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课标下的"开放式"教学

时间:2022-09-14 11:40:13

探索新课标下的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333-0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而开放型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做到"开放",以下是我的一些探索。

1.教师的教要开放

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求教师教法要灵活多样,要切合实际,保持新颖。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教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设计不同的教学手段。

八册的《统计初步知识》和十二册的《简单的统计表与统计图》存在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师利用复习引新的办法,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自己通过比较,分析等方法掌握新知识。《年、月、日》的知识是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教师只要让学生充分联系实际,让他们在生活中寻找知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就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而不用生搬硬套书本的知识。在该课在教学上,教师要大胆手让学生自己去掌握。

有很多教师认为,学具只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使用的,高年级学生根本不需要学具。因为他们的思维已经由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到了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但实际上,如果教师充分合理的利用教具,以及多媒体等丰富教育手段,而且让学生尽可能在课堂上使用学具,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特别是几何部分的知识帮助极大。

如学习《圆柱体的体积》。教师通过教具,把圆柱底面分成苦干份面积相等的扇形,然后交叉拼起来,成为一个近似的长方体。然后组织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放一放,量一量,算一算。这样一来,学生直接参与到动手操作中,课堂气氛也活跃多了。学生们能很直观地从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推导到计算圆柱体的体积,使抽象的东西变得直观,掌握起来容易多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要多用多媒体,课件等来辅助教学,使课堂的教学手段变得丰满,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

2.学生的学要开放

小学教学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考方法和必要的生活技能。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应改进学生学习原来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意识的发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师生互动学习"等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这一点。

如在学习《长方体体积》时,教师要让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分小组把4个棱长为1厘米的长方体排成一排。让学生数一数,再算一算,4×1×1=4(个),然后增加到3排,得到4×3×1=12(个)。再照上面的方法摆2层,得到4×3×2=24(个)。……通过学生操作,推导出长方体的体积的计算公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其次,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只重视讲授,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比如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教师常常很反感,以为这样会影响自己的教学进程,往往对学生正常的讨论也一棍子打死。其实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是事出有因。在很多情况下是有疑惑,或是有了问题才会这样。学生的讨论或者甚至是争论往往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有效途径。碰到这种情况,教师不应粗暴的打断,而应加以引导。

记得我曾经在教学《长方体与正方体体积》时,出了这样一题练习:

练习很简单,但是表后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思考,争论。我给他们创造了进行探究的时间,让学生们自己去研究,去发现去了解。结果这堂课效果很好。

3.练习的方式要开放

数学是一门思维训练很强的学科,传统的练习方式是单一的书面作业。这样,学生的思维不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这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上有相当大的缺陷。在教学的环节上,练习这一环非常重要。

如学习了《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这课后,我出了这样的一个练习。

补上条件或问题,再进行解答。

3.1 东村今年产粮20万千克,去年产粮14万千克。_____?

3.2 王村今年植树6000棵,_______。去年植树多少棵?

让学生想出尽可能多的方法。这样的练习,给学生思维提供了发展的空间。给学生提供创造的时间和机会。在课堂上,学生"不再是机械训练,而是注重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在日常练习时,针对教材上要求学生观察、操作、实验等方式的习题,不能敷衍了事,而要认真对待,学生对此类习题也挺有兴趣。学生"不再是配角,而是活动的主体"。这样一来,数学和生活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和实用性。

如学习利率知识后,我要求学生去信用社调查,并为自己的压岁钱设计一个最佳的储蓄设计方案,以此加深对年利率、月利率和利息税的理解。在学习《升、毫升》这两个液体单位时,要求学生调查容器,切身体会这两个单位的大小。在学习《圆的周长》时,我和学生来到操场上,确定一段距离,然后让学生骑自行车,用车外轮周长进行测量并计算。这些作业不仅更能巩固深化新知,而且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具有相当深远的作用。

传统的课堂存在着这样的一些问题,如课堂学习生活比较沉闷和机械,学生有较大的负担和压抑,缺少自主性和愉。在新的课堂中,不再过于注重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学会学习。学生不再是接受的"容器",而是可点燃的"火把",更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更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与求知欲。"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每个学生都学习到"必需的数学"。

上一篇:浅谈信息时代对教师能力的要求 下一篇:浅谈中学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及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