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新疆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

时间:2022-09-14 03:10:02

新形势下新疆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

摘要:新疆是国家重点规划的纺织服装产品加工基地和区域性商贸中心,近年来在产业总量上取得了大幅增长。中央和当地政府推出多项有利措施促进行业发展,以提高产品附加值为目标,挖掘地域特色元素进行产品创新。良好的发展环境为未来新疆纺织服装产业的升级提供了保证。

关键词: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升级

The Development of Xinjiang Textile and Apparel Industry under New Circumstances

Abstract: Xinjiang is an important textile and apparel processing base and regional business center listed in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 In recent years, the scale of local textile and garment industry has expanded significantly. Both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have introduced a number of favorable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and product innovation. The favorable environment has provided a guarantee for the further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y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Xinjiang; textile and apparel industry; development; upgrading

在纺织服装行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新疆以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成为东部相关产业转移的最佳承接地之一。经过近年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援疆建设的不断推进,新疆纺织服装行业发展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原料资源、地理位置、劳动力等多项优势得以初步显现。随着各项优惠新政的陆续出台,特别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新疆纺织服装行业迎来了空前良好的发展机遇,可以说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一、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现状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后,政府落实了中央预算内资金从2014 ― 2018年支持新疆纺织服装产业100亿元和增值税全额返还等政策细则。2014年,自治区下发《关于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的意见》,陆续出台了使用新疆棉花、运费补贴、增值税使用和低电价等 7 项支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统计数据显示,当年返还纺织服装企业增值税达 4 亿元,2015年有望突破 8 亿元。2014年相关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达96.15亿元,较上年增长76.1%,创历史新高。结合国家针对新疆棉花实施的价格直补等各项支持政策,新疆纺纱毛利率已达到20%,当地纺织服装企业在2014年底整体上实现扭亏为盈,这对吸引内地企业来疆投资设厂产生了明显效果,真正形成了“政策洼地”,为疆内外企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在此基础上,2015年新疆计划完成纺织服装产业固定资产投资276亿元,同比增长187%,新增就业人数6.7万人,同比增长318.8%,同时计划完成新增棉纺环锭200万锭、转杯纺12万头,织机1 500台,服装产能5 000万件,家纺、地毯等产量同比增长20%以上。高速发展目标的实现与业内大企业入驻和投产有着密切关系。例如生产全球80%以上灰色棉线的华孚色纺,已将其灰色棉线业务全部转移至新疆;天虹纺织集团也签订投资框架协议,计划在新疆建设300万锭纱线的生产基地,首期100万锭预计于2016年完成。除了上游纺织原料的加工,山东如意、鲁泰、雅戈尔、新野等企业也将高级成衣、家纺等下游产品的生产逐渐向新疆转移。例如山东如意集团2014年就在喀什投资了200亿元意在打造大型全产业链纺织服装基地,囊括棉花种植、轧花、纺纱、织布、染整、家纺服装加工等环节;2015年又在石河子正式投产高端西装、衬衣等服装成品。疆内外企业合作建设完整生产链和配套基础设施已成为趋势,如泰昌实业、利华棉业与新疆中泰集团共同打造的“中塔新丝路农业纺织园”、上海纺织集团联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的“苏丹新型纺织产业园”等。

南北疆产棉区成功引进的大型纺织企业在技术、人才、市场等多方面具备优势,也成为推动产业总量和劳动力就业提升的主要力量。目前新疆纺织产业发展环境持续向好,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在从业者规模和技术水平方面,在2015年10月于阿瓦提县举办的全疆棉纺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有来自全疆33家企业的共计150多人参加,刷新了参赛单位和选手数量纪录。

相比于纺织企业,新疆大型服装生产企业少,中小微企业占比高。生产加工人员超过千人的服装企业凤毛麟角,大多数企业规模在200人以下,小微企业基本没有机会承揽疆外订单,主要都局限在做本土的职业装、校服、工装等。作为纺织产业链的下游环节,服装和日用纺织品加工是构成完整产业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但目前新疆专注于服装加工的本土企业分布零散,尚未形成专门的产业聚集区,整体原创设计氛围不强,缺乏在业界有影响力的时装品牌;此外,缺乏自有经营场地、缺少金融机构认可的抵押物、融资能力差、人才储备不足等因素也长期困扰着服装企业的发展。

二、多项措施并举推动行业发展

新疆纺织服装产业是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1年以来,政府在金融、财税等方面陆续推出各项优惠措施,鼓励内地和本土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国家为此设立了规模达200亿元的专项资金,确保了各项扶持政策能够落地实施。

2014年7月《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规划纲要(2014 ― 2023年)》和《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2014年行动方案》的制定,使更多政策得以落实。为了解决纺织服装企业用工问题,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制定了专项补贴政策,2015年新增建设投产的主营业务为棉纺织、毛纺织、麻纺、针织、服装、印染、化纤等行业的生产企业,招录新疆籍员工并对其开展岗前培训的,可按标准享受补贴。北疆地区企业每人1 800元,南疆地区企业每人2 400元,并规定培训员工履行劳动合同须满 6 个月才能享受补贴,实行实名制登记备案。培训形式上,企业可自行培训或依托职业院校开展,2015年全疆共计划岗前培训6.77万人。补贴政策减轻了企业负担,能有效增强员工稳定性和职业技能水平,对于疆内纺织服装产业工人队伍的形成具有良好的助力作用。

