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音乐CD包装设计之灵魂篇

时间:2022-09-14 05:39:24

现代音乐CD包装设计之灵魂篇

【摘 要】音乐CD包装设计是一个包含了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的独特设计形式,而创意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却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发展,音乐CD包装的设计理念和形态也越来越多,但这里笔者认为音乐CD包装结合书籍形态的设计可以赋予音乐更丰富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使其更加富有艺术的色彩和内涵,不仅从视觉上能够更好地体现音乐的优雅气质和文化底蕴,而且还可以不断丰富人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品位与审美情趣。

【关键词】音乐CD包装 书籍形态 文化内涵

音乐CD作为音乐的一种载体媒介,是一个集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于一身的独特设计形式。而如何将听觉艺术有效和成功地转换为视觉艺术,是音乐CD包装设计始终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对消费者来说,所需要得到的不仅仅是美观的音乐CD包装和封面设计,最主要的是音乐所带来的享受和美感,还有音乐提供的知识和内涵。这里提出将书籍形态与音乐CD包装设计相融合的想法。首先,从外观上给人一种稳重卓见的感觉。其次,根据音乐CD的种类不同,有针对性地加入一些相关作品介绍,使音乐CD的内容更加丰富。

1 书籍与音乐CD包装的联系

1.1 产品性质相同

在辞海中对“书”的解释是:“装订成册的著作。”“书”是汇集信息并传达给他人的载体,以书的形态传达知识,记载事件,传递信息。音乐CD是音乐传播的介质概括。音乐CD包装是用符合音乐实质的视觉形式去推广音乐,加深人们对音乐的理解,提升人们对音乐的热爱程度,从而达到传播音乐文化的效果。

1.2 设计目的相同

实用价值:它们都具有最基本的保护功能,有利信息传播,易于收藏。艺术价值:首先是通过外观的设计传达相关信息,从视觉上给人们提供美感,引起消费者的阅读兴趣,是一个“沉默的推销员”。远景价值:都是通过视觉的艺术形式与读者沟通,准确传达书籍的内容信息,丰富读者的文化知识,拉近与消费者的联系。

1.3 形态上相似

从外在形象上看它们都是立体方形,都具有封面、封底、书脊(盒脊)。封面以文字、图形、色彩突出主题;封底是次要信息,减弱视觉效果;书脊(盒脊)的设计言简意赅,突出主题名称。且一般摆放形式相同,都是侧面立于书架上。

2 书籍形态运用于音乐CD包装

2.1 传统音乐CD包装的形态与缺点

传统的音乐CD包装由纸质封套、透明塑料碟片盒、碟片、简单的骑马钉装的宣传样本或歌词本组成。设计形式过于单调,缺乏内涵,音乐的内容只能通过封面的设计体现。而且塑料碟片盒容易损坏,导致封面、宣传样本或者歌词本丢失破坏,难以收藏,同时不利于对CD的保护。

2.2 书籍的形态美

书籍的形态是一种造型艺术,具有形象性、情感性、想象性。书籍的形态美在于形神兼备,以外在形态表现内在情感,使读者在翻阅过程中有愉悦、轻松、舒畅的心境,渐渐进入阅读状态,感受到作品的内涵和形象,加深对内容的认识。

2.3 书籍形态与音乐CD包装结合的优势

第一,为了丰富音乐的背景知识,音乐手册内容增多,页数增加,传统的骑马钉装订形式难以普遍适用。而书籍的装订形式多样化,选择性较多。例如,除骑马钉外,还可以融合胶装、蝴蝶装等装订手段。如刀郎的《大漠传奇》,书籍形态与CD包装结合,音乐手册内容包含了前言、本CD产品国际最新声音处理、专利技术等,后半部分为歌词,信息量大,因此选用了胶装形式。如罗海英的《雅拉的神奇》,主要以图形形象展示,使用蝴蝶装形式,跨页图形视觉上更加连贯,翻开后给人一种渐入佳境的视觉效果,CD碟片直接嵌于封三中,与整本书融为一体。

第二,改善传统的音乐CD包装形式,结构简单且实用,一般由书籍形态与CD光盘组成,或者书籍与盒子装订为一体。书籍的形态本身具有保护内页作用,CD光盘嵌入在书籍内页中,与书籍融为一体,组成部分少且整体感较强,装订形式牢固,音乐小册子不易损坏或遗失,易于收藏保存。如为王宏伟《西边儿》的CD包装,将精装书籍运用于CD包装上,封面和封底使用硬壳材质,利于保护内页,内容页为蝴蝶装装订形式,CD嵌入塑料盒中,盒子粘于封三上,外形上看,像精装本书籍,在翻阅的过程中不易散落、破损。又如《朱逢博》CD唱片,从外观上看像是经典、复古的精装书籍,吸引读者去探测它的知识,享受它的阅读之美,让人在书中体味音乐。

结语

音乐CD作为一种文化商品,它的包装设计是作为视觉的宣传手段,服务内在的文化内涵。不仅需要实用性,具有较好的保护和收藏功能,更要求艺术形态与音乐内涵高度契合。虽然现代音乐CD的包装设计的形态多元化,但在形式上都缺乏书籍的文化特质和书卷气息。书籍形态融入到音乐CD的包装中,更容易从视觉上把听众带入音乐的意境,深入体味音乐的情感,提升音乐CD 包装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吕敬人.《书艺问道》.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年6月第2版.

[2]刘丽华.《包装设计》.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年5月第1版.

[3]李慧媛,朱春玲,樊海燕.《书籍装帧设计》.华中科技大学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第1版.

上一篇:纪念镜头下的尼泊尔 下一篇:现代消费心理下的趣味性包装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