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ARCS动机设计模式进行初中物理教学

时间:2022-09-14 08:43:43

应用ARCS动机设计模式进行初中物理教学

【摘要】ARCS动机设计模式是一种启发式的模式。它使教师能够通过了解影响学生动机的因素,分析学生的动机状况,确定动机激励的重点和策略,从而提高教学成功的可能性。本文尝试应用ARCS动机策略进行初中物理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动机。

【关键词】物理 ARCS动机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082-02

ARCS动机设计模式是由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凯勒(J.M.Kellel)提出的。这一模式认为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有四类:注意、切身性、自信、满足感。该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凯勒的ARCS理论中,动机设计是一个较为核心的内容。他认为,动机设计的主要过程有四个,即分析动机问题、设计动机策略、执行策略以及评价策略执行的效果。分析学生的动机状况有助于明确动机激发的重点。根据学生动机状况的特点,教师就可以确定动机激发的重点,并决定采取哪些方面的动机策略。下面我以初中物理课《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为例,尝试应用ARCS动机设计模式进行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动机。

一、ARCS动机模式实施流程

首先是基于教学内容和学生分析动机情况。其次是设计动机策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兴趣(引起并维持注意);相关性(将教学与重要的需求动机相连);自信(发展对成功的信心);满足感(组织内部和外部强化)。其次是执行策略。最后是评价后果。

二、ARCS动机模式设计原则

1、情境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2、学习动机的激发要维持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

3、独立学习、分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原则。

4、要以带动学生主动学习为最终的目标。

三、应用ARCS动机模式的设计案例--《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一)教学准备

1、教材分析

(1)教材结构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固体压强、液体压强、气体压强的基础上引入的,内容与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联系密切,能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从而产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是对整章物理知识“有用观”的升华。本节的知识贴近生活实际,趣味性强,学生非常喜欢,特别是吹硬币“跳高”的实验更是设计巧妙,学生人人可动手实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飞机为什么能腾空而起,知道了铁路站台上设置安全线的道理。整节教材编写的理论依据是流体力学中的伯努利方程,编写思路是从趣味性实验现象入手,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然后运用该结论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体现了新课标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理念。

(2)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3)教学难点

了解生活中跟流体的压强与流体相关的现象及解释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

2、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头脑中已经知道了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产生压强,并且知道固体的压强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液体的压强与深度和密度有关,气体的压强会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气体的压强还会影响液体的沸点,但是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学生从来没有想过,这一知识点的出现实际上很突然的,今后的学习中从来不会用到,即使到高中也没有涉及到此知识。但是考虑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节对学生而言又是非常有意义的,所以学生接受起来并不困难。此时初二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学习物理的动机,一方面由于物理是新的学科,“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这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让学生感觉物理并不难学,而且既有用又很有趣。另一方面物理是中考学科,学校和家长都很重视,从而也刺激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3)了解生活中跟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气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的现象。

(2)体验由气体压强差异产生的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领略气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亲近感。

(三)教学方法

采用创设情景法、类比法、实验法的教法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评价的机会,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及动机执行策略

(五)过程评价

1、通过ARCS动机策略在整个过程的实施结果分析出学生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主动性较高,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对物理学习与自己的相关性较明确,学习积极性较高。

2、不足之处

“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一种单向性质的关系。”ARCS动机模式作为一种非认知因素,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并不是直接发生的,它必须通过学习者的一系列学习行为才能产生效果。而整体学习效果的提高除了学习动机之外,还需要有其他因素长期的配合,如学习者的先天素质、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智力水平、人格特点、健康情况,以及学习环境和课外指导等。

参考文献:

[1]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05。

[2]郭德俊、汪玲、李玲:《ARCS动机设计模式》,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5)。

上一篇:探究评课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效 下一篇:浅谈中职体育教学改革及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