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的能源保障

时间:2022-09-13 08:16:19

新农村建设中的能源保障

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合理进行农村的能源规划,对农业发展和污染治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了中国农村能源利用现状的基础上,为新农村建设中能源规划提出了几条建议。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可再生能源 沼气工程 村镇规划 村庄绿化

1、新能源保障意义。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五大要素之一,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经济、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实现中国农村现代化目标的重要前提。而农业是最大限度依赖于自然而又是人为强度控制的特殊生产部门,既是生态环境的受害者又是最主要的“贡献者”之一。由于中国对农业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和社会代价在认识上的滞后,许多农业环境资源问题多年形成积重难返甚至恶性循环的局面,所以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调整好农业发展与污染治理之间的关系,做好新能源保障和环境保护工作,保证这项利国利民的工程在全国农村蓬勃发展。

2、农村能源现状。中国是世界上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2005年一次性生产总量达20.6亿tce,消费总量约22.2亿tce。据农业部统计,其中农村地区能源消费总量为8.70亿tce,占全国消费总量的34%。与2000年相比,“十五”期间增加了29.73%,年增长率为5.34%,呈稳步增长态势。

传统能源结构没有改变,仍以秸秆和薪柴等非产品的生物质能为主要燃料。优质能源比例低。2005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能为539kgce,其中秸秆411kg,薪柴200kg,煤炭258kg,电力94kWh,沼气7.63m3。而2003年中国人均生活用能为149kgce(不含非商品能源),其中,煤炭63.4kg,电力173.7kWh,液化石油气10.0kg,天然气4.4m3,煤气10.2m3。与全国水平相比,可以看出,农村居民生活用能结构极不合理,主要表现为能源效率低,城乡差距较大。

现阶段,中国农村能源供需虽已基本得到了改善,但距离小康水平的能源需求仍有较大的差异。落后的用能方式严重地污染了农村室内外空气质量,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影响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过度依赖秸秆、薪柴还造成森林等生态林草植被资源的破坏,严重危害生态环境。

3、新农村建设中农村能源规划。

3.1农村现有设施与太阳能利用相结合。丰富的太阳辐射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污染、廉价、人类能够自由利用的能源。其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非常广阔,尤其是当电力、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频频告急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行“阳光计划”,寻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中国太阳能热水器作为一种有效的节能绿色产品,将在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比起电热水器来,不仅能给农民带来清洁舒适的卫生环境,还能为中国节省大量电能。

太阳房,可以理解为建成能自动达到冬暖夏凉效果的房屋。其投资,仅在原建筑直接投资的基础上增加10%~20%,而太阳能的利用率即可以达到60%~70%,也就是可以节约将近70%的采暖能耗,降低了农民供暖、空调降温的投资。所以太阳房技术较适合于在农村广泛推广。

3.2四位一体生态模式与种养殖业相结合。“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技术于1996年通过农业部组织的专家鉴定,结论为“国内领先”,并被国家科委列为全国重大科技推广项目之一。蔬菜可以提前上市约40天,产量有大幅度的提高。瓜果畸形少,口感好,销售快,每组大棚一般年收入6000~10000元,增加经济收入1500元左右。将沼液消毒后作饲料添加剂喂猪,猪平均日增重0.7kg以上,最高可达0.77kg,提高了出栏率;从而便于农户抢占种养殖业市场,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一次投资,多年受益,经济效益显著。同时长期使用沼肥,可使土壤疏松、结构优化,土壤肥力显著提高,减少农药使用次数,有利于无公害蔬菜的生产。

3.3村庄绿化与单户垃圾处理相结合。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推进,不仅城市垃圾越来越多,乡村的生活垃圾也是越来越多,对农村来说,生活垃圾的处理多采用堆弃方式,常造成街道脏乱恶臭。所以这不仅不能从根本上实现垃圾资源化,还造成了二次污染。垃圾只是一种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其有机物含量相当高,一般超过50%,是极其宝贵的资源。

有机废弃物的蚯蚓堆制处理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生物处理技术,且对绝大多数有机废弃物有较强的分解作用。同时加速了有机物的分解和转化,并能有效除去或抑制堆置过程中产生的臭味。因此利用蚯蚓处理家庭生活垃圾,不仅工艺简单不需要特殊设备,还可促进垃圾资源化的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农户家里制作两个约1立方米大小的蚯蚓垃圾处理箱,费用约为50元,每天可以处理垃圾1.5kg,产生蚯蚓粪0.9kg,蚯蚓粪氮、磷、钾含量齐全,并含有大量有机质、腐植酸物质,卫生、无异味、颗粒状、吸水、保水、透气性能强,是花卉、草坪极好的肥料,特别适合做庭院及村庄绿化肥料,提高植物栽培的成活率,维持生长旺盛期。所以在中国农村推行户用蚯蚓垃圾处理箱,经济合理操作简单,不仅一边处理垃圾,一边还可以为种植庭院蔬菜、花卉提供肥料,绿化村庄,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

4、总结。经济、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也是实现中国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前提。避免农业发展以资源环境和社会为代价,造成许多农业环境资源问题形成积重难返甚至恶性循环的局面。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应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落实到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尽量多利用可再生资源,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合理进行农村的能源规划,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保证这项利国利民的工程在全国农村蓬勃发展。

上一篇: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下一篇:论农机补贴政策如何适应农机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