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服务在儿科护患沟通中的实施

时间:2022-09-14 04:03:41

礼仪服务在儿科护患沟通中的实施

[关键词] 礼仪服务;护患沟通;实施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1(b)-049-02

护理礼仪既是护士尊重患者的形式,也是护士赢得服务对象爱戴的一种方法,是21世纪护理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质要求[1]。为了加强护理队伍的文化建设,强化服务意识,自2001年10月,我院开展了礼仪服务活动,在医院满意度调查中,护理工作满意度由2001年的93%上升到98.7%,有力地促进了服务质量的提高,护理质量的满意度逐年上升。通过礼仪服务的学习,加之在儿科工作10余年的经验,现将实施和沟通技巧介绍如下:

1 改变观念

1.1 礼仪服务培训

许多院校和医院已将礼仪培训纳入培训范畴,护士礼仪具有与一般礼仪不同的特殊性[2]。我院在全面开展整体护理的基础上,于2001年10月聘请北京空姐培训专家主讲了礼仪服务大型讲座,2002年2月聘请河北师大徐棋教授主讲了开展卫生系统文明服务礼仪报告会。而后护理部以“关爱生命,礼仪服务”为服务主题,“争创全市一流护理服务”为护理长期目标,每年组织一次护理全员加强讲座,通过观看录像、礼仪训练、发挥网络优势等进行全员培训。

1.2 我们护理人员要适应现代医疗模式的改变

“以人为本”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加强“人文关怀”,不仅包括为病人提供最优良的护理技术及良好的环境,还包括了更加广泛的优质服务内涵,而这种优质服务内涵的反映形式是礼仪服务。

1.3 加强科室人员规范化学习,树立良好自我形象

护士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在礼仪服务中更需体现知识的内涵、端庄的仪表和优雅的举止,可以给病人以亲切感和依赖感,消除病人对医院的陌生和恐惧感,使之产生安全感。多用文明语言,如:请、你好、您今天感觉怎么样;避免使用命令语句,如:不行、不许等。这显示了医院及科室的整体风貌。礼仪服务可以带给病人一个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同时创造一个友善、亲切、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加强学习,除参加医院内的有关礼仪培训外,针对儿科实际情况,互相交流经验,规范学习。

2 注重护理服务艺术

2.1 微笑服务

在体态语中,面部表情最为丰富,且最具表现力。在人际沟通方面,表情起着重要的作用。现代心理学家总结出一个公式:感情的表达=7%言语+38%语音+55%表情[3]。护士的表情应该是真诚、亲切、友好的,护士美好的内心世界及护士对病人和蔼可亲的态度是通过面部表情传递给对方的。而微笑不仅在外表上能给人以美感,还可以最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热情与友善之意,且能产生巨大的感染力。

2.2 加强人文关怀,做到有“爱心、耐心、诚心、责任心”

对患儿充满爱心,对患儿及家属的过分要求忍让在先,耐心解释,要做到诚心诚意地全方位、全过程服务。我院实行入院时送一张健康教育处方,赠阅一本《儿童常见病护理手册》,出院时填写一张病人意见书,赠送一张医患联系卡,公布24小时热线电话。

3 抓住患儿及家属的心理,讲究语言艺术

3.1 对于患儿方面

如今的孩子在家中就像一个小皇帝、小公主。患儿生病后惧怕穿白大衣的医护人员。作为儿科护士,不但要掌握一些心理知识,还要学会和患儿交流。针对不同患儿的性格特点,或鼓励、或哄劝,在为患儿做治疗前,要笑脸相迎,用温暖的话语给患儿留下亲切的印象。“阿姨给你轻轻地扎,好不好?你真棒!”“你一定是一个勇敢的孩子。”“咱们给其他的小朋友做一个榜样”这些话语往往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在为患儿治疗的时候也可以用能够吸引他们目光的玩具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以顺利完成治疗。

