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企业统计监督工作的有效实施

时间:2022-09-14 07:03:06

试论企业统计监督工作的有效实施

【摘要】 强化企业统计监督职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采取有利措施,从源头上堵塞漏洞,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工作顺利健康发展。

【关键词】 企业统计 监督 事实

企业统计监督是根据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从总体上反映企业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运行状态,并对其实行全面、系统的定期检查、监测和预警,以促使企业经济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持续、协调、稳定地发展。

1. 搞好统计调查预警监测,增强统计调查服务的及时性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要求,统计调查部门必须责无旁贷地履行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预警监测职能。做好这方面的工作,统计部门仅靠层层汇总统计调查数据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经常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必须改进工作方式,加强作风建设,把调查研究作为统计调查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环节抓好抓实。对分析判断反映科学发展观的统计调查监测,应建立在对客观实际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深入了解上;对重大发展问题研究、政策落实跟踪,应建立在对当地情况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透彻把握上。要始终把统计调查预警监测定位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不断增强大局意识、超前意识、质量意识、时效意识和协调意识,着重加强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重大发展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及时反馈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全面、不科学、不协调等突出问题,为党政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2. 加强企业监督的必要性

2.1加强统计监督也是我国新统计法的基本要求。我国新统计法明确把统计监督作为统计基本任务,统计监督的地位在统计法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的确认和充分的肯定。统计是搞好经济的基础,没有准确的统计,经济就难以搞好。企业经济越发展越需要加强统计,经济越搞活越要发挥好统计监督的作用。

2.2加强统计监督是保证统计数据准确,杜绝虚假数字的有力措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由单一国有经济,发展成股份制、民营、私营、合资等多种经济体制,统计调查对象复杂多变,调查难度增大。如制度不健全,方法手段落后,虚报、瞒报、伪造、人为篡改数据等,是影响统计数字准确性的主要因素。其次,造成统计数据不实的主观因素从根本上讲是由于受利益格局变化的影响,统计指标“独立性”得不到重视。一些领导不顾客观条件急于求成,盲目的提出许多好大喜功的口号,制订一些脱离实际的计划,且层层加码,并通过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的形式,作为考核、奖惩、提拔干部的主要依据。高指标压出浮夸风,当责任目标难以完成时,有些领导暗示甚至公开怂恿、授意、胁迫下属虚报、瞒报。特别是当某些弄虚作假者名利双收,而依法据实上报者倍受冷落,甚至遭到打击报复之后,便更加助长统计数据弄虚作假之风。因此对企业统计加大统计监督,利用法制、行政等手段排除人为干预,防止浮夸风蔓延势在必行。

3. 做好企业统计监督工作必要措施

3.1优化企业统计队伍,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我们要以艰苦奋斗、忠诚统计为主题,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教育、党纪政纪教育、统计法律法规教育和业务知识培训,确保教育的经常性和自觉性,下力气解决企业统计干部在组织上、思想上、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尤其是要解决部分干部作风漂浮、事业心不强、工作平庸、纪律散漫等问题。要完善现有教育制度,完善干部学习的考核、激励和约束机制。不断增强广大统计工作者的政治观念和遵纪守法意识、廉洁自律的意识,牢固树立统计职业道德观念。其次要苦练内功,提高自身素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统计工作不仅仅是填填统计报表,对政府提供所需的统计资料,为编制计划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提供依据,而是要求统计人员学习各种经济管理方面知识,依据所掌握的统计信息,预测经济运行发展趋势,对经济工作做出准确的判断与分析。能够通过企业统计表面的数字,看见企业经济运行内在本质,找出企业运行的客观规律,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对企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新问题、新现象进行跟踪调查,进行系统分析,写出有针对性、可行性的统计分析报告;同时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抵住各种诱惑和各种压力,实事求是地反映真实情况。

3.2完善统计法制,建立健全惩防机制。根据新《统计法》的要求,结合统计工作实际,以防止权利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和规范统计数据的统计程序,注重运用技术的、行政的和法律的等多种手段,改进和完善企业的核算制度,加强统计巡查制度,建立和完善任用干部、财务管理、重大事项决策、行政问责和各专业数据质量控制等制度,建立起具有统计特色的惩防和数据质量管理机制,真正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数。

3.3搞好监督检查,为营造良好的统计工作环境服务。首先,对集体领导情况和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等重点环节和关键岗位,采取有效措施,搞好监督检查。其次,加大行政运行机制监督,搞好国家和省、市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执行情况及其数据评估、管理和规定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政府统计的权威。第三,对节能降耗、固定资产投资等重点工作,搞好监督检查,重点查处干扰统计工作、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的行为,为营造良好的统计工作环境服务。

3.4建立科学的政绩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由于没有建立科学的政绩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对于干部的政绩评价,还只停留在就绩论绩和收集各种指标完成情况的层面上。对干部的选拔和任用,指标完成情况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统计指标不能实事求是统计,虚假统计数据不断产生出来。为了杜绝虚假数据的根源,企业必须建立科学的政绩评价体系,对干部的选拔和任用既要突出领导干部工作实绩,又要考查领导干部工作作风、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等,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淡化统计指标在考核中的作用,为客观的、实事求是统计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3.5确保统计信息的准确性,全方位提高统计监督的可信度。准确性是对统计信息的最基本要求,只有统计结果准确才能对经济决策具有参考价值、具有实际意义。由于虚报、瞒报致使上层领导决策出现偏差或失误,都会直接或间接导致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

3.6统计监督要与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相结合。统计监督是国家法律赋予统计部门的神圣职权,是在党委和政府领导下的一种监督手段,因此,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科学性和可参考性,但它毕竟局限在政府和企业的统计部门范围内,如果统计监督能与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相互结合、相互借鉴,将有利于提高监督的质量,拓宽监督的视野,增强监督的力度。

3.7统计监督要充分发挥其预防。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如果统计监督仅仅停留在事后的反映,显然不能适应当前新的经济形势的要求,即使有所反映也造成了无法弥补的经济损失,因此,这就要求统计监督要有预测性、前瞻性,要能够提前控制经济发展中的不适应因素,尽量减少或者避免经济损失的发生。加强统计监督检查,惩治统计违法行为,必须进一步增强执法效果。我们不能狭隘地理解统计执法,不能为执法而执法,为处罚而处罚,必须使统计执法工作更好地为统计中心工作服务,更好地与统计业务工作相结合。要更加注重执法工作在“事前预防、事中检查、事后整改”的多方面运用,更加注重教育、指导与处罚的结合运用,更加注重对统计违法案件的通报和公开工作。为此,宏观层面统计监督应利用现代统计分析方法对社会经济运行预测监督,微观方面统计应对企业未来的生产工艺技术、产品性能、市场空间、寿命周期等及时做出预测,从而有效地避免因自发性、盲目性造成的经济损失,同时对虚报、瞒报统计数字,伪造,纂改统计资料的违法行为进行监督。

上一篇:人民币是否需要升值 下一篇:产业化进程中黑龙江省农业产业链培育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