一大股东性质可能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产生影响。现实也表明国有企业确实承担政府的多重目标[7]。在国有大股东与公司管理层之间会存在信息不对称,使两者利益趋于一致的股票期权计划会激励公司管理层自愿披露信息[6]。于是提出假设6:董事长、总经理两职合一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负相关。假设7:实际控制人类型为国有股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有正面作用。假设8:管理层持股比例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正相关。

三、变量定义与样本选取

本文涉及的变量及其含义见表1。表1中的变量,除“信息披露指数”外,一般均可直接取得或通过简单计算得到。关于“信息披露指数”变量,本文采用指数法进行量化,结合《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和中小板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特点和数据采集的可行性,构建过程如下:首先,把年报中公司所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分为十个大类;其次,确定这些大的类别所包括的小类别,总共是四十二小类,并把每个小类赋予相同的权重,每个小类分为有描述和没有描述两种情况,有描述的得1分,没有描述的得0分。最后对不同小类的得分进行汇总,总分就是一个公司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得分。即一个公司最高得分为42分,最低为0分,信息披露指数就是公司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具体得分与最大可能得分之比。

Yi为第i家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指标实际得分,42是每家公司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最大可能得分之和。

本文以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小板公司为研究对象来搜集数据,对样本公司的选取采用如下办法:截至2009年12月31日之前上市的中小板公司,去除金融保险业和ST类公司,公布2010年年报的共有321家,其中,ccer数据库中4家2009年公司治理结构变量有缺失,故纳入本文实证研究的样本数为317家。样本数据来源于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布的2010年年报以及ccer数据库中的2009年相关数据,所有数据处理均采取Eviews5.0软件进行。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1.描述性统计

表2是317家中小板上市公司社会信息披露内容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有关政府的责任信息和对管理者的信息以及与供应商、客户的关系方面的信息最为详细,由于税金是由税务机关强制征收,每家公司都有披露税收方面的信息。对于对管理者的责任信息,每家公司也都有披露管理层的报酬以及管理层的绩效考核信息。对于与供应商与客户的关系,除云南旅游,三特索道属于旅游服务业没有披露外,其余的中小板上市公司都有披露。公司治理方面,公司在进行年报披露时,对董事会的构成,独立董事的信息,监事会的信息都进行了披露,对于重视中小股东的权益,大多数公司提到了要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股东信息方面,由于股东目前来说是公司最为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对于股东大会的召开、公司利润分配情况、资金的管理情况都有披露,在投资者关系方面,有少部分公司只是一笔带过,没有进行披露。债权人方面,少部分公司没有披露债务风险提示或是或有负债,个别几家公司这两方面的信息都没有披露。对员工的责任信息方面,平均值为6.99,说明员工的信息披露还是较为全面的,公司对于员工的薪酬、社会保险、职工福利都有进行披露。对环境的信息披露方面,满分为10分,最大值为9分,最小值为0分,这类信息一般披露在董事会报告中,有的公司专门披露了节能减排情况,由于行业的特殊性性,对于一些很少产生环境污染的行业,披露的也很少,但对于重污染行业,由于国家的强制性披露政策,环境信息的披露也较多。社会公益事业的信息披露方面,属自愿性披露范围。社会责任独立报告的公司才有披露的这方面的信息,没有社会责任独立报告的公司几乎没有披露这方面的信息。大部分企业在社会责任独立报告中披露的较多的是慈善捐赠、对公益事业的支持等,而扶住弱势群体方面的信息披露的相对较少。详细的披露情况见表2。

表3是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指数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指数最小值为0.429,最大值为0.905.平均值为0.597,说明平均水平不高,偏度S=0.996>0,峰度K=3.727>3,P=0所以,与标准正太分布(S=0,K=3)相比,中小板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呈现右偏,尖峰的分布形态,且不服从正太分布。

2.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1)模型建立:

根据研究假设与变量涉及建立的回归模型为:

Y=C+a1X1+a2X2+a3X3+a4X4+a5X5+a6X6+a7X7+a8X8+e

其中:e为随机误差。

2)相关性分析

通过计算皮尔逊相关系数来检验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表4可以看出,相关系数的最高值是基本每股收益与盈利能力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8。而根据Hossain(1995)的研究表明,解释变量之间的系数只要没有超过0.8或0.9,就不会对多元回归分析产生影响。因此本文回归模型中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不会对回归结果产生严重影响。

3)多元回归分析

本文采用Eviews5.0对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到了有关参数,各解释变量对Y的回归结果如表5和表6所示。

由表5可知,模型的拟合度是显著的(F值为5.18,p值0.0000),说明各变量在联合解释信息披露方面是有效的,D-W值为1.96(在2的附近),说明自相关问题也不存在。但调整R2较小(为0.096),原因可能在于一些样本公司的年报提供了错误甚至虚假的信息,或者遗漏了一些相关的解释变量,还有其他影响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因素有待探寻。

由表6可知,从各变量的回归系数和统计显著性来看,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指数与公司规模和公司盈利能力在统计显著性水平1%的基础上正相关,检验结果与假设2、4一致。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指数与行业属性在5%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检验结果与假设1一致。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指数与股东获利能力在显著性10%的基础上正相关,检验结果与假设5一致。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指数与基本每股收益在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与假设3不一致。说明行业属性、公司规模、基本每股收益、公司盈利能力和股东获利能力都是影响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重要因素。实际控制人是否为国有股的系数方向尽管支持假设7,但不显著,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是否合一和高管人员持股比例的系数方向不支持假设6、8,且均不显著。

五、结论

本文对中小板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中小板上市公司目前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状况不太乐观,没有一家公司对自己相关社会责任信息进行全面的披露且极少部分公司在其社会责任独立报告中披露了一些社会公益事业方面的信息。(2)公司规模大、盈利能力强、股东获利能力高及重污染行业的公司会披露更多的社会责任信息。基本每股收益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显著负相关,每股收益较低的企业可能采取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方法来转移利益相关者注意力。(3)三个公司治理结构变量在本研究中均未表现出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有显著影响,这可能与研究样本有关,也可能是因为中国当前环境下,公司治理结构因素对中小板上市公司影响力度不够。

参考文献

[1]Cowen,Scottt,S.,Ferrari,L.,Parker,L.:The Impact of Corporate Characteristics on Social Responsibility Disclosure:A Typology and Frequency-basedAnalysis[J].Accounting Organization and Society,1987,12:11-22.

[2]Jenkins H M,Yakovleva N.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the mining industry:exploring trends in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disclosure[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6(4):271-284.

[3]李正.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来自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06,2.

[4]马连福,赵颖.海外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综述及启示[J].证券市场导报,2007,8:4-9.

[5]Trotman,K.T.and Bradley,G.W.:Associations between social responsibility disclosure and charateristics of companies[J].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1981.6:355-362.

[6]范小雯.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06,4:72-77.

[7]陈文婕.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因素[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7:96-100.

[8]Hooghiemstra,Raggy,Corporate Communication and Impression Management-New Perspectives Why Companies Engage in Corporate Social Reporting[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0,27:55-68.

基金项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资助项目“信息披露、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研究”(72104888)。

上一篇:我国证券购买者的购买决策行为分析 下一篇:国外风险度量理论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