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存贷比偏高的分析与思考

时间:2022-08-27 09:44:41

地区存贷比偏高的分析与思考

[摘 要]从省(区)域来看,存贷比是反映一个地区存款与贷款总量匹配状况的重要指标。宁夏存贷比连续八年居全国第一,并在2013年突破100%。本文从纵向、横向、结构三方面描述宁夏存贷比现状,剖析其深层原因,并对宁夏存贷比偏高的情况进行思考。

[关键词]存贷比;银行业;流动性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5.02.091

[中图分类号]F832.2;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02-0121-02

1 存贷比指标的历史沿革

1.1 存贷比指标的概念

存贷比又叫贷存比,是指商业银行贷款总额除以存款总额的比值,存贷比是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的核心指标之一,用以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法规定单家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比不得超过75%。

1.2 存贷比指标的演进

75%的存贷比指标控制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最初的目的是控制信贷过快增长。1994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对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通知》,制定了关于资本充足率、存贷款比例等9项暂行监控指标,规定存贷款比例不得超过75%。1995年存贷比等内容以立法形式纳入了5月出台的《商业银行法》,大大提高了要求商业银行实行存贷比在内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该指标的实际应用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995-2003年,75%的存贷比指标处于名存实亡的境地。银行业整体的存贷比高于75%。2003年末,银行业整体本外币存贷比为77%,直到2004年6月末才降至75%以下。考虑到立法时商业银行存贷比普遍超标,1995年出台的《商业银行法》规定了过渡期,“本法施行前设立的商业银行,在本法施行后,其资产负债比例不符合前款规定的,应当在一定期限内符合前款规定”。

2004-2010年,存贷比整体低于75%,对银行经营的影响不大。2003年银监会成立,在银监会主导下,存贷比成为一项主要的流动性监管指标。2009年,银监会在《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中将存贷比指标明确为流动性监测管理的工具,后续又将存贷比纳入对银行“腕骨”指标体系中。

2011年至今,部分中小银行存贷比接近75%,存贷比成为中小银行信贷投放的主要障碍之一。部分银行采取了月末突击揽存冲时点的方式来满足监管要求。2011年6月起,银监会为控制监管套利,将存贷比指标改为日均数。2014年7月1日起,银监会对存贷比计算口径进行调整。

2 宁夏辖区银行存贷比现状

2.1 从纵向看,宁夏存贷比变动趋势基本与全国一致

2008年之前全国存贷比保持持续下降趋势,1994年降到了100%以下,2004年降到了75%以下,2008年最低降至65.1%,2009年以来出现了持续小幅上升,2013年末升至68.9%。宁夏存贷比的变化趋势与全国基本一致,2000年降至100%以下,2005年最低达到84.6%,之后波动上升,2013年末突破100%,2014年6月末进一步升至101.5%。

2.2 从横向看,宁夏存贷比显著高于其他省区

2000年末宁夏存贷比96.7%,居全国第7位,当年全国的最高水平达到了118%。2005末宁夏存贷比84.6%,排全国第2位,当年全国有11个省区保持在75%以上,宁夏存贷比虽然较高,但与其他省区相比,并不突出。2006-2013年,宁夏存贷比稳居全国第一位的同时,绝对水平也大幅上升,并在2013年末突破了100%,比全国水平高出32%,而同处西北的其他四省区存贷比与全国水平基本保持一致。

2.3 从结构看,国有商业银行、地方性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存贷比均较高

宁夏辖区商业银行可以分为大型银行、地方银行、股份制银行3大类。2013年年末,宁夏工、农、中、建、交、邮六大商业银行存款余额占全区的54.31%,贷款余额占59.51%,存贷比高达83.47%;包括城商行、农商行、农合行、农信社、村镇银行在内的地方银行,“存款取之于地方,贷款用之于地方”信贷资金几乎全部投放在省内,存贷比高达70.74%,新近在宁夏设立的股份制银行分行,由于其导入期经营策略多为“贷款突破、先贷后存”开业初期贷款往往大于存款,2013年年末存贷比高达136.7%(见表2)。

3 宁夏辖区存贷比高的原因

根据存贷比的计算公式,存贷比=贷款/存款,贷款是分子,存款是分母,分子大和分母小都会造成存贷比升高。数据显示,宁夏贷款偏高和存款偏低并存,分子、分母两端共同作用,形成了当前显著高于全国其他省区的存贷比现状。

3.1 有三个指标能反映贷款偏高

一是贷款与GDP的比例。贷款与GDP的比例越高,说明信贷投放力度越强,贷款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越大。2013年宁夏贷款余额与同期GDP的比例为152%,是近10年来的最高水平,比全国水平高26%,排全国第5位、西部第2位。二是人均贷款规模指标。2013年末宁夏人均贷款余额6.02万元,排全国第9位、西部第1位。三是贷款增速。2009-2013年宁夏贷款年均增长22.8%,排全国第10位,超过同期全国贷款增速3.6%。

3.2 存款规模偏低及原因分析

和衡量贷款规模大小的指标类似,存款与GDP的比例,人均存款规模,可以衡量存款规模的相对高低。2013年宁夏存款与GDP的比例为151%,比全国低33个百分点,排全国第17位、西部第10位。2013年末宁夏人均存款余额5.98万元,排全国第18位、西部第7位。与贷款相比,存款相关比例与位次要明显低一些。

