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2次误诊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9-13 11:49:29

被2次误诊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临床分析

病历简介

患者,男,45岁,主因“双下肢无力进行性加重1周”于2008年3月21日入院,2008年4月20日出院。患者于入院前1个月劳累后出现左下肢无力,活动未受限,左上腹憋闷疼痛,可忍受。第2天晨起出现头晕、左下肢活动不利加重,无发热、头痛、呕吐。当地医院查头颅CT未见异常,行腰穿查脑脊液未见异常,左下肢无力症状进行性加重,行走不能。第4天出现大小便排出困难,予导尿。当地医院诊断为脑梗死。1周后右下肢无力,转至我院就诊。查血管超声示:主动脉弓-降主动脉上段夹层形成。降主动脉沿外侧壁假腔内血栓形成,腹主动脉(腹腔干发出水平以上)夹层假腔代替真腔,真腔闭塞血栓形成,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分支以下)真腔向远端供血。胸椎MRI平扫:胸椎未见异常,胸部血管增宽,夹层动脉瘤可能。查体:血压160/100 mm Hg。神志清,言语流利。颈软,胸部正中可见1个15 cm手术瘢痕,左小腿内侧可见1个20 cm手术瘢痕。颅神经未见异常。左下肢近端肌力V+级,左下肢远端肌力Ⅳ-级,右下肢肌力Ⅳ级。双肢体肌张力正常。右侧膝腱反射(+++)。左侧T5平面以下、右侧T7平面以下针刺觉减低。左下肢关节位置感觉略减退。双侧Babinski征(+)、Chaddock征(+),右侧可引出踝阵挛。共济运动查不合作。确诊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脊髓缺血性血管病,予抗凝、活血、营养神经等治疗,症状有所好转,可自行行走,但仍有小便困难。既往高血压病病史8年,血压最高170/130 mm Hg。患者于2002年曾出现急性胸痛,疼痛难忍,辗转反侧,当地查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但根据症状仍考虑心梗可能,欲予溶栓治疗,第2天转至阜外医院,明确诊断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行主动脉夹层部分血管置管术。术后症状完全缓解。

讨论

主动脉夹层也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指主动内血液渗入并分离主动脉壁中层形成的夹层血肿。本病是少见而严重的心血管重症之一,其特点是发病突然,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未经治疗24小时病死率高达21%。本病多见于中老年男性,男:女=2:1。>75%病人发病时年龄>40岁,高峰发病年龄在50~70岁,在此年龄段男性是女性的2~3倍。发病时年龄

上一篇:肾实质性高血压的诊断与处理 下一篇:针刀手法闭合松解术治疗肩周炎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