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贷款如管私房钱

时间:2022-07-17 01:48:51

管贷款如管私房钱

今年61岁的姜玉昌,是吉林舒兰农商银行上营支行的信贷员, 2012年3月份正式退休。按理说,退休的老姜应该回家尽享天伦,可他放不下2012年发放的一笔1500万元的贷款,于是主动请缨,重返岗位。经过近一年的管理、回收,最终将发放的1500万元贷款本金和150万元利息全额回笼,为他的信贷员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有人给老姜算了一笔账:他17年累计发放贷款近两亿元,并连续17年实现结零,没有形成一笔不良。论年龄,老姜是超期服役,论学识,老姜文化程度并不高,问他有什么办法能让两亿资金安全运营,他坦率地说,“只要把贷款当成自己的私房钱一样来管,你也能行!”

“农户的情况要装进心里”

为了采集好农户经济信息,家,他一户一户地看;房子,他一间一间地数;牲畜,他一头一头地查;土地,他一块一块地量。有时为了确认山里散放的牲畜和沟里的山地,近的要走四、五里,远的要走十多里。白天到农村去查,晚上回家老姜就戴着老花镜趴在炕头上画“地图”,方位、数量、亩数,时间长了,眼泪直流,老伴心疼,就劝他少折腾,可老姜明白,信贷员一手托两家,只有做实这些基础工作,才能既给支行的钱把好关,又满足老百姓的资金需求。在老姜看来,光做好基础工作还不够,有的牲畜当时数完过后卖了,有时丈量完的土地承包出去,情况发生了变化,于是老姜就亲自上门看,到圈舍里去查。多年的信贷工作,老姜把每家每户的情况都记到了脑子里,谁家是什么户,几间房子、几头牛、几亩地,家里经济情况,谁和谁是亲属,邻里关系如何,就连谁家地里种的啥他都掌握得清清楚楚。按照老姜评出的贷款证放款,农户就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拿到贷款。用老姜的话说,他这叫“严进宽出”。

“发放贷款要有抓手”

老姜办贷款很灵活,前几年,为了满足农户的贷款需求,对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老姜除了严格按照各级管理部门的要求做好贷款手续外,他还有一套自己的“土”方法:根据贷户的实际情况,有房照、林照的,他私下和贷户签订一个抵押手续;土地多的,他做一个土地承包权抵押手续;没有这些证照手续的,他就让贷款人找条件好的亲属出面担保;这些条件都不具备的,他就让责任心强的村社干部担保。按老姜的话说,就是“帽子底下得有人儿”。老姜说,这种做法比较“土”,拿不上台面,可农民靠天吃饭,受灾了、减产了、生病了,这时候如果没有抓手,贷款就危险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上营镇农民的日子越来越好了,诚信度也越来越高了,有好几个村成了文明村,老百姓贷款基本上是主动上柜台还款。老姜不无感慨地说:“最近一两年我用这个‘土’方法的时候也越来越少了。”

“和老百姓要走得近些”

老姜的腿很勤,有没有事儿总往自己包的村里跑,农户一个电话,他就赶紧骑上老“二八”自行车下去。老姜包的村离行里较远,最远的有50里,赶上雨天,过两条河他得扛着自行车,大雪封山的时候,他就步行。这几年随着单位效益的好转,老姜的坐骑也鸟枪换了炮,开上了小轿车。这可方便了老百姓,上村里考察、拉着农户来办贷款,不到半天事情就办完了。老姜说农民种地贷款不用看着,可养牛、养鸡、养猪就不行了,农民习惯了粗放经营,不重视技术,影响收入。帮助进鸡雏、上镇里请兽医,这都是老姜经常做的事情,老姜管这叫“扶上马、送一程”。付出就有回报,老姜放款时,有很多人帮他把关,谁的贷款要往外地借,谁的贷款是垒大户,哪家没有还款能力,村民会提前告诉得清清楚楚。

“要让困难户过上好日子”

多年来,老姜发放的贷款让很多村民过上了好日子,鸡鸭成群,猪牛满圈,村民们住进了大瓦房,开上了小轿车,有的村民都成了百万、千万富翁。但是老姜一直有个梦想,那就是让村里的人都富起来。太康村老会计周宪曾家里贫困,2002年,老姜给老周放款1万元支持他承包土地,但老周当年却意外死亡,家里剩下妻子及两个上学的孩子,到了年末,老周的媳妇东挪西借勉强把贷款还清。第二年,她又上门来办贷款。按说,这笔贷款风险较大,但老姜却说:“只要她讲诚信,只要她认干,咱就要支持她。”排除异议后,老姜贷给老周的媳妇1万元贷款。经过六、七年的努力,如今她家的两个孩子都成了家,盖上了房子,过上了好日子。如今两个孩子每次来上营镇,都要看一看老姜,说起自己现在的好日子,两个孩子都说,姜大爷可是我们家的大恩人呀!

“诱惑面前要站稳脚跟儿”

老姜做信贷员的第一天,父亲就告诉他,“老百姓不容易,咱不能用这点权力动歪心眼!”为了父亲这句话,2006年春天,老姜重病,在长春半个月做了两次手术,他没对外人说;2008年儿子结婚时,他安排儿子去旅行结婚;2009年,老姜的老母亲去世,他告诉家人,不要给外人说……老姜深知:吃人嘴短,拿人手软。

上一篇:存贷比与经济增长正相关吗 下一篇:发展结硕果 监管谱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