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PBL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14 04:00:06

浅谈PBL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语文是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课。传统教学方法的简单枯燥,教学手段的滞后单一等诸多问题导致中职生丧失语文学习兴趣,学生处于一种厌学状态。笔者以为,PBL(问题教学法)能有效激发中职卫校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PBL(问题教学法)

基金项目: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2012年度省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农村医学专业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之一,编号:JXZJJG-11-096。

随着中职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对全新的教育理念,要从根本上改变中职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那么,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也应该紧跟时代步伐,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即运用PBL教学方法改进语文教学,以实现语文教学的最优化。[1]PBL即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发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从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且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因此,笔者认为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就必须突破传统化教学模式,在中职运用好问题教学法。

1 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教师必须科学地设计问题。课堂教学中,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情感的培养,都是在教师所提问题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完成的,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生主动性。例如在教学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时,首先让学生想象画面,自己描述意境 ,采用了我在古诗词教学中经常用到的闭目想象描绘法,学生闭上眼睛一边认真听老师的范读,一边想象词中描绘的画面,然后用素描的技法画出来并口述出来,教师再用多媒体展示图画,学生与自己的相对照,找出优点和不足,随后用教师语言再现当时场面,创设情境达到情感体验。 接下来就是设计情景,探究问题,激活学生思维 :词的上阙说:“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为何特别提出“人道是”三个字? 作者对三国人才辈出的时代很向往,但为什么唯独羡慕周瑜? “多情应笑我,……”是否与苏轼一贯的乐观情绪相抵触?”人生如梦,……”是说苏轼消极,还是积极?等等, 教学中教师只以一个组织者的身份,对于某些问题,教师并不给一个确定的答案,而是让学生畅所欲言,只要言之成理,都给以肯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积极、主动地学习习惯的养成。这样的问题设置

不仅有利于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充分了解词的内容与情感,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2 适时转到以发现问题为主的模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自觉提出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开始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可是要使中职生的语文能力真正得到提升,还是需要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是观察和思考的结果,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即便提出不合适的问题甚至荒唐或错误的问题,但只要提出问题,就证明他们动过一番脑筋,是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这种源于其自己发现的问题,然后经过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究,解决而收到的效果,是传统课堂中依靠教师的反复强调,三令五申,学生不假思索所无法比拟的。因此,要教会学生质疑方法:

2.1 让学生围绕学习任务进行质疑。

质疑在阅读中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透过问题把注意力引导到为完成学习任务所需深入加工的信息之上,能使信息加工更有效。[2]而教学一篇课文,学生要掌握的内容无怪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所以要在教学中提倡学生对所学课文养成“四问”的习惯:①文章写了什么?②是怎样写的?③为什么要这样写?④这样写有什么在作用?预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设问质疑,养成圈点批注的好习惯,边读边提问题并记录下来;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质疑,指导学生在意见分歧点、在理解文章的关键点、在学生的兴趣点和课文的高潮点质疑,讨论交流。

2.2 根据经验质疑

学生的提问倘若能激活学生的原有知识,唤醒其头脑中储存的相关概念和经历,主动探究,就会加深对文章的信息加工,进而提高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如教学《荷塘月色》时,有同学就根据经验提出作者描写荷香时写道:“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传来的渺茫的歌声似的”这句话明显有误,荷香只能闻怎么能比作歌声听见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同学认为这是一种夸张的手法,有的同学仍然觉得有悖常理,学生讨论后教师最后总结这里用的是通感的修辞手法,清香本应从人的嗅觉的角度来写,但此处作者用渺茫的歌声来加以形容,嗅觉转化为了听觉,准确传达出香味的清淡、飘渺、若有若无。

提高学生的接受水准,在阅读结束时可以让学生:(1)怀疑性质疑,对文章大胆提出怀疑和补充。如:前人的理解分析正确吗?这样分析深刻吗?(2)实践性质疑。即鼓励学生结合写作对阅读材料再作思考。如如何把别人的精华吸收到自己的文章中?这样的吸收,用到自己的作文中该作什么调整?(3)比较性质疑,比较揣摩,读出新意。如对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语言特色等等进行比较分析。

总之,问题教学法是一种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同时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假设我们从语文基本能力迁移的角度看问题,从学生终身受益的角度看问题,那么,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不遗余力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意义不可小觑。这也是问题教学法的真正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 金传宝.教师如何提高发问技巧[J].外国教育研究 ,1998(2).

[2] 潘世墨 .在课堂讲授中引入问题教学的探讨[J].上海高教研究, 1998(2).

作者简介

李慧君,女,江西赣州人,赣州市卫生学校语文教研室教师,讲师,主要从事语文理论教育教学与研究。

上一篇:着力构建林业生态文化体系助推林业改革发展 下一篇:取样剪液压系统优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