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晶莹雪

时间:2022-09-14 07:47:08

我读过三次《红楼梦》,对于足以让人品读几十遍的经典来说,我的阅读无非是尘土之于大地。然而仅仅这三次阅读便使我深深醉倒在红楼女子那柔美的身段下,耳边回响的尽是大观园里的莺歌燕语。

“山中高士晶莹雪,世外仙姝寂寞林。”这说的是大观园里绝代双娇。按作者意思,“晶莹雪”是薛宝钗,“寂寞林”是林黛玉。可是我觉得“晶莹雪”形容冰雪聪明、不带一丝世俗气息的林黛玉岂不比形容薛宝钗更合适?我宁愿觉得“晶莹雪”就是林黛玉。

怎样的庭院深深才养得出这般水灵的女人?一颦一笑都柔得要出水来,汩汩地流到别人的心坎儿里去,再怎么硬实的心也成了绕指柔。只是自古以来红颜大多是薄命的,从娘胎里带来的顽疾从来没有离开过,于是女儿家身上本该有的胭脂味道都成了药丸淡淡的苦涩。仿佛是宿命般,薄命之人终将因情心碎神伤,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相识终以悲剧收场。

“一入侯门深似海”,即使回的是母亲的家,但这是荣国府,这里容不得一丝放肆。对于从江南水乡来的林黛玉来说在这里生活无疑是重大的考验,只能时时小心、事事谨慎。在众姐妹中,黛玉显得那么特别,有着纯粹的江南小女人的脾性。她没有凤姐那么浓烈的辣味,只会小小地呛你一口;没有宝姐姐那么温婉、面面俱到,却不时随性地闹着小别扭;没有李纨那么成熟稳重,偶尔把姐姐妹妹闹个遍,惹得她们直叫“颦儿可恶”。她把潇湘馆装扮得像公子哥的书房。她经常挑灯夜读,情到深处便独自垂泪到天明,仿佛下一刻即将离世。

繁华的大观园最不缺的就是说话的人,然而林黛玉却经常独自一人。“葬花”是戏曲里的一个著名的桥段。在花瓣翩然飘落的桃林中,黛玉轻声低吟:“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惹得贾宝玉流着眼泪犯痴,直呼找到人世间知心的人。他们的爱情是日积月累的,在这一刻爆发升华,从此生死相许、不离不弃。是造化弄人吧?林黛玉的今生为的只是还贾宝玉一世的眼泪,还了便结束了。所以荣国府大红绸缎披盖下,宝二奶奶终不是林黛玉而是神圣得令人敬畏的薛宝钗。

张爱玲说:“只有倾城,才能绝恋。”

我仍旧记得林黛玉盯着火盆里化为灰烬的诗集,气若游丝地说:“宝玉,你好……”没有下文,不干不脆地断了气。依她的脾气会说恨吧,恨他生在荣国府,恨他是千万人宠的宝二爷,恨他们怎么忍心伤他如斯?也许她不恨,她深知这一世的俗名而甘之如饴,最后消失如雪。

只是我终是舍不得这么一个如雪般女子最终化为水去,在太阳的照射下轻易地蒸腾不见。什么悲欢,什么离舍,什么幸福,统统只是别人口里的故事……

“直通高考”参考答案与解析

1、CD(C尤三姐性格刚强,因被所爱之人误解而自尽,她的命运与尤二姐有所r不同;D宝玉后来也基本认可了这桩婚姻,决意出走有更多复杂的原因,并不是因为痛恨宝钗)

2、AD(A《红楼梦》出现于“乾隆盛世”,这个时期,社会表面繁盛,其实各种矛盾正在加剧发展,危机四伏;D焦大是宁国府的奴才)

3、CE(C《葬花词》不仅反映黛玉的命运,也反映了她的个性;E“怡红院”应改为“潇湘馆”)

4、(1)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宝玉到沁芳桥边桃花底下看《西厢记》,正准备将落花送进池中,黛玉说她早已准备了一个花冢,正来葬花。黛玉发现《西厢记》,宝玉借书中词句,向黛玉表白。黛玉觉得宝玉冒犯了自己的尊严,引起口角,宝玉赔礼讨饶,黛玉也借《西厢记》词句,嘲笑了宝玉。于是两人收拾落花,葬到花冢里去。(第二十三回)

(2)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宝钗、黛玉一先一后夜访怡红院,黛玉叩门,晴雯正生气,借故说宝玉吩咐的,不给开门。黛玉气得哭了半夜。次日她见了宝玉也不理睬,宝玉还蒙在鼓里。她独自一人在幽僻处葬花吟诗时,又被宝玉遇着。宝玉赶上去作了“既有今日,何必当初”的沉痛倾诉,才化解了这一场误会。(第二十七回、第二十八回)

(3)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湘云劝宝玉留心“仕途经济”,宝玉说要是黛玉“也说这些混帐话,我早和她生分了”。恰黛玉听见,很是宽慰。后因黛玉讽刺宝玉,宝玉气急,经黛玉道歉,宝玉说“你放心”,黛玉故作不懂,宝玉刚要解释,黛玉说“你的话我都知道了”。之后,宝玉把赶来送扇子的袭人误作黛玉,并说“睡里梦里都忘不了你”之类的话。(第三十二回)

5、其一,作者假托封建卫道者的口吻,对宝玉似嘲实赞,巧妙地歌颂了宝玉反封建的叛逆性格,暗示了小说为宝玉安排的悲剧结局。其二,作者赞赏宝玉对封建社会采取的玩世不恭的态度,歌颂他不向世俗屈服,勇于反抗的精神。他的“愁”和“恨”,正是要求摆脱“世务”“文章”而不可得的苦闷心情的表现;他的“傻”“狂”,是专制压迫和禁锢的结果,是他在痛苦中寻求新的生活和理想,而又找不到出路,陷于失望和迷惘的一种精神状态。

上一篇:幸福的感觉 下一篇:关注天下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