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语文课

时间:2022-03-22 02:49:27

这也是语文课

化学老师捧着仪器盒走了,还处于奇妙化学反应所引起的兴奋中的学生们,没有像往常一样准备上接下来的语文课,而是还在津津有味地议论着。

讲桌上留下了几张废弃的石蕊试纸。我随手捡起一张,问靠讲桌的亮:“这是什么?”

“化学试纸。”亮立即回答。

“回答准确吗?”我想难为他。

亮挠了挠头,说:“这是一张检验溶液酸碱度的试纸。”

我没有回答他,举起手中的试纸,看了看四周的同学。已有不少同学注意到我俩的问答了。于是,我又向着大家问:“这是什么?请准确地告诉我。”

在我视线不及的身前,一个声音回答我:“这是一张废弃的石蕊试纸。”

我刚低下头寻找声音的来源,又有一个声音在耳边响起:“这是一张废弃的检验溶液酸碱度的石蕊试纸。”

未等我抬头,又一个声音幽幽地传来:“这是一张原价约两毛钱现价为五分钱的废弃的石蕊试纸。”众人皆笑。

我也笑了,决定继续难为他们。于是又挥了挥试纸,说:“这是什么?请生动形象地告诉我。”

教室里静了几秒钟后。一向思维敏捷的欢大声说:“这是与溶液作了亲密接触后由海蓝变为艳红的石蕊试纸。”

一贯调皮捣蛋的乐也说:“这是化学老师表演魔术前后鉴定魔性高低的工具。”

听了他俩的回答,同学们都说好。我也起了兴头,说:“这是什么?谁能用比喻的手法说说。”

话音刚落,一个女声悄悄传来:“这是哈利·波特的酸碱魔法器。”同学们纷纷大笑起来。

“这个比喻比较新颖,有创意!”我称赞道。

“这是攻克化学堡垒的一道神秘武器。”

“这是语文老师给我们出的一道难题。”

“这是游弋在溶液边缘的变色龙。”

“这是对付无色酸碱溶液的杀手锏。”

一个个比喻接踵而来,让我应接不暇。“停停,你们的比喻都还行。”我决定再难为难为他们,又笑着向他们挑衅说,“你们能以这张石蕊试纸为道具编个故事吗?”

“我来。”在语文课上很少发言的女生楠,在大家都窃窃私语了几秒钟后,慢慢地说,“在古代一个王国里,年迈的国王只有一位独生女儿——西楼公主,然而公主在幼年时被巫师下了一个恶咒,只有让公主头上的蓝头巾变成红头巾的人才能让公主开口说话,而只有这个人才能做公主的夫婿。”楠停了一下,调皮地看了我一眼。我自嘲地转过了头(谁让我网名是西楼雪呢,这不,成公主了,还是个哑巴)。

楠向兴奋的同学们眨眨眼,又接着说,“于是,老迈的国王在国内发下告示,无论是谁,只要能让西楼公主头上的蓝头巾变成红色,就可以迎娶公主,并成为新的国王。全国都知道了这件事。许多贵公子都来了,众邻国的王子们也来了,可他们无论用什么办法都没能让公主的蓝头巾变成红色。两年过去了,还是没有人能让蓝头巾变成红色。西楼公主很郁闷,老国王也很伤心。”

同学们都笑盈盈地看着尴尬无比的我。我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说:“别看我呀,楠同学继续编呀!”

“一天,皇宫前来了一乞丐,浑身肮脏不堪,却一字一顿对侍卫坚定地说,‘我,能,让,蓝,头,巾,变,红,色。’经过权衡,侍卫把乞丐带到了西楼公主面前。公主掩起了脸,皱紧了眉头,厌恶而又无奈地解下了头上的蓝头巾,并示意侍卫,绝不能让乞丐碰到头巾。乞丐悻悻地从衣袋里掏出一只小瓶,才拧开盖子,一股刺鼻的味道顿时弥漫开来。大厅上,众人都掩住了鼻子。乞丐仿佛毫无嗅觉般地把瓶中的液体倒在了蓝头巾上,不一会,蓝头巾竟然慢慢地变成了红色,红得那么鲜艳,那么美丽。

“西楼公主顿时开了金口,‘天呀,怎么是这个肮脏的乞丐,我可不要嫁给他。’国王听了也很尴尬,对乞丐说:‘小伙子,你要什么奖赏呀?’乞丐有些激动了,说:‘我……我……我,娶……娶……公主,做……做国……国王。’原来这乞丐不仅外表肮脏,还有口吃的毛病呀。国王与公主都傻眼了。‘你怎么能做国王呢?’‘我绝不会嫁给他的。’

“忽然,从天外传来一道金光,射在了乞丐的身上,并传来一个声音:‘你的恶咒因为国王与公主不同意婚事而解除,但你要信守你的诺言。’乞丐浑身一颤,忽然变成了一个英俊的王子。王子高大挺拔。国王与公主的眼睛都亮了起来。然而,王子说:‘西楼公主,你的蓝头巾是由蓝色石蕊试纸变化而成的,只要用酸性溶液浸一下就立即变成红色。’众人再看那头巾,已变成了一张红色的石蕊试纸。

“西楼公主含情脉脉地看着王子,老国王也抬起昏花的眼睛赞赏地看着王子。王子微微一笑,‘对于只凭外貌看人的人,再美丽也不是我喜欢的。再见,西楼公主。你还是永远守在西楼吧。再见。’”

教室里顿时笑成一团。

我早已被楠的故事吸引了,哪里顾得上自己的网名。立即拍手鼓掌道:“好,编得好呀。”

我把废弃石蕊试纸扔进垃圾箱,宣布:“上课!”同学们随即纷纷拿出课本,正襟危坐。

事情已过去几天了,可这一幕却总还在我脑海里不断浮现。

虽然没有明确所谓的教学目标,虽然没有刻意的教学步骤,然而在这十几分钟的时间里,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在谈话式的交流中,在或玩笑或认真的态度中,学生们无意间懂得了要准确地表达思想,懂得了让语言生动形象的手法,懂得了创造新颖比喻的方法,并且懂得了一些写作的知识。

对比我们的那些按部就班的语文课,学生们的表现为何大多是那样差强人意呢?我们的目标为什么总是那么难以达到呢?

或许,学生的语文素养本就在随时随地悄悄成长,刻意追求反而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或许,我们的语文课就该是这样无痕、无迹、悄然。

推荐理由:上课时,学生应该正襟危坐,唯师命是从吗?什么样的课堂氛围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什么样的问题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这是每一个语文老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作者的疑问和答案对我们都很有启发:“我们的目标为什么总是那么难以达成呢?”“或许,我们的语文课就该是这样无痕、无迹、悄然。”

上一篇:小学语文“多元阅读”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下一篇:变难为易赋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