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幼儿英语教育可行性及开展策略的思考

时间:2022-09-14 04:53:53

对我国幼儿英语教育可行性及开展策略的思考

摘要: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外语教育开始出现低龄化的趋势。面对不断升温的幼儿英语教育,教育者开始思考:幼儿学英语是否具有理论依据?幼儿英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及其策略该如何适合幼儿的特点?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幼儿英语教育的可行性,并对其开展策略展开探讨,让社会、学校和家长更加理性、科学地对待幼儿英语教育。

关键词:幼儿英语教育;可行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6-0223-02

一、我国幼儿英语教育的可行性

1.从生理特点看幼儿英语教育的可行性。语言是思维的产物。脑的发育和成熟为幼儿学习英语提供了生理学基础。日本幼教专家的研究指出:学前儿童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期。处于这一时期的幼儿有形成两个言语中枢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取决于早期的语言刺激。若在最佳时期内只接受母语刺激,母语中枢以外的言语中枢就逐渐退化。而进入学龄后,母语中枢已形成一套固定的控制模式,这时再学习第二种语言,母语中枢就很难接受。美国康乃尔大学研究机构曾在《自然》杂志上指出:大脑中负责语言学习的部位即“布罗卡斯区”在学前儿童时期特别发达,儿童在接触外语时,会将其储存在此区,即与母语相同的部位。

2.从外语学习敏感期理论看幼儿英语教育的可行性。1967年,语言学家勒宁伯格首次提出语言习得关键期理论。该理论认为:第一语言习得受神经系统的影响,有一个关键期。在此期间内,语言习得最为容易;超过这段时间,语言习得能力则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自第一语言习得关键期理论提出以来,研究者对外语学习的研究逐渐增多。很多研究者认为,外语学习也存在关键期,青春期之前的孩子学习外语的能力要强于成年人。之后,研究者对外语学习关键期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并逐渐认识到:外语学习关键期与第一语言习得关键期是不同的概念,在外语学习关键期内学习外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语音、语调和听觉方面。因此,许多学者认为用外语学习“敏感期”替换“关键期”更为恰当。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虽然同处敏感期,但并不是在青春期前的任何时间点上开始学习外语都没有差别。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6岁前开始学习外语在语音、语调和听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1)语音语调方面的优势。与成人相比,幼儿音域较宽,精确区分语音的感受能力、语音语调的模仿能力和表现能力较强,语音的可塑性大,易于形成地道的语音语调。此外,幼儿大脑中尚未形成大量的母语概念和固定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等,因此在外语学习中,母语的负迁移影响较小,没有主观意识去保持自己的母语水平,更易获得纯正的语音语调。

阿舍和加西亚对71名美国古巴移民孩子的英语发音水平进行研究,测试题是让被试重复英语句子。这71名被试移居美国时的年龄从0至19岁不等,结果表明:6岁前移居美国的孩子发音最好,接近英语母语人的发音;7―12岁移居美国的孩子成绩次之;13―19岁的移居者成绩最差。

拉姆齐和赖特等人对接触第二语言的6岁组和13岁组儿童分别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6岁组儿童中,有68%的孩子的口音被认为“酷似说本族语的人”,而在13岁组中这一比例仅为7%。

(2)听觉方面的优势。学前儿童听觉上的一个著名实验是马约等人的英语听力测试。他们把测试者分为三组,第一组被试的母语是西班牙语,6岁前开始学习英语;第二组被试的母语也是西班牙语,14岁以后开始学习英语;第三组被试的母语为英语。实验者在听力测验材料里混杂了很强的干扰噪音,实验结果表明:6岁前学习英语组和英语母语组的测验成绩没有差别,但14岁以后学习英语组的成绩明显低于6岁前组。这个实验充分说明学前期开始外语学习的学习者在语音听觉方面优势显著。

3.从认知和社会化发展看幼儿英语教育的可行性。从认知角度看,幼儿自我意识较弱,他们学习外语是一种无意识的、自然的认知过程,这有利于提高幼儿思维的灵敏性,开发智力。许多科学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如Colin Baker在其研究中发现:同一思想与两种语言中的词汇相连接给儿童提供了更多联想的机会,因此双语儿童在思维的流畅性、创造性和灵活性方面优于单语儿童。

