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技工院校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

时间:2022-09-13 02:39:04

如何培养技工院校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

摘 要:本文就提升技工院校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对策,谈了几点看法:通过多种形式,在社会和技工院校的合力培养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尤其是提高隐性职业素养,以此提升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技工院校 隐性职业素养 培养

职业素养(Professional Quality)是从事职业活动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思想(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前三项是职业素养中的根基部分,又称隐性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又称显性职业素养)是支撑职业人生的表象内容。目前,技校生的整体职业素质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在敬业爱岗、踏实肯干、与人合作等方面存在欠缺。如何更好培育地学生的职业素养是技工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要注重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笔者认为提升技工院校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对策有以下四条。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隐性职业素养教育

课堂教学在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可加强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和定位。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给自己一个定位;指导学生客观评价自我,着手为今后制订规划。在就业、择业指导中,学生可了解与本专业对应的职业群有关的职业资格,清楚地认识自己将来发展所需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同时,也使学生懂得职业不仅是谋生手段,更是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施展个人才智的重要途径。除“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之外,还要在德育政治课程和专业教学中渗透。德育课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让学生树立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严谨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求索精神。德育课作为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德育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专业课程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有关专业基础知识,培养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还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把职业素养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

二、建立行之有效的职业素养考评机制

目前,技工院校也逐步建立起职业素养培育课程体系,但很多院校的考评机制还仅仅停留在“一张纸、一支笔”的考试评价形式,无法有效衡量学生的职业素养,也造成学生对职业素养不很了解,纯粹为通过考试而机械背诵书本。可见,考评机制起着指挥棒的作用,指引着学生学习方向,对其改革已迫在眉睫。通过设计合理有效的考评机制,使技工院校学生养成合作意识、团队协作意识、竞争意识、吃苦耐劳意识等职业素养。职业素养的考评应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从职业技能、通过师生共同评价、动态考评与静态考评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成性评价相结合的考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尤其是会促进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提高,从而为用人单位培养出真正有用的高技能人才,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也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三、建立起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技工院校办学的必由之路,构建“三合作(合作办学、合作培养、合作就业)、三联动(政府、企业、学校联动)”的育人机制,让政府支持、企业参与学校教学,使学生在校学习阶段融入到企业、社会,这对培养学生隐性职业素养有很大帮助。技工院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学校可以聘请企事业单位技术骨干、政府职能部门专业人员参与课堂教学与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同时吸收学生参与校企合作项目,把学生的课堂搬入企业,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学做结合。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提前感受到企业文化,提高对企业的认同感,会对学生合作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吃苦耐劳意识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四、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和课外活动,强化技工院校学生的职业意识

技工院校要注重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品牌,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抓手,以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为目标,积极为学生创造课外学习和锻炼的机会,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职业素质。通过开展公益活动、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勤工助学等方式,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和自强、自立意识,为他们自觉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打下基础。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时,要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会交往、学会包容、学会竞争和合作。通过严格管理,有效规范学生行为,强化时间观念,让他们养成遵规守纪的良好习惯,把职业规范内化为自身道德素养,渗透到思想中去,转化到工作的实际中。

上一篇:浅谈奥地利职业教育模式 下一篇:数控铣床刀具补偿功能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