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中实用类文本教学效能的策略

时间:2022-09-14 03:00:20

提升高中实用类文本教学效能的策略

摘 要:在实用类文本教学中,由于教师对教材处理存在文体定位模糊、教学处理功利的问题。现从依托文体特征,强化活动体验;发掘文本价值,形成内驱动力;突破板块限制,整合教学内容等方面,探讨实用类文本的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能。

关键词:实用类文本;教学现状;教学效能;教学策略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语文学习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并“通过语文应用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实用类文本作为一种广泛应用在实际生活中的文本,它包括传记、新闻访谈、报告演讲、社科论文等文体类型,选文大多内涵丰富、条理清晰、语言准确简练,彰显严密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就内容而言也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将触角伸向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指导学生对实用类文本进行阅读,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和写作方法,不仅能有效培养学生准确解读、筛选文本信息的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生活视野,培养学生将语文学习的内容与其他课程学习内容沟通的自觉意识,丰富学生的生活容量,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一、实用类文本的教学现状

实用类文本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要的实用类文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存在如下问题:

1.文体定位模糊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采用的是“人文话题统领专题,跨文本超文选组材”方式,这种组材方式促成了更多文学作品进入教科书,而教师也不免将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了“人文性”和“文学性”上。众所周知,文学类文本大都诉之于形象思维,诉之于联想力、想象力,所使用的语言往往比较含蓄,艺术手法丰富,强调审美体验和涵泳体味,富有人文性;而实用类文本侧重于语言运用,通常是为了解决特定问题,与特定对象进行沟通而写,强调实际运用。这是教学侧重截然不同的两种文体,一旦将教学重点偏向于“文学性”“人文性”,便会于无形之中模糊了实用类文本的文体特性,消解了实用类文本的教学价值。

2.教学处理功利

大多数教师仅仅将实用类文本视作信息传达的载体或某种表现手法的例证,热衷于对考试知识的操练和讲解,教学模式单一:与高考联系紧密的课文以练代讲(如社科类、新闻类),与高考联系不紧密的就安排课外自读(如报告、演讲);有时,即便安排了实用类文本的讲读课,学生也仅仅是被机械化地要求筛选关键词句、概括段落大意、分析表现手法,显得沉闷、无趣。

二、实用类文本的教学策略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实用类文本的教学效能:

1.依托文体特征,强化活动体验

相同文体的实用类文本,其写作方法、语言表述和社会功能都有一定的相似性,帮助学生了解掌握相应的文体特征,是教学不可规避的任务。同时,为了与特定对象进行沟通,解决特定的问题,实用类文本又往往具有十分鲜明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教学设计,以文本为依托,以文体特征为依据,组织创设丰富的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实践应用,并在活动中体验反思、获得提升。

以演讲稿的教学为例,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所发表的讲话文稿,具有宣传性、鼓动性等特点。那么,在“把握观点和材料的关系”,“品味文中的关键词句”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讲稿的“使用场合、述说对象”对文章“选材组材和遣词用句”的影响。让学生模仿尝试,体会其既“讲”(口语化、激情的表达)且“演”(肢体动作)的特点,做到声音美、语意美、形体美、气质美,

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

事实上,实用类文本拥有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要求教师必须重视教学过程中的活动设计,或读、或写、或说,完成教学的深化与拓展。我们可以鼓励学生立足于课堂上获得的文体知识,尝试传记、访谈、新闻、演讲稿和辩论稿的专业写作;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整篇文章的示范与启示”,尝试写作技巧的模仿实践。如,《斑纹》散文化的笔法和文艺性的笔调;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开展包括事物介绍、设计调查问卷、进行采访播报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也可以在学习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后,让其阅读《菊与刀》,然后以“同样面对地震灾难时,中日人民的不同表现”,开展“中日文化差异与根源”探讨。厚积薄发,实用类文本教学,只有通过实践、体验,学生才能真正地“学而能用”且“用而好学”。

2.发掘文本价值,形成内驱动力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点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所以,在实用类文本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教学效能提升的出发点。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很多孩子缺乏阅读实用类文本的兴趣。究其原因,或是因为文字相对刻板枯燥,让人难以卒读;或是因为内容抽象艰深,让人望而却步。这时教师当然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如上文提到的学习活动的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笔者认为回归文本,激活文本的趣味性,更具釜底抽薪的作用。其实,每一篇实用类文本,都是作者独特的创造,

它们总是诞生于一定的时代风潮、文化流变之下,伴随着神奇有趣的生活故事,承载着写作者的理念和追求。引领学生发掘文本的独特魅力,才能帮助学生形成阅读期待,消解心灵壁垒。

