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抑郁障碍相关影响因素及预防

时间:2022-09-13 03:00:50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抑郁障碍相关影响因素及预防

摘要: 目的探讨导致慢性心力衰竭抑郁障碍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选择2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CESD评定,统计抑郁障碍的发生率,比较抑郁障碍组与无抑郁障碍组相关因素的差异,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抑郁障碍49例(22.27%),卡方及t检验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大、女性、小学以下文化、吸烟、家庭经济收入低、体重指数低、心功能分级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合并症种类多、病程长、缺少家庭关怀、医患关系一般、自费医疗等13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慢性心力衰竭抑郁障碍的独立因素有:缺少家庭关怀、医患关系一般、心功能分级高、家庭收入低(OR值分别为4.46、3.80、3.31、2.77)。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抑郁障碍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复杂,通过加大家庭支持力度,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积极改善心功能,减少患者治疗费用等,可减少慢性心力衰竭抑郁障碍的发生。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抑郁障碍;相关因素;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R541R256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5.01.013

文章编号:16721349(2015)01003603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病、多发病,患者不仅需要承担躯体带来的痛苦,同时还存在着焦虑、抑郁、无助和恐惧等多种心理障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心力衰竭抑郁症往往加重躯体症状,影响疾病过程及转归[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抑郁障碍的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12年4月―2014年4月湖北省恩施市中心医院诊治2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符合纽约心脏协会有关心衰的诊断和分级;患者均意识清楚,能独立回答问题,自

愿接受问卷调查。男115例,女105例;年龄27岁~90岁(60.23岁±14.17岁);慢性心力衰竭病史1年~25年(11.35年±6.89年)。

1.2抑郁障碍评价标准[2]采用抑郁量表(CESD)评定情感状态,按16项总分计算(剔除4项反向问题),抑郁障碍严重程度分为:轻度抑郁(≥13分),中度抑郁(≥16分)、严重抑郁(≥20分)3级,CESD在医师统一指导下填写。

1.3方法对2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CESD评定,统计抑郁障碍的发生率,比较抑郁障碍组与无抑郁障碍组患者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吸烟、家庭经济收入、体重指数、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合并症种类(糖尿病、慢性肾脏病、脑血管意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病程、家庭关怀、医患关系、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等因素上的差异。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卡方或t检验,选择有统计学意义指标引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产生慢性心力衰竭抑郁障碍独立因素。

2结果

2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抑郁障碍49例(22.27%),轻度30例,中度12例,严重7例。卡方及t检验显示,患者年龄大、女性、小学以下文化、吸烟、家庭经济收入低、体重指数低、心功能分级高、LVEF低、合并症种类多、病程长、缺少家庭关怀、医患关系一般、自费医疗等13个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慢性心力衰竭抑郁障碍的独立因素:缺少家庭关怀、医患关系一般、心功能分级高、家庭收入低(OR分别为4.46、3.80、3.31、2.77)。详见表2。

3讨论

3.1引起慢性心力衰竭抑郁障碍的相关因素抑郁症是指情绪低落、悲伤、失望、活动能力减弱以及思维认知功能迟缓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情绪障碍,抑郁症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关系密切,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障碍发病率20%~79%[3,4]。本研究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抑郁障碍发生率22.27%,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抑郁障碍的相关因素有:缺少家庭关怀、医患关系一般、心功能分级高、家庭收入低。

3.1.1缺少家庭关怀家属是患者最主要的看护者和支持者,家属的支持与患者的生活质量关系日益受到临床的重视,由于慢性心衰患者年龄偏大劳动力缺乏,导致患者收入降低,同时疗程长,病情反复发作,需坚持长期治疗,医疗费用大,给患者和家属造成精神和物质上的压力而影响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如果家庭关怀力度下降,极易使患者产生抑郁、悲观等不良情绪[5]。

3.1.2医患关系一般医患关系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变化,医患关系良好能取得患者充分信任,使患者觉得受到了重视,乐于向医务人员倾诉遇到的各种问题,医务人员能够随时调整其治疗方案,充分帮助患者解决抑郁、焦虑等问题,如果治疗过程中医患关系一般,会使患者对治疗失望[6],从而造成患者心理压力过重而出现慢性心力衰竭抑郁障碍。

