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检察机关如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时间:2022-09-14 08:33:08

浅谈检察机关如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摘 要】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监督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担负着打击刑事犯罪、诉讼监督、预防和查办职务犯罪、处理涉法上访、突发事件等重要职能,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防线,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支重要的法制力量。因此,作为检察机关要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把强化法律监督作为服务、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基本最直接的途径,更大的发挥新时期检察工作独特的功能和优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强有力的法治力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关键词】检察机关 服务 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严厉惩治各类犯罪,维护农村稳定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支重要政法力量,惩治各类刑事犯罪是其基本职责。

一是严惩危害农村稳定的各类刑事犯罪。对发生在农村影响农村法律秩序和法制环境建设的各类刑事犯罪进行严肃处理,以有效震慑犯罪,提高群众安全感。

二是切实保障农民合法经济利益。加强与工商、农业、质量技术监督等行政部门的联系,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加大对查处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等假农资坑农、害农案件行政执法的监督力度,对涉嫌犯罪的要依法监督立案。加强与土地、规划等部门的配合,严厉打击非法侵占农民耕地的犯罪活动,保护基本农田不受侵犯,努力维护农村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对破坏农村水利、电力设施等犯罪行为严肃查办,保障农村各类基础设施的发展与完善。对侵害农民工利益、未成年人权利、老弱病残等人员权利的案件,加大打击力度,切实维护和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权利。

三是严肃查办农村职务犯罪。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检察机关应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建立和完善惩治和预防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机制,一方面通过严厉打击基层干部利用职务之便,损害国家、集体和农民利益的职务犯罪案件,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侵犯农民人身权利和民利的犯罪案件,维护农村社会利益分配和权力运行过程中的公正;另一方面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加强预防涉及“三农”的职务犯罪力度,切实提高农村干部的廉洁意识和守法意识,从而促进基层组织的法治化管理。

四是要切实强化诉讼监督,促进各类执法主体在农村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二、努力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农村和谐

构建和谐村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检察机关要着力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帮助农村建设和睦、团结、互助、诚信的新型社会人际关系。

一是妥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谨慎办理轻微刑事案件。农村中的一些刑事案件,往往是邻里、亲友之间的一些小事。因为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落后,或者综合素质不高,逞一时之气、一时之勇而致酿成祸端,这类案件不该发生,本可以避免,造成的后果也不会太严重,尚有弥补的空间和教育挽救的余地。因此,在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同时,还要认真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因邻里纠纷和家庭矛盾引发的轻微刑事案件,综合考虑案件起因、具体情节及犯罪嫌疑人案发后的具体表现、被害人态度等问题,依法适用轻缓的刑事政策,不要轻易定罪,慎用逮捕,谨慎,努力营造邻里互谅互让、家庭和睦相处的和谐氛围。

二是引导农民合理反映诉求。与公安、法院、司法、、民政等部门加强协调配合,着力构建大排查、大调处、大的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控告申诉部门要热情接待来访村民群众,耐心听取有关情况,妥善处理各类突发性、,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将问题解决在基层,遏制在萌芽状态,避免事态恶化。要增强工作主动性,深入农村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认真了解掌握有关情况。对和长期上访、缠诉的,在了解掌握有关情况的基础上还要结合有关法律政策做好说服教育工作,尽快妥善予以解决。认真做好息诉罢访工作,扎实开展民事行政案件检察监督,维护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维护正常司法秩序。对涉检涉法上访的,要从全局出发,着眼大局,认真落实首办责任制,决不拖延,决不懈怠责任,及时、妥善、有效的加以解决。

三是深入推进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对农村地区减刑、假释、保外就医及各类社区矫正人员教育管理工作的监督,帮助建立健全相应工作机制,防止脱管漏管现象发生。结合办案实践,针对农村工作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及时向有关单位和部门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完善落实,建章立制。加强对农村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适当为中小学配备法制副校长,开展经常性的法制教育。配合有关部门严厉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三、加强法制宣教,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法制建设

“当前农村的农民法律意识逐渐觉醒并不断提升,但其法律素质总体上还不够高,尚不能有效适应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作为检察机关要充分发挥法制工作优势,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普法宣传活动。

一是加大对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提高履职能力和职务犯罪预防教育的工作力度。首先要开展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法律服务工作,既要严肃查办影响和破坏选举公开、公平、公正、顺利开展的案件,保护农村民主建设成果,又要积极宣讲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提高村民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增强村干部依法治村的意识和能力,深入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其次,要将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向农村基层组织延伸,把村干部列入预防职务犯罪主题的范畴,尤其是对农村土地使用权及征收补偿工作、专项支农资金管理等要重点监督、专项预防,从源头上遏制村干部职务犯罪。

二是发挥检察职能在农村进行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除按照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对乡村实施普法教育,完成规定的普法计划外,还应结合检察业务和农村特点,利用农闲、集市、庙会等时机,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法下乡”和“法律进村”等活动进行法律知识宣传。结合办案进行普法宣传,通过典型案例和反面教材现身说法,以案释法;结合“法制宣传月”,开展巡回法制宣传;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进行舆论宣传;通过法制讲座和法律知识培训进行宣传教育;通过出庭公诉组织农民群众旁听庭审,接受法制教育;通过编印资料、办板报、制作板面进行打击犯罪成果展进行宣传教育等。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使他们不仅知法、懂法,更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积极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以及积极依法参与农村各项社会事务的管理,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营造农村良好法制环境。

综上所述,检察机关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的法制力量,应切实增强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立足检察职能,着力在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增强服务实效上下功夫,通过具体履行检察职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强有力的法治力量,为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林霖.检察监督权若干问题探讨[m].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

[2]王利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法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

上一篇:小议我国建筑给排水技术的发展 下一篇:美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其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