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颅内血肿粉碎穿刺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死亡病例分析

时间:2022-09-14 12:48:57

微创颅内血肿粉碎穿刺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死亡病例分析

【摘 要】微创颅内血肿粉碎穿刺技术是应用YL-I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对颅内血肿在不开颅的情况下进行治疗,起到清除病灶的目的。该技术损伤小,效果明显,但也有一定死亡率。

【关键词】微创颅内血肿粉碎穿刺技术;颅内血肿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是目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一项新方法,我院从2007年开始应用该项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使一些患者康复出院,其中有10例死亡,我们就其死亡原因经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中,男3例,女7例,平均年龄70岁,高血压病史6例,既往有脑血管病史2例。

1.2临床特征 浅昏迷7例,中-深昏迷3例,一侧瞳孔散大2例,双侧瞳孔散大2例,初诊时收缩压大于180mmHg7例。

1.3发病到死亡时间 一天以内2例;三天以内2例;一周以内1例;一周以后5例。

1.4 CT所见 丘脑出血5例;外囊区出血1例;破入脑室4例;脑叶出血1例;出血量在60毫升~110毫升。

1.5死亡原因 脑疝致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4例;肺部感染5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再出血1例;

1.6治疗方法 应用YL-I型一次性血肿粉碎针,依据CT扫描基线确定血肿最大层面,血肿中心与颅骨最近点,避开头皮、脑膜血管、侧裂血管及大脑功能区,选择合适长度穿刺针击针芯,直接经头皮传入血肿中心,经侧管接引流管,抽出血肿的液态部分,与CT剂量对比,抽出50%左右血肿,发病到穿刺前时间6小时左右,用冰副渗盐水冲洗,在6小时以外,用肝素盐水冲洗,冲洗后并用液化剂3~5毫升关闭引流管4小时后开放,每日可重复12次,术后1、3、5天后复查CT,止血中基本清除后拔出穿刺针。

2 讨论

影响微创术预后有着诸多因素,可概括为:1.早期临床症状严重者如昏迷、脑疝形成则预后差;2.初诊时血压与预后有关,本组中收缩压大于180mmHg占70%,舒张压大于100mmHg占80%,且多数患者血压持续升高;3.出血量和出血部位与预后明显相关,丘脑基底节区出血并发脑室出血者预后极差;4.脑心综合征:ST-T段改变,心肌缺血;5.脑出血可使糖尿病人症状加重,各种并发症大大增加,易发生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6早期死亡患者均死于脑出血的并发症最终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

多脏器功能衰竭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下丘脑和脑干功能障碍,急性脑水肿、高颅压、中线移位、直接损害下丘脑植物神经中枢,引起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紊乱,是应激反应增强,大量儿茶酚胺释放入血,导致不良影响,如心肌损伤、神经源性肺水肿和上消化道出血;2.高血压脑出血大多为老年患者,重要脑器的功能减退及基础疾病存在;3.继发感染,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易合并感染,严重感染不能控制至全身毒性反应,继而发生多脏器的衰竭;4.医源性因素,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中,无菌观念不强造成感染或长期使用抗生素造成二重感染。5.快速补液或使用脱水药诱发、加重心衰,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肾功能衰竭,总之上述原因越多,病死率越高。

降低颅内高压,控制血压,防止并发症,控制各种感染,加强支持及加强护理是降低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手段,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患者的选择达到有效地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者术后质量等问题需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张浣昌,王新德,史玉泉,等.脑血管疾病.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26-54

[2] 李卫平综述.血管活性肠肽与脑血管病.国外医学神经病分测,1988;(5):259

[3] 贾宝祥,孙仁泉,顾征,等.穿刺其液化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初步报道.中华精神杂志,1996,22(4):223

[4] 王忠诚,吴中学,等.高血压脑出血预后影响因素分析,中华神经杂志,1990,6(增刊):73

上一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70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观察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治疗急性脑卒中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