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等师范学校历史课改中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2-09-14 10:33:30

浅谈中等师范学校历史课改中存在的问题

以下几点是我在这一学期教学实践和学习过程中的几点心得体会,虽不够准确,然一吐为快。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铺开,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尽快成长起来,不要怕摔跤,不要怕挫折和困难,要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让实践之树常青。

一、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难以更新

观念更新是实现课改的前提,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直接影响着新课改的推进和实施效果。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最大挑战就是,教师要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尽管推进已有十余年,但师范学校由于不太重视历史课教学,教师接触课改比较迟,而且所掌握的理论也不系统,教学现实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新课改所倡导的理念没有正确的认识,教师头脑中更多的是教材意识、教参意识,以及如何应对统一考试等内容。受传统教育教学思想的严重影响,许多教师缺乏实施新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认为课改只是国家换了一套教材而已。历史课改过程中,好多历史老师认为,所谓历史新课程,只不过是新教材用专题的形式体现原有的历史内容罢了,教育教学方法仍可依旧,因此,有的老师还是停留在生硬灌输、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老路上。传统教育教学观念根深蒂固,不符合课改要求,新方法又找不到,有些老师为体现课改,便自觉不自觉地让“应试教育”以所谓新课程的面目粉墨登场,结果,课改的效果大打折扣。

教师观念的更新,教材和课程标准的把握,更多要依赖于教师培训工作,因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培训水准跟不上,有幸参加培训的主要是教学骨干、教研、备课组长,再说,新课改的理念也不是参加一两次培训就能真正认识、理解和把握的。虽然部分教师参加了一定级别的培训,但是,由于受自身素质和群体环境的影响,新课程素养的转化率不高,不能较好地将培训所得转化为教学实践,也很难成为学校新课程实施过程的骨干和带头人。从课改实践看,中等师范学校教师在短期内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较难。

二、教学方式依旧

长期以来,教师普遍采用以灌注知识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方式,教师角色主要是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中心,体现在教学上,以死记硬背为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此相对应,学生主要采用以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为基本特征的学习方式。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必须首先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在一定的教育观指导下,经长期积淀形成的教学程序、形式、方法、习惯和艺术等的有机集合体。其形成和改变都是有一定过程的。新课程要求,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老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其职能是指导学生急于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事实上,中等师范学校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教学方式岂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

应新课程的要求,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老师们可谓绞尽脑汁。有些课堂确实活起来了,老师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探讨,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但教师的顾虑也来了:学生好象是活起来了,课堂讨论、交流气氛很浓,时间是还给学生了,学生爱发表意见了,但教学进度完成不了;测验过后发现学生活跃了,可基础知识掌握和基本技能水平却下降了,学生之间的差距显得更大了,而整个社会、学生家长以及上级领导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依然以分数为主,他们对新课程的关心最终以“顾虑”而告终。如此变化尽管可以反映教师在积极地感受和思考改变课堂,不再简单地按各种常规和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教学,但面对“顾虑”,教师有些无所适从。所有这些使得教师在短时间之内还很难真正形成在新的教学情境下与学生互动合作、共同推进教学过程的教学氛围,很难真正从传统教学过程观的框架中完全走出来。

三、学生的学习方式难以转变

新课程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要求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合作学习,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人,一切教学活动都立足于唤醒、挖掘、提升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为其终身发展服务。

事实上,对于中等师范学校的学生来说,大多数学生知识面狭窄,思维不活跃,动手机会少,加上家长对子女的唯一要求就是好好学好专业课,考个好成绩,毕业好就业。因此,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不敢、不会从多角度地认识分析问题,多数学生将“认真听讲”作为对自己上课的基本要求,至于听什么,则由老师安排。当老师提出问题后,一般只有少数人有所反应,且他们几乎都是按照教材上的文字或老师讲解的内容来回答,更甭谈自己对教材及老师所讲内容提出更多的质疑了。总之,学生已习惯于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用认真听课和机械记忆的方式来掌握历史知识是现阶段我国广大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他们普遍认为“背”是学习历史获取高分的“法宝”。绝大多数学生学历史主要依靠历史教材和配套习题,因此,上课“勾”教材(在教材上按老师的指点加点批注),课后、考前“背”教材,成为中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要环节。但就其历史学习的方法而言,仍是以机械记忆、甚至死记硬背为主。

以上几点是我在这一学期教学实践和学习过程中的几点心得体会,虽不够准确,然一吐为快。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铺开,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尽快成长起来,不要怕摔跤,不要怕挫折和困难,要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让实践之树常青。

上一篇:初中数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探究性教学 下一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