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双段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时间:2022-09-14 02:12:22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双段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和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对高等教育特别是对高职高专教育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进入了空前的、新的发展阶段。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土木工程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于2002年被确定为河北省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其间经过二十余年的建设、教学经验的积淀与改革,总结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双段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多年实践证明效果显著。

一、“双段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双段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涵义就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由浅入深,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到主动学习应用,由专业基础到专业技能实行两个阶段循环。

第一阶段即初级阶段:人文学科、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理论教学同实践教学有机地穿行。本阶段先进行专业初步实践,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工作类别,对建筑工程有一个感性认识。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以必须够用为度,主要学习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主要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为后续专业技术课打基础,并通过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实现“理论-实践”的第一个辨证性循环。

第二阶段即高级阶段:理论教学同实践教学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上实现高一级的结合循环,实现“再理论―再实践”的第二个辩证性循环。本阶段突出专业能力、技术应用能力的进一步重点培养,有意识地突出专业课-顶岗实习的循环锻炼。

“双段双循环”教学模式以培养应用技术能力为主线,有针对性地应用了当前生产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相对减少了理论教学时数,增加了实践教学时数。如2006级教学计划中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间比调整为58.4:41.6。此教学模式成功做到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渗透与穿插。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教学为中心,教学、生产、科研紧密结合,克服了理论教学同实践教学相脱节的弊端,减弱了以往各学科各自强调的学科系统性。

二、“双段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培养建筑工程技术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提高其专业应用能力;明确了在培养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主干课程;结合社会需求及工程实际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和与之并重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工程实践环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建立密切的产学合作机制,拓宽产学合作人才培养途径;加强学生素质培养,促进全面发展,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

三、改革课程设置,构建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适应“双段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改革课程设置与教学体系,积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

1.专业基础课强调应用,即以“必需、够用为度”与应用密切结合。例如,将《高等数学与工程数学》分成《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三门课;《建筑制图》增设微机绘图知识,讲清投影变换、制图要求、标准,计算机辅助轴测投影和阴影透视等。

2.《建筑材料》和《土力学与地基基础》两门课的理论和试验分开,增加试验学时数,试验课单独考核和评定成绩。

3.加强针对性,变单纯授课为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并重。重点讲“是什么”、“怎么用”以及独立运用和图释各种相关手册、图表(标准、规范、法规)等,注重专业应用。

4.针对毕业生岗位实际,将《建筑施工、组织管理与预算》分成《建筑施工技术》和《建筑施工组织管理与预算》两门课程,学时由90个增加到120个;同时增加《室内给排水》、《热工理论及基础与采暖工程》和《建筑电气》三门专业课的课程设计,以提高学生在施工企业第一线的专业能力。

5.适时开设选修课程。在增设了《建设监理概论》等选修课的同时,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资料整理能力,并介绍国内外在建设工程上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6.注重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校期间从学习《计算机文化基础》、《VB程序设计》、《结构计算与程序设计》等课程到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应用计算机进行结构设计、绘图、CAD应用等,确保其计算机的学习应用三年不断线。

四、改革实践应用,构建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习题课、课堂讨论、上机操作、实验、课程设计、顶岗实习等,占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1.6%。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突出了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体系上形成了工程实践训练三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体系。

1.建筑材料实验课。适当增加学时,充实实验内容,减少演示性实验项目。实验均要结合生产实践、科研开设,以充分体现专科特色。实验课单独评定成绩。

2.专业初步实习。专业初步实习包括认识实习和工种实习,认识实习参观已建成和在建的各种典型建筑工程项目;工种实习进行钢筋、模板、砌筑等工种的操作能力的实际训练。

3.结合假期社会实践,增设4~6周的假期生产实习。尝试在2004级教学计划中去掉了毕业设计,在第六学期学生到建筑施工现场进行毕业顶岗实习,并进行毕业答辩。这也是在毕业生实习、求职和就业等环节所作的一些有益而成功的探索。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多年的理论实践证明,采用“双段双循环”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人才充分体现了区域和行业的产业特征,体现了高职高专的教育特色,毕业生普遍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事业心和责任感,适应能力强,作风朴实,踏实肯干,得到了社会各界和行业很高的赞誉及认可。从最近三年的反馈情况来看,该专业平均就业率高达97.92%;对毕业生进行的跟踪调查反映表明总体评价优良率为100%。

(作者单位: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土木工程系)

上一篇:心育与德育共进是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有... 下一篇:对高职护生进行孝道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