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家校合作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2-09-14 08:06:53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家校合作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 要:家校合作教育以其独特的优势备受关注,但其教育功效未得到充分发挥,针对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家校合作教育主体及实践过程存在的问题,完善教育主体,改进教育内容,更新教育方式,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家校合作教育,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家校合作教育;现状及对策

教育是一个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共同构成的系统,在青少年阶段,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对学生成长起着重要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承担起塑造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1]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教育内容、形式、时间空间上各有优势,促进家校合作教育,才能完善全面育人的教育格局,提高教育实效性。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家校合作教育现状

家校合作教育是以家庭、学校为平台,结合两者教育优势,发挥教育合力的教育形式。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家校合作教育存在诸多问题,教育效果堪忧。

(一)家校合作教育主体联动意识淡薄

1.学校重视程度不足

长期以来,学校都非常重视主流教育功能,强调通过系统的教学计划,职业的教育工作者,常规的教学环境对学生进行塑造。家校合作教育一直没有得到学校应有的重视,相关部门没有将之纳入学校完整的教育体系。同时学校也缺乏相应的组织保障和效果评价制度,这使得家校合作教育的顺利开展受阻,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2.家长认知存在误差

一部分学生家长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认知存在偏差,过分强调学校教育,忽视家庭教育功能的发挥,更没有意识到家校合作教育对孩子全面成长的价值和意义。他们往往持”学校包办教育,父母提供物质支持”的观念,对于家校联系本的填写,家校交流平台的利用等也往往是采取被动甚至应付的态度对待。

3.学生桥梁作用欠缺

学生本该起着沟通家校,传递信息的重要作用,但以下原因,其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首先,学生存在一定抵触情绪。青少年独立意识增强,力求摆脱父母、老师的管束,部分学生将家校合作视为束缚和控制,拒绝联通家庭和学校,人为地分割了家校两个教育环境;其次,学生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差。学生往往认为学习是被动学习,缺乏主动与老师、家长沟通的勇气和意识,忽视了家校合作教育的重要性,对于不良家庭教育给自己造成的影响往往漠视或者消极承受。

(二)家校合作教育实践过程存在偏差

1.随意性强,规范性弱

家校合作教育的实践过程往往被定义为每学期的家长会或者随机家访,其教育目标、过程、方法、内容等都依赖于教师工作经验和教学传统,缺乏系统科学的教学计划和相关规章制度,呈现出随意性和零散性,欠缺规范性和计划性。同时,出于学校常规工作和家长日常生活、工作的限制,家长会、家访往往在仓促准备中进行,双方难以就学生的全面情况做深入交流。

2.内容浅显空泛,方法单一重灌输

首先,内容通常围绕学生的学业情况,缺乏对其心理生理情况、人际关系、兴趣爱好与情感需求等方面的关注。这类的家校合作教育浮于表面,忽视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难以触动学生内在需求;其次,方法单一重灌输,主要采用家长会和随机家访这两种形式,家长会和家访往往是教师的“一言堂”,与家长的双向互动交流严重不足。家校联系本,校长信箱等途径往往也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实效。

二、基于家校合作教育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策略探究

“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加强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2]

(一)教育主体定位清晰,携手教育

1. 学校完善制度保障,教师明确责任身份

首先,学校完善相关制度保障,健全家校交流平台使用细则、家校互通车搭建计划、家校合作效果考核体系等制度,确保合作科学化、民主化、常规性、高效性。其次,教师明确自身的责任身份,积极转变思路,明确自己与家长都是家校合作教育的参与者、管理者、决策者,改变过去独揽大梁的意识和方式,采取民主平等、双向互动的方法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同时组织优秀家长示范会、家长互探育儿观等经验分享活动,实现家校合作,家家互动。

2.家长抛弃传统观念,争做“新父母”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完备的教育模式是‘学校――家庭’教育,学校和家庭是一对教育者。”[3]首先,家长抛弃“唯学校教育”的传统观念。积极参与家校合作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就孩子在校学业情况、纪律表现、身心状态、在家学习、生活情况与教师交换意见;其次,家长树立“新父母”意识。“没有合格的家长,就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而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就没有完整的优质教育”。[4]家长应该积极了解学校的教学理念,班级管理模式,学生成长方案,教学效果,逐步从家校合作教育的观望者转变为参与者、合作者,最终成为管理者、决策者。

3. 学生摒弃偏见,发挥纽带作用

首先,学生应该改变对家校合作教育的错位认识和抵触情绪,正确领会家校合作教育对自身全面成长的意义,以开放的心态、积极的情绪,主动的姿态与家长、老师沟通自己在学业、生活、身心发展状况等方面的收获与困惑。其次,学生应该积极发挥自身纽带作用,促进父母与教师的沟通与配合,拉近双方距离,形成良好的家校合作教育氛围,促进其教育功效的发挥。

(二) 教育内容兼具广度与深度,教育方式突破传统求创新

1.教育内容实现广度与深度的结合

首先,扩大教育内容的覆盖面。教师与家长要对学生的学业、纪律、宿舍生活等情况进行全面沟通,同时学校应致力于培养“新家长”。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父母对自己家庭的尊敬,父母对自己一举一动的检点,这是首要的和基本的教育方法。[5]教师应该将家长当做自己的“同事”,组织优秀家长讲座、家校合作论坛等帮助家长实现自我发展和教育。其次,促进教育内容的深入。要洞悉学生的思想状况、群体关系、心理活动、情感需求等在校情况,同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氛围,人际关系,父母的教育理念和行为模式,课余时间安排等情况。

2.方式追求传统与创新相结合

首先,坚持并改进传统方式,采用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又寻求具体形式的突破,比如组织开展校园参观日,家校户外素质拓展活动,制作家长成长手册,出版家访成果专著等。其次,创新教育方式,巧用网络教育。学校应积极搭建家校合作交流论坛,“我想和家长们聊聊”等家校互动模块,并增强宣传力度,保证平台推广落到实处。同时,学校可以开发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将校园大事件、教学新进展、学生新活动、未来新规划等内容推送给家长,并通过后台软件及时收集家长的信息反馈,实现双方沟通的及时有效性。(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 高红星.家校合作――高校育人的重要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2008.13.

[2] 求是杂志社文化编辑部.学习《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0.

[3] 苏霍姆林斯基著 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 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任[M].广西:漓江出版社,2014.5.1.268-269.

[5] 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任[M].广西:漓江出版社,2014.5.1.269

上一篇: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制度保护的建设 下一篇:琴法教学的反思与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