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如何开展人才需求调研

时间:2022-09-13 05:51:33

中职学校如何开展人才需求调研

摘 要:由于中职学校存在理论与实践、教学技能与企业岗位能力相脱节的情况,致使中职学校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人才需求调研。本文从确定专业的调研目的、调研对象、调研方式、实施调研、调研数据分析、调研结论六个方面阐述如何开展人才需求调研,获取准确数据及依据,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支撑。

关键词:调研方式;调研数据分析;人才培养方向定位

近年来,中职学校正在开展如火如荼的教学改革,每个学校、每个专业都希望建立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但是,在人才培养改革中,需要大量的、多方的数据支撑,而这些数据和理论依据都来源于人才需求调研,中职学校如何开展人才需求调研,下面笔者将以数控加工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为例,讲述如何开展人才需求调研。

一、确定专业的调研目的

在确定调研目的之前,要了解中职教育的现状,目前中职教育普遍存在两个脱节:理论课与技能课教学相脱节和技能课的教学内容与企业工作岗位内容相脱节,所以中职学校的教学改革目的是解决这两个问题,建立新的教学体系,

数控加工专业人才需求调研目的如下:

(1)开展行业调研,了解数控加工专业对应的行业发展现状与技术发展趋势、数控机床操作(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等岗位人才需求量及素质要求。

(2)开展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对应的数控专业就业岗位分布及岗位能力要求、技能要求、工作要求。

(3)开展职业院校调研,了解兄弟职业院校在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定位、培养层次定位与近年办学情况以及对职业内涵、职业岗位设置与专业建设的情况。

(4)开展对毕业生调研,了解数控专业毕业生对学校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实习设备设施配置、师资与教学水平。

二、确定专业的调研对象

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选择调研对象:

(1)广西玉林高级技工学校(以下简称“我校”)2012、2013、2014届近三年数控专业的毕业生。

(2)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的中层管理员、班组长、技师、技工师傅、技术总监等。

(3)数控加工专业对应的机械制造(与数控加工相关)行业、协会。

(4)广西机械高级技工学校等20所中高职院校。

三、确定专业的调研方式

(1)问卷调查。采用《企业调查问卷》《毕业生调查问卷》《职业院校调查问卷》,以企业概况、用人需求以及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等方面设置企业调查问卷内容;以学校课程、教学、实训条件、师资等内容设置毕业生调查问卷;以办学情况、专业设置、职业内涵、专业建设等内容设置职业院校调查问卷。

(2)现场访谈。与企业的中层管理员、班组长、技师、技工师傅、技术总监、毕业生等人员面对面座谈、交流。

(3)文献检索。文献检索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械工程学会等行业,了解数控加工专业对应的行业发展现状与技术发展趋势、人才需求数量。

四、实施调研

(1)2013年7、8、9月,调研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采用问卷调查、与企业专家面对面座谈的方法,实地考察了企业经营和生产状况,了解企业有关数控职业岗位设置情况及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

(2)2013年8、9、10月,分别对在广西、广东工作的部分毕业生跟踪调查,通过调查问卷,个别座谈,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及课程设置、教学设施、教师教学能力,学校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情况,共发出50张调查问卷,收回40张。

(3)2013年9、10月,对广西机械高级技工学校等10所院校进行调查,通过与教学管理部门、专业骨干教师进行交流,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数控专业的办学规模、教学实施、内涵建设等情况,共发出10张调查问卷,收回10张。

(4)2013年8、9、10月通过网络调研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械工程学会等,了解数控职业发展趋势,数控职业规模。

五、调研数据分析

1.数控行业发展趋势与职业岗位需求分析

(1)2010到2013年,中国每年机床产量维持在20万台以上(见图 1),我国未来数控机床市场巨大,数控机床需求的快速增长带来数控职业岗位巨大需求。

(2)通过调研现示,中国机床的数控化率在不断攀升(见图 2)普通机床岗位需求下降,而数控机床岗位需求逐年增加。

(3)我国(初、中、高)级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工占5%,中级工占35%,初级工占60%。而发达国家技术工人中,高级工占35%、中级工占50%、初级工占15%。这表明,我们的中级技工在未来5至10年内仍会有大量的人才缺口。(见图 3)

(4)数控职业岗位与岗位能力分析。据教育部高教司对152家数控应用企业调查显示,目前在岗人员岗位一般分为:数控设备操作人员、数控编程工艺人员、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等。 调查中,数控设备操作人员占70.13%,数控编程工艺人员占12.6%,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占12.44%,其他4.83%。(见图 4)

(5)通过对广西玉柴曲轴厂、广西金创等企业的调研,发现提供数控设备操作人员岗位比例中,数控车工占的比例较大,其次是数控铣工、加工中心。(见图 5)

2.数控职业岗位能力数据分析

(1)在对员工通用能力的调查中,职业道德素养、专业技能、自主学习、团队合作与沟通、吃苦耐劳这四项认同度最高,占受访比例的80%以上。(见图 6)

(2)在对员工应具备的岗位技能能力调查中,数控机床操作能力、数控编程能力、识图能力认同度最高,占总认同度率的90%以上。(见图 7)