3.1.3心功能分级高心功能分级高是产生抑郁情绪的重要因素,心功能低下造成患者自理能力缺陷,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与劳动,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感到生活失去乐趣,容易产生负性情绪,心功能低下病情极易多次和频繁发作会,短期内心功能迅速恶化,使患者感到没有目标和希望,对患者产生严重心理压力,为严重的负性应激事件,这些应激超过其承受能力直接增加患者对疾病的恐惧[7,8],容易产生抑郁状态。

3.1.4家庭收入低CHF大多数患者需要终身服药治疗,长期治疗费用较高,经济收入较低的患者所治疗费用与经济不相适应,超出患者所能承受能力,必然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加重,患者对家庭的依赖性逐渐增加,易产生无助、无能的感觉,导致抑郁的发生。

3.2减少避免慢性心力衰竭抑郁障碍预防措施抑郁障碍可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下降,加重胸闷、气短、心悸、呼吸困难等主观感觉,增加就医次数及医疗费用,长期抑郁使交感神经张力增加,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血小板被激活,动脉硬化加重,加重心衰,因此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过程中,应兼顾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情绪反应防治[9],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抑郁障碍高危因素者进行相应的干预。

3.2.1加大家庭支持力度家属是促进和保护患者健康的重要角色,鼓励家属给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精神和物质的支持,关心和体贴患者,使患者充分感受到家人的照顾,认识自身存在的价值,激发其对生活的信心及对亲人的眷恋,减少慢性心力衰竭对患者情绪的影响,乐观面对生活,消除孤独感、自卑感[10]。

3.2.2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加强心内科医生的培训,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准确地收集患者基础资料,主动与患者交谈,耐心解答问题,经常给予鼓励和支持,消除患者对自身疾病过分的担心、忧虑[11]。应用娴熟技术为患者做好治疗,让患者产生安全感;在患者出院后采用电话随访、家庭访视等方法,询问治疗效果,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提高遵医行为和知识掌握程度。

3.2.3积极改善心功能积极防治心血管疾病、改善心功能;告知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必要性,帮助学习、了解心力衰竭病因以及有关治疗、预防知识,使患者对慢性心力衰竭有切合实际的认识和评价,树立自信及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了患者对心衰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和对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慢性心力衰竭的自我防范能力[12],以达到提高控制疾病的预期目标,改善治疗效果。

3.2.4减少患者治疗费用医生在制订治疗方案中要考虑到患者的实际经济状况,结合病情按个体化原则合理选择用药;加大医疗改革,减少患者用药经济负担,进行经济扶持。

参考文献:

[1]黄敏,陈学香,张丹凤,等.老年心血管疾病伴发抑郁状态的调查研究[J].医学综述,2014,20(1):150153.

[2]朱昌明,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33140.

[3]许加素,李洪林,谭力,等.基层医院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抑郁焦虑情绪调查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21):17241726.

[4]巧丽番,木胡牙提.心血管疾病与患者心理状态的相关性[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8,29(6):935938.

[5]夏冰,王钢.对于心血管病合并抑郁症的认识和处理对策[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3,22(4):419421.

[6]王福军,石翔,罗亚雄,等.综合医院住院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1,20(4):313315.

[7]张二箭,田福利,张宾.心血管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调查研究[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3,5(4):405407.

[8]王一波,曾军,秦晓云,等.充血性心力衰竭伴绪障碍103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6):13911393.

[9]梁积英,胡才友,吕泽平,等.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伴抑郁症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0,3(7):630631.

[10]赵荣诚,于靖,郭艺芳,等.焦虑抑郁情绪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3,35(5):790792.

[11] 程贵霞,马新荣,吴海燕,等.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分析[J].安徽医学,2012,33(6):690692.

[12] 周慧昭,谭玉莲.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患抑郁症倾向的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8):3032.

(收稿日期:20140614)

上一篇:基于Modbus通信协议的油田RTU调试软件设计与实... 下一篇:浅谈班级德育的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