二、我国幼儿英语教育的基本目标

既然幼儿英语教育具有可行性,我们有必要结合幼儿外语学习的特点和我国的教育环境,探讨我国幼儿英语教育的基本目标。

首先,就本质而言,幼儿英语教育应当被定位为一种外语启蒙教育,其首要目标是帮助幼儿获得初步的语言感受,提高语言敏感性。前文提到,幼儿学习外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语音、语调和听觉方面,因此幼儿阶段的英语学习不应以词汇量、句型等知识学习作为目标,而应把语言感受作为首要目标。

其次,培养幼儿英语学习的兴趣。我们知道,幼儿在活动中多会受情感动力和兴趣的驱使。幼儿学习英语过程主要以模仿、游戏为主,主观意识不强,敢于在集体面前表现,不会担心出错和来自考试、竞争的压力。教师应充分利用这种优势,激发他们对英语这一新鲜语言的浓厚兴趣。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出无限的学习动机和热情,这将为幼儿今后的英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我国幼儿英语教育的开展策略

以前文提到的我国幼儿英语教育的基本目标为指导,结合当前我国幼儿英语教育的现状,拟提出以下策略:

1.提供原汁原味的英语资源,提高语言输入质量。前文提到,幼儿学习外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语音、语调和听觉方面,我国幼儿英语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帮助幼儿获得初步的语言感受,提高语言敏感性并培养良好的语感。因此,初学英语的幼儿所接触的英语一定要是标准的、地道的。很多幼儿园缺少专业英语教师或英语教师水平不高,发音不够准确。为弥补教师方面的不足,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资源,如原版的英文儿歌、歌曲、动画等录音、录像资料,为幼儿提供原汁原味的英语资源,以提高语言输入的质量。

2.创设情境,提高语言输出质量。目前,幼儿英语课堂上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教师用汉语组织教学;教师说的多,学生说的机会少;教学过程流于程式化,以问答为主要模式,且幼儿作答时使用的多为简单、机械的用语。这种现象的产生,有些是由于教师缺乏必要的语言交际能力,有些是由于教师固守落后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这导致幼儿英语课堂的情境创设不足,幼儿获得语言输出的机会较少,质量较低。这不仅影响教学效果,久而久之,还会挫伤幼儿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此外,“寓教学于游戏”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游戏,作为一种趣味性和灵活性极强的活动,可以使参与其中的幼儿对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却又不会产生学习负担。例如在“Who are you”的游戏中,老师戴上老虎的头饰,扮演一只在睡觉的老虎;幼儿分别戴上不同动物的头饰,扮演不同的小动物。幼儿去敲门,边敲边说:“Tiger,tiger,咚咚咚。”“老虎”问:“Who are you?”并出示一张动物图片。幼儿根据自己的头饰说出:“I am a …”当“老虎”出示的图片和幼儿扮演的小动物不一致,就回答:“No.”其他幼儿继续敲门。当“老虎”出示的图片和幼儿扮演的小动物一致时,就回答:“I am coming.”然后追逐“小动物”赶快回到自己的座位。在这个游戏中,幼儿一定会记住自己扮演的小动物的单词,也会对其他小动物的单词印象深刻。同时,还会记住“Who are you?”和“I am a …”的表达。

3.注重在其他学科及一日生活中的英语渗透。任何学科的学习都不是孤立的。如果能打破学科限制,将语言学习与音乐、舞蹈、体育等结合起来,将更加有利于幼儿的英语学习。此外,为了创设更加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教师应尽可能在一日生活中多与幼儿用英语进行交流,如入园时的英语问早、吃饭、如厕等的英语提示等,都是很好地语言学习时机。当然,这也对幼儿园的课程设置和师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结语

大量研究证实,幼儿英语教育具有可行性。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幼儿外语学习关键期,创设交际情境,选择适合幼儿的方法有效地组织教学,培养幼儿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语言敏感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语言潜力。

参考文献:

[1]高敬.幼儿英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3.

[2]吴振东.学前儿童英语教育研究综述[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7(3).

[3]史航.学前儿童英语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8,20(5).

上一篇:生物医药技术人员非学历培训教育体系的初探 下一篇:小学英语教学中巧用延迟回应激发学生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