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筑工程质量控制问题分析

时间:2022-09-14 04:34:12

基于建筑工程质量控制问题分析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质量管理的概念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特点,然后就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应当遵从的原则以及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明,最后详细的探讨了改进质量管理的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管理;

一、建筑工程质量的概念

质量管理指的是“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管理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现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质量管理必须兼顾项目管理和项目生产。如果项目管理和项目生产之中任何一个方面不能满足质量管理要求的话,都可能对相关人员产生严重的负面效果。现代的质量管理具有以下几点重要作用: 达到或者超过客户期望; 通过检验防止错误,从而降低费用; 明确的管理责任; 各阶段的程序循环。

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特点分析

建筑工程是形成建筑实体的过程,建筑工程项目也同一般工业品不同,项目完成后,不能因为发现质量问题而分解、更换、更不能实施“包换”或“退款”服务,施工过程决定最终产品的质量,因此,建筑工程在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便极其重要。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特点如下:第一,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多。如施工是天时( 气象情况) 、地利( 地形、地势、地貌) 、人和( 设计水平的高低,施工工艺的优劣,操作方法和技术措施的先进与否,管理制度严格还是宽松) 、和资金投入( 材料质量的优劣,机械设备的新旧,建设周期的长短,) 都决定着施工项目的质量,以及影响项目施工质量的偶然性因素和系统性因素均直接影响施工项目的质量。第二,质量的隐蔽性以及终检的局限性。建筑工程项目在全部施工过程中,具有很多不容易发现质量问题的时间点或者小项目。比如两项分项工程或者工序在交接时容易忽视隐含问题,工程建设是产生的某些中间产品容易存在质量隐患,以及具有大量的隐蔽工程等的特点,因此在质量检查验收时,需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使用校正后的测量仪表,准确读数有误,减少“第一判断错误”,而且检查时要特别注意检查实质,减少“第二判断错误”; 而在工程项目建成后进行最终检查,不能够打开工程进行内部质量检验,无法发现工程建设中隐蔽的质量缺陷。

三、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着许多滞后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筑施工单位人员的质量意识不强。一方面,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薄弱。比如: 招标任意压级压价,随意分解发包工程,代购或向承包商推销不合格建筑材料,设计漏项严重,临时变更多等等不规范行为层出不穷,更加不能很好地开展质量管理工作; 另一方面,技术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低,对自身要求和所施工的工程质量要求都比较低,在施工现场时常发生现场混乱、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等违规的操作情况,这些都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建筑项目的质量管理。第二,建筑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除了依照《建筑法》进行建筑施工,大多建筑施工单位质量管理责任不清,也没建筑质量管理体系。有的项目根本没有实行工程监理制度; 有的项目监管中,监管部门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或者即使发现问题也不能能够及时上报处理; 有的项目甚至存在施工单位自己监管自己的现象。这些问题将会使建筑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隐瞒下来,并最终影响项目质量。第三,建筑施工单位施工时设备老旧、材料不达标。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购买的材料往往质量不达标,而且施工现场管理混乱,不能对于材料进行及时的分类保护与管理,也会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 老旧的设备也会影响工程的质量。

四、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

1、强化项目质量意识。质量意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也是搞好质量管理的第一关。建筑施工单位的决策层领导首先要强化自己的工程质量意识,然后层层落实,并通过各种方式的教育提高全体职工的质量意识,尤其是一线工作人员的质量,使其真正树立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决心和态度。因为建筑工程质量涉及到多个方面,必须从一开始的筹建协调,到具体施工过程,再到施工结束,全程都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手段和措施,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高质量。一线工作人员的工作决定着从原料的投入到最终工程的完成,只有他们的意识和素质的提高,才能切实提高项目的质量。

2、完善项目管理体系。第一,明确质量管理目标。将为质量目标的控制过程设定为调查、制订、实施和总结,并且按照质量体系要素和专业的保障系统将质量管理活动、质量目标进行分配。做到职权清晰、目标清楚,并进行定期考核、督促落实。第二,完善质量监督机制。加强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评审,可以分为从工程施工本身和质量管理体系两个方面来进行,并且注意质量管理的实效性和实施过程的有效性; 通过单位内部进行质量审核,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水平; 工程质量监督要严格进行,包括项目实施全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以及每一个操作过程,防止不合格的“产品”漏检。第三,加强动态管理。尤其是各个生产要素( 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 的动态管理。首先,对于“人”这一要素,需要进行专业技术、劳动纪律、职业道德、岗位责任制的培训,还要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同时应积极为其改善劳动条件,以期能够提高“人”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通过对“人”的生理心理特点的把握,提高“人”的技术水平,避免“人”发生失误。其次,对于“材料”要素,材料管理从原材料到成品再到半成品,以及构配件等的管理控制。再次,“机械”要素的管理,包括施工机械设备和工具等的保养、安全、检查、使用等的管理控制。四是,“方法”要素的管理。包含施工组织和方案的设计、施工技术措施等的控制,主要应结合工程实际解决施工难题。五是,“环境”要素的管理。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应当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建立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保持现场材料设备摆放整齐,保证施工道路畅通无阻,保证施工进程井然有序。

五、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建筑工程项目不断增多,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筑企业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情况越来越多,建筑质量问题越来越突出。造成无法挽回的人员伤亡和大量的财产损失,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很多建筑工程单位已经意识到,只有通过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才能够提高工程项目的竞争力,使其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何提高工程质量已经成为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管理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本文剖析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推进措施,希望能为建筑项目质量管理的提升提供有效借鉴,促进建筑工程的投资效益的最大实现。本着对于工程质量负责的态度,作为工程项目管理人员都应该思考如何做好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管理工作。因为建设施工项目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康。因此,在实际施工中,工程质量管理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来执行。

参考文献::

[1]陈铁华. 建筑施工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及应用实例[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胡铭. 质量管理学[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3]田振郁. 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实用手册[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4]李迎欣,张志军. 建筑工程中材料的施工质量监理控制[J].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5]方耿玉,汪高文,丘秉达. 大中型建设项目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J]. 广东土木与建筑,2006

上一篇: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控制的重要意义 下一篇:关于建筑构造的耐久性问题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