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课堂

时间:2022-09-14 05:33:14

浅谈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课堂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下面结合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从三个方面试述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亲近数学的一些见解和体会。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好的导课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一堂课巧妙成功的开头,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在教学“循环小数”时,由于理解“循环”的含义和找出循环节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学习新课之前,我运用多媒体演示一个故事情境:“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什么呢?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听到这熟悉的童谣,学生不禁笑了起来,从而很自然地引入和理解了“循环”二字。当老师问到,重复的什么时,又为后面学习循环节奠定了基础。

二、设疑启发,启迪思维

所谓设疑启发,是指教师利用问题来有效地引导并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做进一步的深入思考。设置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

如,我校老师在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一课时,教师开始提出问题:长方形的周长与它的长与宽有什么有关系?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让学生进行广泛的猜测后,借助多媒体电脑动画演示,使学生直观感知:长方形的宽不变,长越长,周长越长;长方形的长不变,宽越长,周长也越长。从而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周长与它的长和宽有关系。引导学生动手测量长方形的长、宽及周长并做好记录,比较它们的规律,学生很快就可以得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的结论。这时教师可以提出有没有其他方法求图形的周长呢?鼓励学生去尝试,让学生体验思维之趣,参与之乐,成功之悦。

三、强化感知,突破难点

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数学中有些知识有些抽象,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接受,要突破这些难点,教学中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用形象生动的直观手段,强化感知,突破难点。儿童原有的知识结构不断受到新知的冲击,这一过程不仅是智力活动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参与的过程。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变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凸现认知对象的本质属性,隐退非本质属性,从而把学生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我校低年级老师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为了突破角的大小与开口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一教学难点,教师先用多媒体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角,将两个角的顶点与一条边重合,让学生直观看出一个角大些,一个角小些,初步感知角是有大小的,再将较大角的另一条边逐步靠近较小角的边,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学生经过讨论,得出角的大小与开口大小有关。接着教师又用多媒体出示两个角同样大,但边的长短不一,安排学生先猜一猜这两个角的大小,学生猜测热情很高,这时老师用鼠标轻轻一点,便验证了学生的猜测。这样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活泼、轻轻松松,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长久难忘。

总之,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应努力学习并运用先进的教学模式,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使多媒体教育技术趋向更灵活、更便捷,跨越学科限制,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扬长避短,真正为数学所用。

(作者单位 江苏省涟水县涟城镇中心小学)

上一篇:人教版小学语文理论研究 下一篇:浅谈学校管理工作的几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