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理念下数学教学模式的变革

时间:2022-09-14 09:34:24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数学教学模式的变革

摘 要:为满足当前中职教育发展的需求,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中职职业技术人才,探讨并形成适合中职学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成为中职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之一。“新课标”中也明确提出,中职教育的基础知识、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等应该更适合中职学校。本文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探讨对中职数学教学模式变革的几点思考,希望对推动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模式的变革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中职数学 教学模式 变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c)-0142-02

1 传统的板书教学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

传统教学模式中,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许多知识在黑板上被“教”抽象了,学生只能凭直觉思维进行逻辑推理,没能把数学中的概念、定理、性质及其产生过程变成具体画面呈现出来,使课堂教学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极大地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表现力。但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是形象、直观、节省时间,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将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模拟仿真,创设情景,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直观。二者可以有机结合在一起,取长补短。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用课件演示定义、定理以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背景材料、动点形成轨迹图形等内容。这样教学更加直观,也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仅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理解更透彻,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尤其对中专学生在介绍函数、空间图形,解析几何;对高职学生介绍极限、定积分等知识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例如1:在介绍指数函数一节内容时,利用几何画板制作的课件,分析(1)01两种情况描点形成曲线,总结其性质,非常方便直观,也节省了和很多课堂时间,便于学生练习掌握。见图1。

例如2:在介绍定积分概念时需要说明“分割,并且随着分割点的无限增加,分割形成的小矩形的面积的和就越来越接近所求图形的面积,对小矩形的面积的和取极限所得的值就为所求图形的面积”这个思想。例如;由函数与轴、、围成的曲边梯形面积,用板书教学就很难演示这个过程,而用课件演示时可以随意设置分割点的个数,可以形象地演示“(1)分割、(2)近似、(3)求和、(4)取极限”这个过程。见图2。

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可以更形象直观地理解定积分的概念。但使用课件时要注意,必须控制好速度,不要一闪而过,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看清楚屏幕上的内容,要让他们有时间思考和理解这些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发现其中的数学思想和规律。

2 课堂分层教学,优化教学内容

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因此,建议在课堂上适当的使用分层教学。分层教学主要是依据不同基础的学生对数学要求的深度和广度的不同,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接受能力的不同,把学生分成若干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这体现在教学内容掌握程度的不同、作业要求不同。让各层次学生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学习,对所掌握知识的难易程度有所了解,他们在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的基础上,有兴趣向更高的教学目标前进。这样学生既感到学有余力,又有学习的动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对课堂例题及练习题要紧密配合上课内容,习题的选择要有一定的代表性、启发性,能做到以基础知识为出发点,辐射到所学知识点,基础而又灵活。给学生讲解时要分析透彻。例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在选取习题时可以先选择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根的判别式有三种情况),再利用对应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根的几种情况画出对应函数的简图,最后对应写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这样引导学生练习,既有循序渐进的感觉,又涵盖了以前所学的知识点。合理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练习题,往往更容易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3 使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体验中变得自信和积极

由于中职学生基础知识等方面的差异,使学生的各个方面成绩存在一定的落差,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改变对学生的成绩评价机制,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积极和自信。评价标准依据:日常课堂纪律表现、学习态度、平时作业、课堂提问、随堂练习、单元练习、单元测验等。做到教学中对学生不再一视同仁,而是把学生的实际情况大致分成基础分30分、50分、60分、80分,对他们分别提出要求:30分的,课堂表现较好,有一点进步,参与学习就是提高;50分的,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发言,再努力一点就会达到及格的;60分的,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作业、练习都能完成,就可以达到良好的底线;80分的,要有独立思考完成课堂练习、积极带头参与学习的就会达到优秀的行列。这样建立分层积分制,力图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轻松活泼、愉快的学习,实施分层激励制。教师除了一些常规的做法之外,还要认真设计分层练习,以强化基础、巩固技能为主,重点在调动其非智力因素上,引导其多观察、勤思考,只有这样的分层激励教学,才能让每一位学生都看到希望,使他们在学习中有机会赏识自己的进步,促使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体验中变得自信和积极。

4 通过启发、讨论和总结,师生共同开展研究性学习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数学生课前不预习,即使预习也没有针对性。因此,在授课下一节新内容之前,最好以提纲的形式列出学生预习时应注意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在预习时有针对性、目标性。课后小结,还要对重点强化,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便于本节课和下节课更好地衔接,促使学生在下一次上课时是在已经了解一部分知识的基础上带着问题来听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启发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归纳、概括、总结,通过提问讨论,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说话、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要充分尊重和爱护学生,要对学生的言行给予客观地评价,要创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实现师生间的互动学习。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是讲授知识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允许质疑、讨论、探索研究的竞争环境。这种环境会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养成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通过启发、讨论、总结式教学,以点带面,形成体系。促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帮助学生克服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宏伟.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模式的变革[J].今日中国教研,2007,3.

[2] 张琪.新课程理念下中专数学教学模式的改[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0.

[3] 李广全,李尚志,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数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5.

[4] 李化友.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初探[J].山东师范大学,2005.

[5] 余丽琴,杨宏林.高等数学教学法探讨[J].大学数学,2004(8).

[6] 郝小宁.浅谈高等数学教学方法[J].山西科技,2009(2).

上一篇:应用型本科《电气控制与PLC》实践教学探索 下一篇:电工技能实训课教学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