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善高职院校ESP课程教学的调查与建议

时间:2022-09-14 03:45:25

关于改善高职院校ESP课程教学的调查与建议

[摘要]专业英语(esp课程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根据多年的高职课程教学实践和调查分析,提出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旨在改善高职院校ESP课程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ESP课程调查

[作者简介]张天华(1977-),男,四川遂宁人,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英语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专门用途英语、语料库。(四川成都611130)

[课题项目]本文系教育部2011年度全国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改革课题“农业类高职院校行业英语课程的开发建设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7-0147-02

一、引言

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高职英语教学要求》)指出:“高职英语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英语阶段与行业英语阶段……基础阶段的教学内容可与行业阶段的教学内容自然衔接,或将行业英语教学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目前高职院校一般分段安排英语课程:前期——基础英语阶段,后期——专业英语阶段。在有关专门用途英语研究的基础上,T.Hutchinson和A.Waters指出,英语分为普通英语(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和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依据语言最终的使用目的和语言环境的不同,专门用途英语(ESP)还可细分为职业英语(EOP—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s)和学术英语(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普通本科院校的专业英语课程和高职院校所设置的专业英语课程差异较大,前者属于学术英语(EAP)范围,而后者则应归于职业英语(EOP)类型,其内容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实用性强,使“学生毕业后具备职业岗位所需要的一定的听说能力、较强的阅读一般技术资料的能力和书写常用应用文的能力”。

二、调查对象和调查设计

本研究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旨在动态了解学生对ESP教学的态度和需求,对ESP课程设置的看法,对ESP教学模式以及对教师的要求等的现状和期望值的差距,从而了解他们的需求。问卷调查将所调查的学生分为两组:第一组为正在上ESP课程的2009级学生,第二组为没上过ESP课程的2010级学生,同时临时增加一个第三组,学员为2011年在我校参加农业部“南南合作”英语强化培训班的24位农业专家,前两组各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390份,第三组发放调查问卷24份,收回有效问卷24份。

三、调查结果和分析

1.问卷调查结果。问卷调查结果(仅选取部分)如右表所示:

2.问卷调查结果分析。(1)学生基本上都认为很有必要开展ESP课程教学,但由于高职院校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部分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认为“没必要”和“无所谓”;但是受访的24位农业专家的英语基础都比较好,有强烈的出国意识,学习ESP课程的目的明确,所以他们完全赞同开设ESP课程。(2)由于我校只在第一学年开设EGP课程,在校学生关于开设ESP课程的时间的意见和我校的ESP课程现状出现了很大差异。在校学生基本上认为应该集中安排在第三学期,以便在EGP课程结束后就自然衔接上ESP课程,然而在“一切以专业课程为重”的指导思想下,我校基本上都把ESP课程安排在第五学期开设,仅30个学时。由于大三期间学生忙于专业实习实训和找工作,大量缺课,直接导致教师讲课的内容无法深入,原本计划的许多ESP课堂活动被迫取消,教学方法又回到“阅读加翻译”的老路,质量难以保证。(3)在校学生对ESP课程教师、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期望很大。未上过ESP课程的学生对ESP课程很感兴趣,希望“为了未来的工作”而学习;希望由“经过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培训的英语教师”来授课,并且主要用英语来上课;期望教师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除了提高“ESP阅读和翻译能力”,还应该注重提高学生ESP的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但从上过ESP课程的学生所反馈的信息发现,教师在讲授ESP课程时还是以汉语为主,仍然主要使用“翻译加阅读”的传统教学方法,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听、说、读、写等机会,仅有25%的学生对我校目前开设的ESP课程表示“很满意”。然而,对照受访的24位农业专家反馈的信息,由于他们的英语基础都比较好(有的已出国多次),学习目的明确,学习习惯好,完全实行小班化教学,所以教师们基本上采取全英语授课,教学效果很好,学员们对我校开设的ESP课程教学满意度达到了100%。

