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电子大而不强 产业结构优化刻不容缓

时间:2022-09-13 07:36:52

消费电子大而不强 产业结构优化刻不容缓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很多核心技术和关键元器件仍然依靠进口,跨国经营能力有待增强。反思中国的消费电子行业,目前还是大而不强,尚不能满足日渐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和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

近年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产业规模持续增长。2005年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达到了38400亿元,跃居世界第2位,出口2682亿美元,占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贸易总额的比重超过10%。

消费电子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中坚力量,手机、彩电、激光示范机等主要电子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2006年以来,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到2006年6月份,已累计出口手机1.56亿部,激光示范机7800万台,数码相机3550万台,彩电2280万台,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消费电子产品重要的生产基地。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中国消费电子行业的结构调整正在加快,呈现出5个比较明显的特征:3C融合速度加快,新产品不断涌现;数字技术广泛应用,消费电子与多媒体产品紧密结合;个性化、人性化为消费电子产品提出了更高要求;节能、环保、健康成为消费类家电产品的主要发展趋势;数字家庭将为消费电子带来更广阔的应用市场。

但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很多核心技术和关键元器件仍然依靠进口,跨国经营能力有待增强。反思中国的消费电子行业,目前仍还是大而不强,尚不能满足日渐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和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对该行业未来的发展,我们要针对薄弱环节,加大力量做好3方面工作。

一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核心技术和共用技术研发,突破制约发展的瓶颈因素,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我们要以推进彩电产业结构转型为重点,适应由模拟向数字转变,CRT(显像管显示器)向平板转变的发展趋势,加强技术研发,推动产业更新换代,逐步建立新一代平板电视的产业体系,加快推进数字电视工程和3C融合;不断开发新产品,加强数字技术在消费领域的推广应用,培育新的增长点。

2006年上半年,平板电视的增长令人吃惊,市场需求量非常大,但是平板电视的前端技术和整个产业链在国内还不是很完善。因此,我们应该大力扶持在平板显示领域具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推动它们的发展。

有人说,显示器、彩电行业的市场竞争已经非常充分,应交给市场去调解。这句话是正确的,应该扩大市场的能力;但是在企业的核心技术没有完全具备的情况下,政府引导国内投资去支持技术开发和研究也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要引导企业家用敏锐的眼光看到未来发展的趋势,加大在技术方面的投入,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来支持平板显示的发展。

二是大力实施标准和知识产权战略,促进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实施以自主创新为中心的标准战略,深入开展对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重要技术标准的研究。我们要围绕3C融合和消费电子产品,进一步推进闪联、家庭网络、第3代移动通信、数字电视、数字音视频等技术的标准;继续实施并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标准机制,支持国内骨干企业强化标准制定与自主创新紧密结合,促进技术研发、知识产权、标准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国际标准转化工作,逐步形成完善的体系,促进消费电子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三是加快“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步伐,增强配置国际资源的能力。我们要抓住当前国际产业转移与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继续为外商投资和产业转移创造良好的环境,鼓励和引导跨国公司在华加强研发和延伸加工环节,扩大和提高技术转移的范围和层次,促进上下游的有力配合和行业良性聚集。

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企业走出去,在技术、标准等多方面加强与跨国公司的交流与合作,利用高科技展会等平台,推动电子行业间国际合作和贸易发展。积极争取国家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继续对电子信息产业予以支持。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加强市场监管特别是在质量监督、质量管理、规范竞争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加大力度,促进市场环境的改善。我们要加强立法建设,抓紧研究制定电子信息产品市场管理办法,通过市场监管规范重点产品的市场竞争秩序,强化质量监督,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正规生产厂商的正当利益,创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与此同时还要继续做好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的宣传贯彻工作,加紧制定行业标准和目录等等,为市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上一篇:应对固网转型中的关键挑战 下一篇:成功变革的关键 战胜心中的“洞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