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合作共赢发展

时间:2022-09-14 12:31:31

区域合作共赢发展

共同撬动区域发展新支点,打造开放合作新亮点,使川滇黔十市州成为西部乃至全国区域合作的典范。

八月的“中国凉都”,风光绮丽,景致迷人。

2012年8月19日,第三届川滇黔十市州合作与发展峰会在贵州六盘水市召开。省委常委、副省长秦如培出席并讲话,国家发改委西部开发司相关部门领导莅临指导,川滇黔十市州合作与发展峰会成员出席会议。云南曲靖市、贵州黔西南州代表应邀出席会议。

秦如培指出,川滇黔十市州合作与发展峰会作为一个开放性的区域合作会议,是探索建立区域利益的新举措,将在三省直接搭建起友好合作平台,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打造区域合作的典范

同声相应,同心相知。

2010年,四川攀枝花。

2011年,云南大理。

前两届川滇黔十市州合作与发展峰会的成功举办,其内涵不断丰富,机制逐步健全,成效日益显现,已成为促进区域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平台。

本次峰会,是在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推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的背景下召开的。

十市州秉承“携手合作、共赢发展”的宗旨,在进行深入沟通、广泛交流的基础上,签署了《第三届川滇黔十市州合作与发展峰会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会谈备忘录》、《第三届川滇黔十市州合作与发展峰会旅游发展合作备忘录》、《第三届川滇黔十市州合作与发展峰会文体广电发展合作框架协议》、《第三届川滇黔十市州商务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等文件,召开了“攀西—六盘水资源富集区”经济发展座谈会,举办了川滇黔十市州项目投资洽谈会、川滇黔十市州特色商品博览会,以及一系列文化、体育、商贸活动,就一系列重大问题达成共识,取得了丰硕成果。

以“加强区域合作,统筹城乡发展”为主题,十市州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文化旅游、商贸流通、媒体合作等重点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谋划了一批事关区域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签署了一批合作协议,深化了合作的目标、任务、重点和路径,为各市州加速崛起、实现跨越注入强大动力。

六盘水市委书记王晓光说:“我们要在巩固发展业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立足更高层次谋篇布局,忠实履行义务,自觉承担责任,共同应对挑战,大力推进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重点产业的优化布局、体制机制的无缝对接,共同撬动区域发展新支点,打造开放合作新亮点,使川滇黔十市州成为西部乃至全国区域合作的典范。”

变“交通走廊”为“经济走廊”

合作创造机遇,合作实现共赢。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成为最为显著的时代特征和发展潮流。深化区域合作,在更大范围、更高平台、更深层次实现生产生活要素的流动、转移和配置,已成为提升一个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最现实的路径和选择。

同处省际边界区域的川滇黔十市州,具有“落后性、边缘性、断裂性”的共同特征,城乡差距大、二元结构突出、发展相对滞后。因此,顺应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要求,突破行政区划割裂,提升各市州之间、城乡之间人流、物流、商务流、信息流的流量与流速,推动基础设施、产业、就业、人口和城镇在空间上的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形成辐射力、协同力和竞争力越来越强的板块经济,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发展的必然。

川滇黔十市州交流合作,长期受交通“瓶颈”制约,坚持统筹兼顾、适度超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协调推进交通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是十市州加快发展速度、增强发展后劲、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保障。

毕节市作为三省结合部重要节点城市,自第一次合作与发展峰会召开以来,先后与六盘水市、昭通市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特别是在宜宾至毕节、威宁至六盘水高速公路和成都至贵阳、毕节至昭通、毕节至水城铁路等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合作上取得了可喜进展。

未来五年,六盘水将紧紧围绕建设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目标,在加快长昆快速铁路,杭瑞、西都高速公路,六盘水支线机场建设的同时,与各兄弟市州一道,共同争取毕水兴高速公路、毕水兴城际铁路、渝昆高速铁路、六攀客货共用铁路在“十二五”开工建设,努力打造十市州南下出海通道和内地进入东盟的“桥头堡”。

宜宾市委副书记吕晓莉说:“构建川滇黔结合部区域综合交通枢纽,是促进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可以有效形成区域内资源互补、优势共享,从而实现由‘交通走廊’向‘经济走廊’的快速转变。”

政策撑起的西部高地

川滇黔十市州山水相连、人文相亲、经济相融、互补性强。

2011年5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

2012年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2012年2月,国务院批准实施《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

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川滇黔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和广阔空间。

国发2号文件提出“统筹攀西—六盘水经济区规划建设,强化资源集约开发和循环利用。”这有利于在更大范围、更高平台实现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配置,不断提升区域合作发展的层次和水平,谱写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加速发展的新篇章。

十市州要着眼国家经济发展宏观导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布局,努力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携手打造西部乃至全国重要的以钒钛、稀土为主的战略资源开发利用基地,以煤炭等为主的矿冶基地,以钢铁等为主的加工制造基地,以水电、风电、太阳能为主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以优质烟叶、花卉、水果、蔬菜生产加工为主的绿色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和生物制药基地,共创区域旅游大环线、劳务大市场、经济大走廊,做大做强区域经济发展共同体,不断提升区域经济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

要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推进优势特色产业互融互动。科学规划、联动开发、优化配置、共同发展,最大限度地激活区域内资源、技术、人才、资金、市场等方面的优势潜力,促进资源互补、产业融合,着力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要加快启动《攀西——六盘水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深入推进区域合作与发展。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要素流动、社会管理创新和投融资等方面的改革,破除行政区划限制和体制障碍,逐步形成统一的商品市场、统一的要素市场和完善统一的市场体系,实现资源和要素的优化配置,推进城乡产业互动、经济相融,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凉山州州长罗凉清说:“基于国家层面的历史性机遇,要加快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为川滇黔毗邻地区经济走向区域化和国际化提供战略依托,提升竞争优势,共建西部经济发展新高地。”

