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对现代企业的价值

时间:2022-09-13 05:16:13

浅谈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对现代企业的价值

摘要:众所周知,现代企业发展经营已经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企业社会责任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如何尽到企业社会责任是公司治理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在现实生活中,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与公司经营的首要盈利目标相悖。这一矛盾能否得到妥善解决是关注重点。“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的观点就此诞生。本文首先对CSR和SCSR进行区分辨析,结合现实情况阐述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如何为公司带来利益、解决上述矛盾的作用。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 利益相关者 战略作用 无形资源 绩效

一、CSR和SCSR的概念界定

传统企业社会责任的意识由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于1970年提出。传统社会经济观认为,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第二目标,而弗里德曼则认为企业的第一目标是保证自己的生存。为了实现这一点,企业必须承担社会义务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成本。除了对利益相关者尽到负责之外,企业也必须对社会其他成员譬如社区、环境组织、慈善组织负责。显而易见,承担社会义务势必会产生额外的成本,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目标是有矛盾性的。SCSR的概念也随之诞生。

SCSR的概念建立在CSR的基础上,与战略结合,致力于使企业的长期利益最大化的CSR可以被认为是SCSR。当从事CSR的活动具有战略性时,通常来说,他们能够为其他领域提供支持。生活中有很多常见的例子,金融机构譬如银行会支持金融教育;医疗器械公司会选择投入资金支持医学研究发展。从CSR的视角来看,这些行为是对于资源的浪费,其不属于企业经营核心活动,是无法为企业创造价值的。

二、区别CSR和SCSR

两者在理念上有着不同的本质差异,CSR目标是为了得到社会各界利益相关者的认同,从而降低对企业的威胁,保证企业经营的安全。企业往往会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指导CSR活动。例如为慈善机构捐赠;为员工建舍等等。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义务时即使符合CSR的刚性要求,本质上也是一种出于社会交往和尊重需要的、被动采取的企业公共战略。SCSR本质上是主动采取的战略,将社会责任纳入经营过程中考虑的范围,认为包括CSR在内的所有“资产”,都应该为股东利益创造价值。它要求企业将社会影响提高到战略的高度,社会利益成为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三、SCSR创造价值的途径

(一)日常经营

首先,SCSR将会创造新的商业机会,对于这一结论的得出有诸多学者及资料作为支持。主要观点认为企业在实现SCSR过程中,通过与公众进行沟通,了解到市场变化、消费者潜在需求,把握商机。波特(2006)指出,SCSR绝不是成本,而是孕育机会、创新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

其次,SCSR将帮助企业积累无形的资源。主要包括:一是声誉。当企业在解决环境问题、社会问题以及企业自身的伦理道德问题表现良好时,可以树立良好的形象,直接影响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态度、观念和评价,从而提升公众对企业的信赖程度。二是企业品牌。一方面,企业的良好声誉,有助于企业消费者形成有利于自己的消费意向。比如,消费者趋向于选择为环保事业贡献的公司的产品。波特于2010年的文章中指出,在责任消费渐成趋势的背景下,SCSR还可帮助形成一定的垄断价格。另一方面,企业可通过SCSR活动来表明自己独特的经营理念,宣传自己的核心文化观念;人力资本。事实证明,员工更愿意为具有社会责任心的企业工作。同时企业通过对员工负责,例如增加额外的福利以提升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这有助于吸引、留住和激励优秀人才。同时,通过SCSR建立起的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增强员工对企业价值观及发展目标的认同与支持,鼓舞员工士气,激发员工的道德动机和潜能。

(二)SCSR对绩效的影响

1、SCSR适配与企业绩效

有学者认为企业应把与企业文化、结构、经营和价值观适配作为判断SCSR是否适合企业环境的依据。国外学者西蒙在《公司慈善:战略框架》一书中,基于当前企业采取的战略性 CSR 活动体现出的适配特征,将战略性 CSR 活动区分为如下4种类型。第一类为伪SCSR,此类活动只用于“粉饰自己”,实质上对公司的利益创造并无帮助。第二类为利益相关者驱动型SCSR,与传统CSR有相似处,仍然具有被动性。从短期看或许是有利的,但从长期看缺少战略性。第三类为利润驱动型SCSR 活动,强调完全基于利润最大化准则选择投资领域,同第二种一样,短期来看会带来利润,但是长此以往会引发公众对于企业的投资目的产生怀疑,致使财务绩效下降。第四类为“共享价值”驱动型SCSR活动,这类活动更符合理想的SCSR,遵守企业与社会整合,共同创造共享价值的行为准则。在确保公众利益的基础上,追求最大化利润。由于企业将此类活动与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创造了企业竞争优势,同时能够发挥企业专有资源的优势,真正实现了企业和社会“共享价值”的创造。

由此可见,SCSR适配特征影响企业绩效,且只有兼具内外部适配特征方能保证SCSR影响绩效的高效性。

2、SCSR活动的中介作用

Bhattacharya在《通过推行社会责任加强公司与股东联系》一书中提到,所谓SCSR活动的社会效果是指该活动是否成功地提升了企业目标受益群体的生活质量及社会福利。显而易见,SCSR 绩效作用与企业的利益相关群体息息相关,尤其是利益群体的消费者是否愿意积极响应企业的责任行为。当今利益相关者相比于企业实际的行为,更关注CSR的活动是否产生了实际的社会效果。也就是说,利益相群体更关注CSR 活动的社会效果和活动的可持续性。管理者应该考虑到,如果SCSR 行为得不到公众的积极响应,很可能是因为社会效果未达到公众期望的水平。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推断,SCSR 对于企业的绩效影响并不直接,需要通过SCSR活动的社会效果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

四、结束语

关于SCSR已有诸多学者提出了相关理论,但是在我国实际应用中,SCSR的观念并没有被普遍应用。从理论的角度分析,相比于已有的CSR,SCSR更符合企业长期利益,可以适当地解决CSR与企业传统价值观念不统一的矛盾。SCSR的理念仍需研究完善,也期待能有更多的企业为理论界提供实例证据。

参考文献:

[1]陶文杰,金占明.适配视角下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J].服务科学和管理, 2014,3, 63-71

[2]朱文忠.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界定与动因分析[J].战略决策研究,2010年12期

[3]李智彩,范英杰.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综述[J].财政监督,2014年4月

[4]王守霞,程馨,任姣.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研究[J].价值工程,2015年09期

[5]张宏.基于竞争力提升视角的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管理[N].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02期

[6]Bhattacharya, C.B., Korschun, D.and Sen,S.(2009) Strengthening stakeholder-company relationships through mutually beneficial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itiatives.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85, 257-272.

[7]Simon, F.L.(1995) Global corporate philanthropy: A strategic framework.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w, 12, 20-37

上一篇:黑龙江省上市公司社会信息披露与股票价格关系... 下一篇:新医改环境下公立医院成本管理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