四、建议

1.正确理解EGP和ESP课程的关系。结合高职院校实际,ESP教学应以EGP教学为基石。为了把高职院校学生培养成复合型、实用型人才,必须把EGP教学拓展到ESP教学中。EGP是ESP的基础,ESP是EGP的延伸;EGP是英语教学中的基础教学,ESP是英语教学中的专业教学,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

2.应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和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创设适应高职教育的ESP课程教学模式。在当今,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目标不断演变,其方向是职业性。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专业英语已变得日益重要,从国际科技信息到日常用品的说明书等大多要用英语书写,而现在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大多局限在日常生活、校园生活等方面,题材和中学英语课本雷同,没有体现高职特色。目前,高职院校的ESP课程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教材没有体现高职特色,基本是本科院校ESP教材的删减版;教学内容单一,主要讲解词汇、课文句子翻译和语法,基本不涉及听力和口语;教学形式依然采用传统方式,以教师为中心,大班上课,学生被动学,学习积极性不高。这种局面必须加以改变,要加强对ESP课程的重视程度。

3.使学生重塑英语交流观。在ESP课程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意识到是为掌握英语交流技能而学习,是为提升未来职业而学习,学习英语在于交流而不是背单词或记语法规则。专业英语与专业的联系更紧密,是普通英语的后续课程,教师要让学生明白“English + Major = Bestseller”,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彻底改变为“考级或获证”而进行仓促记忆和强化背诵,重塑英语交流理念。在一定的阅读和翻译能力的基础上,要注重培养听、说、写的能力。

4.改变ESP教师的教学观。教师要转换自身观念,转换到ESP教学的思路上来,ESP课程的课堂教学要以“活动”为载体,体现职业教育目标,建立“技能实训导向、主题任务驱动”的ESP教学模式。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摈弃“以语言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教师不是知识灌输者,而是引导者、帮助者和督促者。同时,ESP教师应该和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师生之间应该有一定程度的亲和度、参与度、延展度和自由度。

5.改变ESP教师的教材观。以“技能实训项目为导向、以主题任务引领为途径”,ESP教师要树立“一纲多本”的教材观以及“文本延伸型”和“文本思考型”的教学观。灵活运用教材、课外素材和网络资源,构建以“公共英语素材为骨架、行业英语素材为背景”的ESP教材处理模式,并积极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ESP校本教材。

6.改变ESP课程评价。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职场素养尤其重要,因此ESP教师在评价学生学业时,要看重学生的平时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提升程度,“语言输出”过程中的积极表现,而不能光看终结性考试成绩(卷面成绩)。考试形式可以包括分组口试与统一单独笔试、考场内完成与考场外完成等多种方式。改变ESP课程评价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真正具备英语职业素养,能够以英语为载体更好地认识世界、进行社会交往。

五、结语

笔者从调查中发现,现在高职院校中的大学英语课时一减再减,逐渐边缘化,导致学生对英语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学生们认为,个人英语基础较差,ESP教材太难,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只注重知识传授,不重视应用能力训练,这就造成一些学生对ESP课程丧失了信心,产生了畏难情绪。对此,笔者呼吁,高职院校应结合本校的特点,不断改善ESP课程教学,对ESP教学改革进行积极探索,以期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

[3]段平,顾维萍.我国大学ESP教学的发展方向探讨[J].外语界,2006(4).

[4]罗娜.制约我国ESP教学的主要因素及其对策[J].山东外语教学,2006(1).

[5]卫乃兴,周俊英.也谈ESP与大学英语教学[J].外语界,1994(2).

[6]王友良.专门用途英语(ESP)研究综述[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7]Douglas D.Assessing Languages for Specific Purposes[M].Cambridge:Cam 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8]Tom Hutchinson,Alan Waters.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上一篇:试论元认知策略与大学英语知识的自主建构 下一篇:“李约瑟难题”诠释下的高职生职业 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