针对新疆服装行业中小微企业占比较高的现实情况,财政部门通过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延长小型微利服装加工企业所得税减半期限等一系列结构性减税优惠措施,降低中小微服装企业的税收负担,取消阻碍企业发展的行政事业型收费项目。

除了培训补贴和税收减免,新疆自治区政府针对纺织服装产业还推出了专门的电价、贷款、社保、运输等扶持办法,比如2015年1月1日起由自治区发改委正式执行的新疆纺织服装工业生产用电统一标准,将之前企业综合电价由0.435 ~ 0.524元/kW・h降为0.38元/kW・h,最高降幅达27.5%,全疆共计有266家企业可享受此政策。以2015年预计用电量测算,企业电费负担将直接减少 1 亿元/a。中小微服装与纺织品加工企业招用南疆高校毕业生、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的,给予每人每年 5 万元贷款额度的贴息,同时全额补贴基本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南疆地区享受低保的城乡劳动者进入小微服装企业就业的,其原享受的低保待遇可保留 1 年不变。针对纺织服装产业的优惠措施还延伸到了物流环节,出疆运输成本长期影响着新疆纺织品盈利空间,为进一步增强企业竞争力,2015年6月起新疆开始实施重点产品铁路运价下浮政策,棉纱、粘胶纤维等货物可与客户进行议价管理,并对部分纺织企业实施银行承兑汇票结算运费。此外,铁路部门还根据大型企业的外运需求增开了货运专线。2014年7月自库尔勒市始发至土耳其的国际货运列车线路正式开通,货品以纺织原料及服装为主,标志着原先借道宁波港至欧洲的远距离海运路线将被取代。2015年还将陆续开行12列纺织服装西行班列,以打通连接中西亚及欧洲的高效货运通道,这对于深处内陆的新疆纺织服装产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促进产品附加值的提升

国家主导的产业战略并非是将内地纺织企业产能简单转移到新疆,而是要通过这一过程在整体上推动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结构优化和层次升级,因此在扩大产能的同时,新疆纺织服装业还要尽早布局产品创新模式,以切合实际的人才培养体系为依托,才能实现纺织服装产品附加值的有效提升,避免再走技术含量低、利润少、能耗高、污染大的老路。

在特色创意产品的开发上,中小微企业往往具有更大的积极性。政府也针对中小微企业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结合2014年2月启动的“短平快”项目,重点扶持南北疆纺织服装、地毯编制、刺绣加工、布艺手工等创业项目,不仅扩大了群众就业空间,也激发了传统优势产业的活力。以刺绣为例,实施“短平快”项目以来,南疆三地州的民族刺绣企业从64家增加到103家,刺绣产能从128.35万套增加到205.5万套,刺绣企业资产总额从8 390万元增加到23 220万元,实现了产能和资产总数的显著提高。在继承传统纺织材料、图案、工艺与造型的基础上,一些新疆本土企业和工作室结合现代设计手段与时尚潮流,打造出一系列市场反应良好的产品,品牌知名度也随之提高,如“波西奴姆”罗布麻纺织品、“玉娜”驼绒产品、“天羚”高端羊绒制品等,已远销西欧、日本、中东和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走出了一条与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不同的道路。

以提高纺织服饰产品附加值为目标,鼓励专业人才积极参与设计创新是相关部门需要长期坚持的任务。2013年新疆自治区新增的 5 个技术职称中就包括“民族服装设计”这一特色专业,偏重实际工作能力和业绩的评审方式,有利于拓宽相关人才的职业上升空间。据报道,从2015年开始,中国服装协会和自治区将用 3 年时间为新疆培训千名服装产业创业人才;此外,近年来由政府牵头企业承办的各种形式的服装设计、纺织品创意比赛也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比如在2015年4月启动的“艾德莱斯炫昆仑”创意产品设计大赛,将少数民族传统丝绸面料与现代时尚文化相结合,作品类型包括服装、箱包、围巾、帽子、伞、布艺和家居用品等,经过设计者在款式、色彩、纹样上的重构与组合,原本只主要用于制作民族裙装的“艾德莱斯”面料被运用在多种产品类别上,且很多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和市场潜力。

与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相比,产业升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政策引导、企业研发、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提前进入准备阶段,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随着国家“一带一路”顶层设计影响力的增加,更多的纺织服装企业将眼光投向新疆,积极布局中亚、西亚及欧洲市场。经过近年的建设投入,新疆的棉花加工、化纤、纺纱等前端产业链规模快速扩大,并进一步发展织造、染整、服装、家纺等下游产业,围绕有产业基础的中心城市为基点建立的产业集群已经形成。与此同时,区域性商贸构架也在不断完善,包括专业批发市场、原料采购集散地、半成品与成品分销市场、创业品牌孵化基地和卖场等。面料、辅料、设备、软件、分销等新疆本土中小微企业长期面临的制约因素正在消解。各级政府出台的优惠和补贴政策涉及就业、创业、金融、税收、运输等多个方面,不仅有效保证了东部大型企业向新疆的顺利转移,也为未来产业升级提供了条件,新形势下的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已开启了高速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略)

上一篇:足球经济一辆快速行驶的列车 下一篇:房子太多也“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