黄金旅游圈

有望“无障碍”

乌蒙磅礴,神奇壮美。

川滇黔十市州同处祖国西南腹地,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星罗棋布,比比皆是。

昆明的滇池石林、大理的苍山洱海、丽江的雪山古城、楚雄的恐龙之谷、六盘水的凉都世界、毕节的百里杜鹃、宜宾的蜀南竹海、攀枝花的苏铁林海、凉山的邛海碧波等等,每一个地方无不让人流连忘返,叹为观止。

据粗略估算,十市州国土总面积不到25万平方公里,但拥有的3A级以上景区和景点就超过了30个,如果加上正在开发和尚未开发的景区景点,数字将会变得更大。

一个区域内集中拥有如此高密度、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实属罕见。

这些旅游资源差异性大、互补性强、叠加优势明显,既有名山名湖名水,也有名村名镇名人,是共同打造黄金旅游圈最坚实的基础,也是最有说服力的先决条件。

近年来,各市州纷纷采取一系列富有探索创新精神的政策举措,进一步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壮大,逐渐成为当地举足轻重的支柱产业。

不少地方的旅游产业也正风生水起、整装待发,大有异军突起、后来居上之势。

然而,在区域经济日益协同化、一体化的今天,旅游产业已经从过去狭隘片面的景点竞争、线路竞争和城市竞争,转入了相互依存、资源共享、多元发展的新阶段。

建设黄金旅游圈,构建具有前沿性和竞争力的旅游区域,有利于优化旅游要素配置,整合差异化、特色化的旅游资源,逐步形成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产品体系,建立起更加人性化的旅游服务体系和更加完善的旅游市场体系,满足旅游合作区域客源市场对于旅游新产品、新主题的需求,进而形成一个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势品牌。

针对旅游市场出现的新变化新特点,需要加快建立统一规范、运行完善、良性互动的旅游服务标准化体系,积极开展网络互通、信息交流、互为宣传、互送客源、延伸服务等全方位、宽领域合作,逐步完善旅游接待服务协作网络,不断提升旅游保障能力,努力实现区域间的“无障碍”旅游。

由此可见,打造中国西部独具特色的黄金旅游圈,加快形成十市州相互融合、相得益彰的旅游经济板块,既是加快发展的大势所趋,更是十市州共同的希望和机遇所在。

峰会为媒彰显凉都魅力

“气候清凉,人民热情!”

“‘煤城’应该是‘美城’。”

诸如此类的赞词,峰会期间总是不绝于耳。

地处川、滇、黔、桂四省结合部的六盘水市,是长江上游和珠江上游的分水岭。现辖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和钟山区四个县级行政区,土地面积9965.37平方公里,人口310万,居住有彝族、苗族、布依族、回族等44个少数民族。

长期以来,优良气候环境,优质的自然资源,优越的交通区位,为六盘水赢得了一个个美誉。

“中国凉都”名副其实。六盘水年平均气温12.3-15.2℃,其中夏季最热月平均气温19.7℃。中国气象学会研究认为,六盘水市气候具有“凉爽、舒适、滋润、清新和紫外线辐射适中”的特点,于2005年8月授予“中国凉都”称号。2006年被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等机构评为中国十佳避暑旅游城市之一。

“西南煤都”名不虚传。六盘水市有煤、铁、锰、锌等矿产资源达30余种,其中煤炭资源尤为丰富。全市含煤总面积约4000平方公里,煤炭分布广泛,煤炭资源富集、品种齐全、品质优良、埋藏较浅、勘探程度较高。预测2000米以浅总储量为844亿吨,已探明储量为180.1亿吨,占全省探明储量的30%以上,保有储量168亿吨,可开采储量101.8亿吨,其中炼焦用煤保有储量91亿吨。2009年被国务院列为资源富集区循环经济区试点。

“四省立交”名正言顺。六盘水与昆明、成都、重庆、贵阳、南宁五个城市的距离均在300至500公里。随着铁路“三线一站”投入营运,株(州)六(盘水)复线铁路横贯东西;内(江)昆(明)线、六(盘水)红(果)线、南(宁)昆(明)线铁路连接南北,并拥有西南地区较大的六盘水南编组站,基本形成了北上四川入江、南下广西入海、东出湖南到华东、西进云南入东南亚的铁路十字大通道,故有“四省立交”之称。

在本次峰会的项目投资洽谈会上,东道主六盘水重点推介招商引资项目80个,投资总额1854.75亿元。涉及一类产业的无籽刺梨种植,二类产业的煤电化一体化,三类产业的国家地质公园开发等。

如今的六盘水,正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总抓手,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加就业,保障民生,推进生态文明、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和谐社会建设,打造现代特色都市,努力建设经济发达、政治昌明、文化繁荣、社会稳定的实力六盘水、魅力六盘水、活力六盘水、文明六盘水、幸福六盘水,为与全省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历史新篇章的序言

对天时、地利、人和的川滇黔十市州来说,加快区域合作与发展进程,收取互惠共赢的更大红利,是一件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事情。用费孝通先生的话说,这是“历史新篇章的序言”。

三年算是一个起步。川滇黔十市州已形成互信良好的合作基础,面临加快发展的大好机遇。

三年逐渐走向壮大。曲靖市、黔西南州两个新成员的加入,使峰会不断加大实力,增强动力,展现魅力。

三年书写发展奇景。第四届川滇黔十二市州合作发展峰会将于明年在毕节市召开,我们期待着更美丽的故事。(责任编辑/张 蓓)

上一篇:论道“中国酒业国际化之路” 下一篇:筑梦“第四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