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学习在高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14 12:25:56

混合学习在高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摘要 分析混合学习的理念,提出课堂学习与在线学习的优势互补能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并具体阐述混合学习策略在该课程中的运用。

关键词 混合学习;课堂;在线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0)18-0103-02

Blended Learning in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Course Application//Yan Kun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ses the concept, proposes that class teaching and online learning could realize the teaching goal, expounds the application in such course learning strategies.

Key words blended learning; class; online learning

Author’s address Tangshan Industrial Vocation-Technical College, Tangshan, Hebei, China 063020

1 混合学习内涵

混合学习指多种学习方式的结合,是人们把传统学习方式和网络化学习结合起来的学习方式,既重视教师主导作用,又重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主要思想是把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两种模式有机整合,强调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对媒体适度地选择和组合,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2 高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现状

2.1 教学内容庞杂但课时不足

目前各高校开设的该课没有统一标准、材,且本身存在许多问题。面对知识点多、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在有限课时内很难保证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2.2 实验教学不足

由于扩招,学生人数激增,使实验设备更显不足。为克服困难,许多院校或增加实验小组人数,或使课程演变成理论讲授为主、实验演示为辅的教学形式,甚至省去实验。没有了实验教学,学生信息素养和能力培养只能是“纸上谈兵”。

2.3 理论与教学实践相脱离

该课现有教学或偏重理论讲授,使学生仅停留在对本学科粗浅认识上;或偏重技能层面的培养,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只停留在简单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上。学生即使掌握了技能,也难实现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优化促进作用。

2.4 学生能力差别显著

学生在专业、能力水平、学习兴趣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教学既要考虑不同专业学科特点,又要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得到最大发展。

3 课堂学习与在线学习优势互补

课堂学习以教师为中心,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利于知识系统化,师生面对面交流能发挥情感因素作用。但师生间交流在时间、量和度上受到局限;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不利于创新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此外,课堂教学进度统一、内容一致,教师难以顾及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通过网络资源丰富性、交互性等特点正好解决课堂学习中内容多课时少、实验多设备少等问题,利于实现个性化学习。但完全在网络环境下学习,师生间缺乏情感交流,基本知识原理以及动作技能类教学效果不好。

总之,只有通过混合学习能实现各种学习方式互补,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为学生创造自主协作、探究学习的机会。

4 面向混合学习的课程教学实施

设计混合学习时,需考虑学习者特征、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等因素,合理安排学习的内容和时间。

4.1 针对不同学习者特征的设计

学习者原有知识水平、学习风格、兴趣等不同,导致对教学形式、教学媒体、教学策略存在不同的适应能力和选择倾向。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提供多样化认知工具;提供针对多学科的案例等资源,满足学生不同需求。

4.2 针对不同学习目标的设计

学习目标分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不同领域和层次的教学目标宜采用不同教学策略和方法,组织合适的学习活动。

4.3 针对不同类型学习内容的设计

不同特点的内容有其适宜的教学策略,应针对学习内容的类型设计合适的教学媒体、方法和学习活动。

1)认知类知识分言语信息、智力技能和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宜采用讲授、阅读等方法,使学生在感知基础上获得大量信息。智力技能宜采用讲授、协作、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生习得概念与规则。认知策略可通过计划、讨论等方法来改进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

2)动作技能类知识需在实践中学习。可开发虚拟实验平台,弥补实验多、学生多而设备少、教师少的不足。平台上提供实验讲义,允许学生交流协作。学生可随时多次重复实验,彻底打破时空等条件限制,尽可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情感类内容可通过网络平台的交互功能,设置讨论话题,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实现同异步讨论,再通过课堂进行总结点拨;也可上传优秀视频,让学生在声像并举的案例熏陶下端正态度,培养情感。

5 结束语

总之,通过混合学习,既拓展了学习的应用领域,又正视了学习的传统本源;既有效地解决了教师资源与学生时间资源紧张的矛盾,又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传统高校教学结构改革提供范例。

参考文献

[1]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7)

[2]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3)

[3]邢耀东,蔡培阳,龚成.基于网络学习平台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体系模型的构建及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07(10)

上一篇:变频器常见故障和预防 下一篇:数字化多媒体时代美术专业的广告视觉传达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