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盛唐时期奉先寺文殊菩萨像

时间:2022-09-13 06:01:40

摘 要: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在中国经历的各个朝代都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精美华丽的纹样。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许多传统纹样以各种不同的形态存在。唐朝这个在中国历史上最为繁盛的朝代,成为我们研究最多的纹样种类之一。现在我们要以文殊菩萨像为例来分析唐朝佛像纹样在现实社会中的发展与应用。

关键词:文殊菩萨像;联珠纹;火焰纹;云纹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6-0079-01

一、龙门石窟奉先寺文殊菩萨像简介

奉先寺位于龙门开凿于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经历盛唐,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竣工。它是唐代雕刻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一个伟大时代的象征。奉先寺摩崖像龛南北宽30米至33米,东西进深38米至40米,高20余米,其西部的正壁共雕了5尊大像。建于其中的文殊菩萨像,高13.3米, 头戴莲花宝冠,挂链状璎珞,体态丰腴,其端庄矜持的表情和含蓄高雅的神韵,犹如雍容华贵的唐代贵族妇女。

二、文殊菩萨动作的整体造型特征

唐朝大部分的“文殊菩萨整体雕像”所雕塑的文殊菩萨体态雍容华贵,神态祥和,有头光和背光。侍立于莲台上,头戴蔓冠,丰面略带笑意。发结高高耸起,浓厚的卷发垂落在两肩上。衣曳飘带,宝缯垂肩呈三条曲线,璎珞由穗形串珠组成,腹前交叉穿环而下,呈镂孔状,斜披络腋,帔巾自肩绕左右肘横于腹膝间。手贯环钏,左手曲二指垂下,右手捏两指举于胸前,掌心外展,仪态华贵,一副智慧之极,了然一切的神情。

三、佛像服饰特征及当时社会发展背景的关系

(一)服饰特征

1.佛像慢束罗裙半裸胸;

2.衣着薄衫裙,手贯环钏,腰间系有蹀躞带;

3.衣曳飘带,宝缯垂肩呈三条曲线,薄衣贴体,犹如湿水贴体一般。

(二)流行这种服饰与当时社会发展背景的关系

1.受当时统治阶级的影响。在服装史上更具有突破性的女装当推袒胸式服装,此装衣领阔而低,几乎半胸。慢束罗裙半露胸,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在唐代,只有有身份的人才能穿开胸衫,公主可以半裸胸,歌女可以半裸胸以取悦于统治阶级,而平民百姓家的女子是不许半裸胸的。

2.受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影响。首先,由于唐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外交往愈加频繁,当时的长安云集了大量的中外商人、学者、僧人等,这些人穿着形式各异的服装招摇过市,这极大的引起了唐朝士庶男女的兴趣,一时仿效纷起。其次,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了这样的穿戴形式:唐朝农业经济的高度发展,给染织工艺提供了原料等物质基础,促进了染织工艺的提高,丝织品的产量更有了空前的扩大,缫丝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由原来的简单缫丝框,发展成比较完善手摇缫丝车。

3.受当时思想、文化背景的影响。唐代的佛像雕刻在衣着外型上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所谓“薄衣贴体”,即佛衣被刻划得轻薄能显出肉体感。

四、佛像中纹样的分析

(一)配饰纹样

1.头饰纹样:奉先寺这尊文殊菩萨像中所带头饰为唐朝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植物装饰纹样:卷草纹。卷草,又称唐草,在波状组织中以单片花叶、双片花叶或三片花叶对称排列在主干两侧,形成连续流畅的带状花纹。唐代卷草纹广泛流行,多取牡丹的枝叶,采用曲卷多变的线条,花朵繁复华丽,层次丰富;叶片曲卷,富有弹性;叶脉旋转翻滚,富有动感。总体结构舒展而流畅,饱满而华丽,生机勃勃,反映了唐代工艺美术富丽华美的风格,并成为后世卷草纹的范模。在此时期也有大量的佛教作品使用“卷草纹”作为装饰纹样。

2.项饰、腰饰纹样:文殊菩萨的腰饰与项饰使用的主要纹样为“联珠纹”。联珠纹又称连珠、圈带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几何图形的纹饰,是由一串彼此相连的圆形或球形组成,成一字形,圆弧形或S型排列,有的圆圈中有小点,有的则没有。在圆轮的边缘饰以圆点串珠,成联珠而故名。

(二)背光纹样

背光是石窟造像背后的光圈或纹饰图案,一般绘制在佛像头部,又称圆光、头光或顶光。象征诸佛菩萨的智慧,和无边的法力与威仪。

唐代背光中,主要为植物纹,只有少量背光的外圈可找到作为背景出现的火纹。唐代背光的火焰纹色彩单纯,以土红退晕,深褐勾线。此后,唐代不断变化的朵云纹基本都沿袭了其基本的组合形式,这些勾卷形的基本组合形式在今后一段时期发展变化中,也都成为了那些纷繁复杂的团云纹或叠云纹等云纹纹饰组合模式的基本构成单位。唐代云纹纹饰的舒卷自然、旋转流动、独具神采,充分体现了云纹纹样的旋绕盘曲、灵动飘逸的艺术意境。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初唐到中唐、盛唐再到晚唐,从联珠纹到云纹,从服饰到配饰,从现实生活到理想的佛教造像,唐朝纹样种类之多,样式之丰富,都令我们目不暇接。佛教中使用的各种纹样则都是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动植物或是物品,借用它们的谐音或是生长特性来表达美好的寓意。直到现在我们仍然将这些纹样运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这是我们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我们应当将其传承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黄士龙.中国服饰史略[M].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年.

上一篇:“鸟赋”中的老庄思想 下一篇:定积分教学的一种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