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重症颅脑损伤术后行早期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意理性义及合探讨

时间:2022-09-14 05:26:59

老年重症颅脑损伤术后行早期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意理性义及合探讨

【中图分类号】R66.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6)11-0-01

重型颅脑损伤是对于患者来说比较严重的一种损伤,大脑是人体的中枢器官,所有的活动都是经过大脑的控制和调节来完成的,因此大脑对人体是非常重要的。颅脑损伤对患者有很大的影响,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实行有效的营养支持可以帮助患者加快恢复速度,本文就老年重症颅脑损伤术后行早期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意义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4年8月--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实行老年重症颅脑损伤术的患者90例,按随机分类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45例,男性20例,女性25例,年龄21-74岁,平均年龄(45.5±1.5)岁,其中车祸伤20例,矿井伤18例,跌落摔伤7例;对照组45例,男性29例,女性33例,年龄19-71岁,平均年龄(44.2±1.8)岁,其中车祸伤21例,矿井伤15例,跌落摔伤9例。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外伤原因等方面进比较发现,两组患者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术后常规放置十二指肠管,给予患者小剂量的留置饮食,然后给予全力营养液(生产:纽迪希亚制药(无锡)有限公司 生产批号:141207)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第1天给予患者300ml的营养液,以40~50ml/h 的速度打入,3d后增加到1000ml,同时观察患者的潴留情况[1]。如果患者出现呕吐、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时则暂停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常规留置胃管,在术后48h以后给予全力营养液进行鼻饲,以20ml/h的速度进行鼻饲,若无不良反应,则每天加用20ml,直至适合患者的需求量[2]。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血清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计数水平进行比较。疗效评定:当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无残疾,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为显效;当患者的临床症状逐渐消失,有轻度的残疾,不良反应发生较少为有效;当患者的病情逐渐恶化,并无任何好转迹象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全文的统计数据采用软件SPSS20.0进行计算,以“%”表示两组的治疗效果,为计量资料,行卡方检验,血清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计数水平为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经比较都若两组数据有较为明显的差异,用P

2结果

2.1对两组患者的血清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计数水平进行比较,如表1所述。

2.2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如表2所示。

3讨论

颅脑损伤是比较严重的一种损伤,一般多见于颅骨骨折、脑挫裂伤、弥漫性损伤等各种颅脑的损害。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发展较快,昏迷时间长,并发症多,预后较差,病死率较高,对患者的影响较大,据调查显示它的病死率可高达60%[3]。其中颅内压增高是颅脑损伤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上治疗颅脑外伤主要是手术和对症支持治疗,当患者一旦发生颅脑外伤时应及时诊断和抢救治疗,早期手术救治能够有效预防更严重的并发症,而在手术结束后给予营养支持有利于患者的恢复[4]。

对颅脑重型损伤手术后的患者实行早期内营养支持能够为患者提供足够的营养,以利于伤口的愈合,足够的营养支持还可以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使得患者能够快速恢复[5]。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一旦发生消化异常,则往往是在胃和结肠,营养吸收的关键部位是小肠,小肠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影响较小,因此可以进行早期的营养支持。

综上所述,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的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有利于患者伤口的愈合,有利于术后的恢复,效果较为明显,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叶卓雄,黄玉英,吴南宁.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症颅脑损伤术后43例中的应用[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23):87-88.

[2]姚雄. 肠内外序贯营养支持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肠黏膜屏障的影响[J]. 中外医疗,2016,35(04):29-31.

[3]艾尔肯・斯依提.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03):35-37.

[4]巫建芳,廖,龙志伟.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1):1845-1847.

[5]王家泽. 肠内、肠外序贯营养支持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肠黏膜屏障的影响[J]. 中国当代医药,2015,11(09):35-37.

上一篇:物理疗法在压疮护理中的应用 下一篇:试论人文关怀在晚期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