在“企业方对中职学生就业上岗时工作能力满意度”调查(见图 8)中,比较满意的占60%以上,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我们通过对广西玉柴曲轴厂、广州数控设备厂等10家企业进行调查研究,总结了这些企业对数控机床工岗位要求具体如下:①懂得数控机床操作系统,熟悉数控机床的性能和主要装置;②熟悉并了解各类金属材料的性能,识图、懂量具,根据产品图纸能编排程序、选择刀具进行生产;③具有一定的数控机床操作技能,并进行车床的日常维护与保养,能够操作常规检测仪器,能处理一般的产品质量和工艺问题以及常见的故障;④工作细致、认真、责任心强;⑤根据零件图所规定的工件形状和尺寸、材料、技术要求进行工艺程序的设计与计算(包括加工顺序、刀具与工件相对运动轨迹、距离和进给速度等),输入到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⑥数控车床自动生产出产品后,使用测量检测仪器,对有精度误差的产品进行误差补偿;⑦排除数控车床的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故障,进行日常的车床维护和保养;⑧能应用研究第三方软件,完成复杂零件造型,自动编排程序。

3.毕业生对学校数控专业建设调研数据分析

(1)在“毕业生对原有开设课程的重要度评价”中(见图 9),发现操作技能课程如:普车实习、数控车实习、数控铣实习、加工中心实习课程的认同度最高。

(2)从毕业生对就业满意度的评价看,满意的比例为12%,基本满意的为75%,不满意的比例为13%(见图10),显示毕业生对就业满意度的总体评价一般,表明满意度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在毕业生就业成功的原因中(见图 11),受访者列举最多的原因是“有社会工作实践经验”“专业技能突出”“工作态度好”,因为企业对学生实践能力十分看重。受访者大多认为:由于中职毕业生绝大部分的就业方向为企业生产一线,因此需要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企业对学生此方面的素质要求迫切。

(4)在对教师需要提升的能力中,认为教师最需改进的是教学方法(见图 12)。受访者普遍认为理论课过于抽象,没有很好地结合实践环节,而专业技能过于简单,缺少丰富的内涵。理论知识、工艺知识、操作技能过硬,善于表达的一体化专业教师被认为最能满足现实需要。

毕业生认为在学校所培养的能力中,最重要的是人际沟通能力、社会工作能力、学习能力。(见图 13)

4.企业专家访谈分析

为了更深入了解和掌握调研企业和员工情况、发展规划、人才需求及对我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评价和建议,在发放企业问卷的基础上,我们邀请了调研企业的部分专家填写了企业专家问卷(访谈)表。在企业专家问卷(访谈)表中,专家访谈者可以不受企业问卷问题选项的限制,更深刻自由地发表意见,以完善和补充问卷的不足。受访专家认真负责填写了企业专家问卷(访

谈)表,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如,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吃苦耐劳、扎实肯干、熟悉设备操作,设备保养,保值,检具正确使用等。

六、调研结论

(1)人才培养方向定位建议。通过对调研数据分析数控加工专业对应的行业企业发展现状与技术发展趋势,把握行业企业各层级用人情况及数量需求,理清数控加工专业匹配的职业内涵、职业岗位群与工作职责,比较同类职业院校数控加工专业培养方向定位、培养层次定位与近年办学规模等情况,结合我校数控加工专业多年的办学经验,本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可定位为:数控加工专业的培养方向应以(需求岗位比例最多的)数控车削加工方向为核心,数控铣削加工和加工中心加工方向为辅。

培养层次需以(需求人才层次最多的)职业资格四级,为我校人才培养层次。数控部分岗位及能力要求见下数控岗位及能力要求表所示。

(2)对人才培养的建议。①企业认为学生在掌握数控专业基础能力和综合能力后,可以进入企业顶岗实习,按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简单到综合)的项目进行实习,更好更快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②企业建议密切开展校企之间的合作,使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受益,学校应以就业为导向,以(模拟企业零件)生产为依托,建立以校内学习和校外顶岗实习相结合模式,采用“产教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计划,

达到人才培养质量的综合能力提升的目的。

(3)课程设置建议。当前技术、经济和社会正在进入一个以人为中心的信息时代,传统的课程结构单一、相关课程内容重叠,传统的实训课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课程不能有效衔接。因此,必须对原有的课程进行重新设置,重新设置的课程应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职业活动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中做,

做中学”,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4)教学模式建议。传统教学模式虽有实训环节的教学,但仍偏重于学科理论体系的完整传授,理论和实践有所脱节,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有利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有利于专业课程各教学环节的相互配合;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快速掌握技能、快速成才;有利于学员毕业后快速胜任第一岗位工作,建议以人社部开展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为核心,改进我校现有的教学模式。

(5)评价模式的建议。教学评价是促进中职教育管理、推动改革的重要手段。建议教学评价采用主体多元化 (学生、教师、学校、学生家长、企业、社会)及评价方法多元化,他评与自评相结合,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6)师资的建议。社会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既懂理论又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能够将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是对高技能人才的基本要求。学校应以一体化教师、专业骨干老师、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为重点,建立一支适应一体化教师的师资团队。

(7)教学场所建设的建议。原有的教学场所功能单一,把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学习分别独立,不利于形成“学中做,做中学”学习方式。学校应建立一体的教学场所,建立以信息查询、理论课堂、技能课堂多功能一体化的教学场所。

七、结束语

通过以上六个方面开展人才需求调研,为中职学校进行教学改革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为建立人才培养模式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广西玉林高级技工学校)

上一篇:浅谈应用翻译理论新命题对市场营销教材翻译的... 下一篇:春天,让我们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