3.2 对于家属方面

一旦孩子生病,全家人都着急。我们要理解他们的心情。儿科护士要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往往因家属的不满,会影响到患儿的情绪。多与家属沟通,讲解病情,并把一些喂养及一般疾病的家庭护理等知识及时向家属宣教。护士在语言运用上,除了要讲究技巧、艺术外,还要敢说。说话要看人、看时机。如果一位醉酒的家长没能立即找到医护人员就破口大骂:“人都死哪儿去了,快来给我的孩子看病。”而此时我们正在抢救一位危重患儿,如果这时候再保持沉默,不但会影响其他患儿,也更助长了他的嚣张气焰。那么我们要温和地对他说:“您好,请您轻声点儿。我们正抢救一个比您的孩子病重得多的孩子,请您理解。我们会在最短的时间内为您的孩子治病的。”短短的几句话,一般家长都能安静下来。如果还没有奏效,那就采取冷场的方法,等家属慢慢冷静下来后,再做解释工作。

4 苦练基本功,不推诿责任

精湛的技术、良好的应急能力和全面的理论基础知识是维系沟通效果的纽带。护理技术扎实的基本功不再局限于输液、打针,而且还包括现在的静脉留置技术、锁骨下静脉穿刺、化疗给药及上呼吸机患儿的护理等,这都需要我们提高自身技术,适应发展。有一些患儿家属专门挑那些岁数大的护士或护士长,根本不让年轻护士扎针。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同时也说明护理人员要做有心人,虚心学习,用精湛的技术赢得患儿和家属的尊重和信任。如果护理人员操作时很多患儿不太配合,再加上血管细微、患儿肥胖等因素,会发生一针穿刺不成功的情况。这时需换人,同时要真诚地向家属说“对不起”,取得患儿及家属的谅解。不能将责任归咎于患儿“孩子太胖了,血管看不清”或“孩子太瘦了,血管太细”。

5 医护配合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做好任何工作的有效催化剂[4]。对于患儿的病情,护理人员一定要忠于病历,和医生保持一致。近年来,由于人们强烈的自我意识增强,医疗纠纷投诉热点随之升温,医护工作者在埋头钻研业务和开展工作的同时,也应关注医疗纠纷涉及的法律问题。护理记录是最原始的资料,作为医疗文书具有重要的法律效力,既可反映病情变化和治疗情况,又可为日后可能发生的医疗、护理纠纷提供举证。随着举证倒置制度的实施,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日益增加,但这同时也是推进工作、加强医疗护理服务意识的动力[5]。加强医学护理知识学习的同时,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例书写规范”,增强法律意识,讲究工作艺术,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6 结论

6.1 礼仪服务有助于提高护士综合素质,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

在礼仪服务中,护士需综合运用护理学、心理学、美学等知识,并将其融入护士的礼仪行为,运用在实践工作中。礼仪培训对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一种促进。

6.2 礼仪服务及与患儿、家属的沟通艺术,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提高医院的声誉

通过得体的礼仪服务及与患儿、家属沟通,创造一个充满友善、爱心、健康的人文医疗环境,能够给患儿及家属带来信任感,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医院服务质量的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护理工作者只有从病人出发,尊重和保证病人权益,有声语言和体态性语言相结合,灵活运用沟通技巧。护士主动、热情、周到、细致的礼仪服务是解决护患矛盾、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有助于塑造并维护服务单位的整体形象,有利于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席淑华,周立,张晓萍,等.开展礼仪服务 提高服务质量[J].2001,36(12):929-931.

[2]熊卫平.护士礼仪课的教学方法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2(5):41.

[3]任小红.护理美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67.

[4]赵婉文,余碧英,区月霞.提高护士长理论知识与管理能力[J].促进护理事业发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7):506-507.

[5]周斌.医疗诉讼证据规则新论[J].中国医院管理,2002,22(4):7.

(收稿日期:2007-08-30)

上一篇:276例手术焦虑病人的观察与心理护理 下一篇:长托宁与阿托品作为小儿氯胺酮麻醉前用药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