造成存款规模偏低主要有以下因素:一是货币创造渠道的影响。存款的增长与货币创造渠道密切相关。全国存贷比演变趋势显示,以贷款投放为货币创造主渠道的阶段,存贷比普遍较高,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外汇占款成为货币创造的主渠道,存贷比也出现了持续下降,宁夏经济外向型程度低,贸易顺差有限,在货币创造中处于不利局面;二是宁夏企业总部少。在利率市场化的冲击下,企业总部加大了成员单位资金的集中整合力度,一些企业资金向总部集中的趋势较为明显;三是金融体系不完善。宁夏尚没有法人保险公司、财务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缺乏沉淀资金的金融机构;四是金融创新引起金融脱媒。近年来,理财产品规模迅速扩大,非保本的理财产品不计入存款,引起存款由表内转入表外,互联网理财产品也引起资金流出宁夏。

4 对宁夏存贷比偏高的思考

4.1 存贷比高是银行业支持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

宁夏贷款占GDP的比例、人均贷款规模、贷款增速等指标均在全国靠前、在西部领先,这反映出银行机构有效发挥自身功能,努力通过扩大信贷规模来支持经济增长。但银行是资金中介机构,信贷投放力度受到存款的制约,没有坚实的存款基础,金融机构就不能大量投放贷款,也不敢大量投放贷款。存贷比的计算结合了存款和贷款两方面因素,最能体现银行机构对经济发展的支持程度。宁夏的存贷比全国最高,反映出银行机构基于现有的资源,在扩大信贷投放方面尽了非常大的努力。

4.2 存贷比高与相关法律规定并不冲突

我国1995年颁布的商业银行法明确规定,商业银行的存贷比不得超过75%,并于1998年开始执行至今。宁夏存贷比超过75%,与法律规定并不冲突。一是地区存贷比用地区存贷款的总量计算,而在计算单家商业银行存贷比时,要在存贷款中分别扣除专项金融债、支农再贷款等项目;二是地区存贷比的计算涵盖了辖区政策性银行等全部银行机构,而存贷比的监管只适用于商业银行;三是在地区存贷款市场上,全国性银行分行占很高的比例,而全国性银行地区分行的存贷比由其总行管理,并没有不得超过75%的硬约束。我国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存在较大差异,造成各地区的存贷比差别较大,2013年末全国有9个省区存贷比超过了75%,这与商业银行存贷比不得超过75%的法律规定并不冲突。

4.3 存贷比高低与金融风险、流动性状况并没有必然联系

金融风险大小取决于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与银行机构的风险控制水平密切相关,与存贷比高低并不存在直接关系。数据显示,近年来,宁夏存贷比大幅上升时,贷款不良率并未出现升高趋势,反而还出现持续下降,贷款不良率由2009年末的1.76%降至2013年末的0.92%。同样,银行机构的流动性状况要分具体的机构来看,主要用超储率、流动性比率等指标来衡量,与存贷比也不存在直接关系。当前宁夏地方机构超储率水平稳定在4%左右,近年来并未出现向下迁徙;全国性银行存贷比虽然很高,但其总行资金实力强,具有通过总行较为稳定的资金补充机制,流动性压力与存贷比的关系不大。

4.4 全面看待政策性银行对存贷比的影响

国开行、农发行、进出口银行三家机构主要通过发行债券筹集资金,贷款普遍大于存款,对地区存贷比有较大影响。这三家机构贷款在地区贷款总量中的占比,全国为12%左右,西北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20%,宁夏为21%,宁夏占比高于全国,但并不算全国最高,与西北其他省区非常接近。剔除政策性银行,2014年6月末宁夏的存贷比为83.2%,仍为最高水平,全国和西北平均水平仅为60.6%和58.4%,相差幅度在20%以上。通过对比包含政策性银行与不包含政策性银行的存贷比发现,政策性银行只是提高了存贷比的绝对水平,但并不影响各地区存贷比的差距,政策性银行不是造成宁夏存贷比高于其他省区的主因。

4.5 短期内宁夏存贷比将会继续升高

一是全国存贷比具备上升的基础。在经历了20年多的持续走低后,2008年以来我国存贷比出现了上升趋势,之所以发生这一重大变化。从根本上来讲,是我国货币创造渠道和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外汇占款方式的货币创造正在减少,贷款方式创造的货币在增多,商业银行负债呈多元化趋势,存款在资金来源中的占比呈下降趋势。从未来的趋势来看,这些变化还将延续,甚至进一步强化,全国的存贷比缓慢升高的可能性较大,宁夏也将与全国保持相同的上升趋势。此外,推动宁夏存贷比上升的因素依然存在。宁夏经济发展基本面依然良好,实体经济资金需求旺盛,信贷增长仍将保持稳定增长。宁夏政府、企业和居民的财力有限,存款稳定增长的基础仍不牢固,分流存款的渠道还有可能进一步增多,存款增长快于贷款在短期内仍很难实现。

主要参考文献

[1]纪志宏.从宏观角度理解“金融支持实体经济[J].金融发展评论,2012(12).??偈?全-???u?

上一篇: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下一篇:关于网络视频前贴片广告时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