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个性 刻画显现

时间:2022-09-14 08:35:23

写人的记叙文,是把人作为主要描写对象,通过叙述与人物紧密相关的一件事或几件事,来表现人物的某些特点或优秀品质,以展现人物的独特个性。文章要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言行、心理活动等来刻画人物形象,反映某个人或某些人的思想品德、精神面貌等。

1.理解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特征的作用。作者在刻画人物过程中,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行为、神态、心理等都会进行有选择的描绘。每种描写对刻画人物的形象都会有一定的作用。同学们在阅读时,要仔细体会。

2.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特征的作用。描写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可以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背景和社会背景,也可以反衬人物心理。

3.归纳人物性格及其形象的意义。写人的记叙文是通过人物所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对读者进行教育。因此,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形象意义。

4.理解文章的主题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人的记叙文是通过事件来表现人物的某种特征或优秀品质,从而教育读者学习人物的某种品质,或是批判人物的某种不良习性,从而教育读者在生活中要摒弃这些不良习性。

1.分析人物形象。

(1)品味细节,分析人物性格和形象。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总是包含在事件的细节中,这些细节包括:个性化的语言,如《苏七块》写人物看似冷酷实则温暖的语言:“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个性化的动作,如“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特点是“干净麻利快”;个性化的外貌和肖像,如苏七块的外貌特点是“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似的乌黑锃亮”。

(2)品味语言,赏析句子的含意和作用。文章总有一些关键性句子,如总起句,常常是概述、总启全文;过渡句,在文章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总结句,对前文内容、人物形象等起归纳总结作用;叙述和描写之后的议论抒情句,常常起抒感、表述观点、提炼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等作用;特殊修辞格的句子,主要是为突出某种特殊的表达效果,如反问句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和表达强烈的情感。

2.把握文章主题和主旨。

人物总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文章中的人物,总是从一个侧面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因而,将人物形象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分析理解,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如《第一次盼望》中,主人公是母亲,盼望者是“我”;“我”盼望着什么,就是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联系生活,我们不难发现文章的主题是盼望母亲对“我”的承诺的兑现,盼望所有母亲理解孩子们的心理需求,盼望所有孩子理解父母的艰辛和无奈。由此而推论出文章的主旨是呼唤爱,呼唤理解和关注。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各题。

一、苏七块

冯骥才

苏大夫本名苏金伞,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环,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似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他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戳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来,一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人有了能耐,脾气准格色①。苏大夫有个格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答理。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苏七块”。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伞了。

苏大夫好打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请来,凑上一桌。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劲。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元?他说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还哼哟哼哟叫疼。谁料苏大夫听都没听,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心思全在牌桌上。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截铁了。

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后门,绕到前街,远远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他。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

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龇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痛口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今儿的牌各有输赢,更是没完没了。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临出门时,苏大夫伸出瘦手,拉住华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元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选自《俗世奇人》)

[注释]①格色:方言,意思是特殊,与众不同。含贬义。

1.小说介绍苏七块“格色的规矩”有什么作用?

2.作者把苏七块归为“俗世奇人”,苏七块“奇”在何处?

3.批注是一种常用的读书方法,它可以对文章的语言和内容等进行分析点评。试结合全文,给文中两处画线语句作批注。

4.文章的细节描写很成功,请任选一例并赏析。

二、第一次盼望

史铁生

我还记得我的第一次盼望。那是一个礼拜日,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那个礼拜日母亲答应带我出去,去哪儿已经记不清了,可能是动物园,也可能是别的什么地方。总之她很久之前就答应了,就在那个礼拜日带我出去玩,这不会错;一个人平生第一次盼一个日子,都不会错。而且就在那天早晨母亲也还是这样答应的:去,当然去。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

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走吗?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我藏在大门后,藏了很久,我知道不会是那么简单的一会儿,我得不出声地多藏一会儿。母亲出来了,可我忘了吓唬她,她手里怎么提着菜篮?您说了去!等等,买完菜,买完菜就去。买完菜马上就去吗?嗯。

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土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院儿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儿。我蹲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我蹲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母亲买菜回来却又翻箱倒柜忙开了。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忙呢吗?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呀?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母亲不是答应过了吗?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呀?走吧……我就这样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的腿底下,看她做完一件事又去做一件事。我还没有她的腿高,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

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去,母亲说,下午,准去。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了头。醒来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要是那时就走还不晚。我看看天,还不晚。还去吗?去。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礼拜日。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礼拜日,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选自《史铁生散文》)

1.本文的主人公是“我”还是母亲?为什么?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看,本文运用得最多是哪两种描写?

3.从故事情节上看,文章第四自然段画线句子属于细节描摹,这一细节主要表现了“我”怎样的心境状态?

4.文章倒数第二自然段中的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表现了“我”怎样的情感?

5.文章最后一自然段用“惊惶”一词来写母亲的神态,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但这面孔却被松软的鼻子、胀大了的鼻孔和红鼻尖而给弄坏了。她从一个镶银的黑色鼻烟壶里嗅烟草。她的衣服全是黑色的,但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她的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可爱的动物。

(选自高尔基《童年》)

上一篇:情感熏陶 审美愉悦 下一篇:外貌描写 心灵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