以必修五中的“科技之光”专题的《〈物种起源〉绪论》和《斑纹》为例。《物种起源》行文层次清晰,表达严密科学,长句的表达模式,极符合英语各类从句的表述特色,而达尔文作为一个科学家的坚持与务实、谦逊和严谨,不仅代表了19世纪英国科学家的人文风貌,放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里,也当是极大的人格亮点。《斑纹》的散文化表述和哲理性沉思也是大特色,它所反映出的目前文体相互渗透的趋向,也可以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推向一个高度。我们如能紧扣文本,引领学生找到“这一类”文本中“这一篇”的个性,便有可能使学生对文本产生亲近感,从而激发起内在的学习动力,在课堂上有精彩的生成。

另一方面,高中生已经拥有了较强的理性思维能力,他们乐于表现交流、渴望获得肯定,他们需要的课堂是具有一定思维深度的课堂。所以,我们的教学设计,既要帮助学生呈现对文本的认知,更应利用这一生成性资源,促成学生的质疑、论辩,从而实现对文本的深入解读。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考交流过程中,相互促进、完成知识构建的目的。

笔者在教授《〈物种起源〉绪论》时,引用教参中的一句话“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绪论》几乎具备绪论的所有特点,它可以帮助读者了解《物种起源》以及达尔文”,激发学生对这篇文本的好奇心,并以之作为整节课的纲目,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到局部感知,完成了文本的解读。为了掌握学生文本初读后情况并锻炼学生整理概括的能力,笔者设计了一个“根据全文内容,为‘绪论’下定义”的课堂活动。当学生将自己的答案呈现在黑板上时,每个学生都成为文本教材的开发者,他们判断他人答案的优劣,反思自己概括中的疏漏。清晰地认识到他们在内容概括时出现的“要点遗漏、主次不当”的毛病。也对“绪论”这一文体,有了初步的认知。将课堂的内容变得更扎实、更丰富。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课程实施向“创生取向”转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对其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让学生更富有创造性。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课堂教学情境的营造、引领课堂生成,挖掘教材的创生性价值,形成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

3.突破板块限制,整合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科书每个专题都具有独特的人文内涵,每一篇实用类文本,并不是一个简单独立的文体写作样本,它是一个专题的组成部分,承载着某一板块的教学目标。这在无形中给实用类文本教学出了一个大大的难题。如何能在课堂教学中既抓住文体特征,又体现专题精神?

笔者认为,在此处不应求全责备,教学本身是一个对教材进行选择处理的过程。教学之道,当“一”以贯之,而这个“一”便是教学的主线,我们在确定一条主线之后,使另一条依附于主线而存在即可。而鉴于实用类文本在教材中出现的频率比较低,学生对这类文本阅读的兴趣又相对比较淡,不妨将重点放在文体特征、科学意识的培养上。以《落日》的教学为例,在《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发展要求”中提到“体会对事件报道的客观态度以及蕴含于文中的胜利者的喜悦”。根据这个要求,我们当然可以引领学生去品读文中近乎“琐碎”的细节描写、流水账似的写作方法去体验貌似客观的表述之下所隐藏的不可遏制的喜悦与激动。但如果我们将这个环节融入思辨性质的讨论,请学生思考“新闻要求语言简洁精练,而文章第四段中签字桌的临时调换及其摆放,第六段中关于俄国记者不受限制,自己受限制的抱怨牢骚话,于表达主题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它为何会出现在文章中呢?”这一问题,无论学生站在哪一个角度,都能通过交流,感受到这是一篇站在中国人的立场、用中国人的感情(每一个场景与细节都值得回味,每一个中国人都希望能亲临现场)书写的通讯稿。从而使他们对新闻的“客观性”有更为鲜活的真实的认知――新闻也在传达着新闻播报者的喜、怒、爱、憎,只是它是以“客观”的形式体现。面对信息泡沫化的当下,相信我们的孩子也会因为这样的教学而拥有一双辨别的慧眼。

教学内容的整合要敢于突破板块限制,形式力求多样化,使教学更为灵活生动,对于学生能力的训练与提高更有针对性。如必修四中的“我有一个梦想”专题中的“英明与事业”板块、“走进语言现场”专题,就可以根据“演讲稿”这一文体共性,在学习《我有一个梦想》《不自由,毋宁死》时,有效整合,各有侧重,促成学生既完成“走进语言现场”专题“在演讲厅”板块中的教学任务――“了解演讲的目的和演讲稿的基本特征”,又能“演”“讲”结合,通过实践尝试――进行《我的未来》(应和“向青春举杯”这一专题板块)的演讲比赛,实现“联系自己的实际想法,探讨政治理想、社会理想与生活理想的联系与区别”发展要求,满足学生交流和发展的需要。

总之,实用类文本以其广泛的涉及面,丰富的文体形式,严谨的表达形式,在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积极深远的作用。教师应有创造性地处理实用类文本教材,以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挖掘文本价值,提升实用类文本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实用能力和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 浙江省杭州第十四中学)

上一篇:室内设计照明艺术与光环境设计研究及发展趋势 下一篇:坚持三个贴近 构建三段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