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贷比与经济增长正相关吗

时间:2022-09-14 01:26:19

存贷比与经济增长正相关吗

存贷比反映了本地居民和企业存款以信贷方式“反哺”当地经济的状况,然而,存贷比与地方经济增长显著正相关吗?笔者认为,二者并无显著关系,该指标更多地反映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经济结构和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存贷比产生差异的原因分析

本文选取粤、京、津、沪、浙5地银行业的存贷比进行对比分析(图1),发现地方经济发展模式、经济结构,以及金融生态环境是存贷比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存贷比与经济发展模式相关。2006年国务院推进滨海新区开发以来,天津市2008~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达34%,大规模投资建设需要大量信贷资金与之配套,故存贷比明显上升。而上海市2008~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仅为4.5%,2012年上海市以金融、商贸、信息服务、旅游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达60%,反映出上海市依靠投资驱动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已经转变,近年存贷比也一直低于70%。

存贷比与经济结构性差异相关。浙江省银行业存贷比长期偏高,基本上在80%以上,主要由于浙江省企业密度较高,浙江民间投资活动比较活跃,带动的贷款资金需求较大。而北京市存贷比一直最低,主要原因在于,北京市总部经济高度发达,各类大型企业通常将各地子公司和成员企业资金集中在总部管理,形成较大的资金沉淀,增加了北京地区的存款基数,摊低了存贷比。

存贷比与金融生态环境差异相关。浙江省银行业不良贷款长期较低,是金融生态环境健康的反映。在全国存贷比明显下降的2003~2005年,浙江省存贷比不降反升。这是由于江浙地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提高了银行贷款投放的积极性,吸引各家银行的信贷资金流入。而广东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影响较大,一些地区对银行业债权保护机制不健全,大型国有银行信贷投放呈现比较审慎的态度,信贷增速普遍低于长三角地区,个别银行信贷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存贷比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一方面,银行存贷比与经济增长之间并无显著关系。从全国各省市的对比情况来看,存贷比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没有显著正相关性,2012年地区经济增长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1.2%)的21个省市中,有8个省市存贷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增长低于全国水平的10个省市中,有3个省市存贷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一个地区的存贷比高低并不能完全反映当地的经济活跃程度。

另一方面,存贷比的整体变化受宏观经济政策影响较大。十年来,全国银行业平均存贷比变化比较明显的三个时期是2003~2005年、2008年和2009年。其中,2003~2005年我国银行业存贷比从77%下降到69%,主要原因在于受国有银行股改剥离不良资产、外汇流入、商业银行资产多元化等因素的影响。2008年延续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央行8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从14.5%提高到15.5%,降低了银行放贷能力,多种因素导致当年存贷比下降。2009年我国为应对危机实施“四万亿”经济刺激政策,当年银行信贷投放大幅增至9.8万亿,存贷比较2008年明显上升。

结论及政策建议

综上分析,从一个地区银行投放信贷资金的整体情况看,存贷比主要反映区域经济金融的深层次融合状况。要吸引更多信贷资金的投入,地方政府应从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提高企业质量和数量、改善政府投资效率、拓宽融资渠道等方面入手,增强实体经济对金融资源的吸引力和承载力,促进经济金融协调发展。

从根本上来说,要持续吸引资金流入,必须为金融业发展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一是建立良好的金融司法环境。特别是在处理企业破产或重组所产生的债务纠纷时,要强化债权人的法律地位,依法维护银行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二是积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引导银行、企业和社会公众积极维护健康的信用环境,加大信用信息披露范围和程度。三是切实履行地方政府的金融管理职责,强化和落实地方政府防范金融风险的职责。

地方政府应采取多种措施帮助企业转型发展,提高企业数量和质量,增强企业受贷能力。一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务效率,营造良好的创业发展环境,不断提升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二是紧紧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企业,加大资源投入,帮助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注重品牌建设,持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在经济转型升级自发性不高的情况下,还有必要保持一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支持和引导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增强实体经济对银行信贷的承载能力;要把握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城镇化节奏,固定资产投资重心要逐渐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吸引更多资本进入,为金融业拓展当地市场创造条件。

上一篇:农信圆了致富梦 下一篇:管贷款如管私房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