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试一下最难的

时间:2022-09-13 02:09:01

英语GESE测试最高级是12级(专家级),在中国,至今还没有一个人能通过这个考试,就连那些多年从事专业英语工作的教师和教授都望尘莫及。近日英国大考官埃伦专程来到大连,领教了这个还不足10岁小女孩的英语能力。

在长达25分钟的面试中,埃伦一直被持续的惊愕冲击着。眼前的小女孩稚气未脱,却可以用地道而流利的英语大谈女权问题,而且几乎都是脱口而出。

2005年2月,小女孩成为通过GESE最高级别测试的华人第一人。随后,世界名校哈佛和剑桥纷纷向这个神奇的女孩发来就学邀请函……

磨练自制力

1995年5月,结婚整四年的王静才和刘巍夫妇终于盼来了他们生命中的宝贝。

王静才给女儿起名叫馨颖,那时,王静才是大连一家颇有名气的婚纱影楼的老板,妻子是个摄影师。做生意的王静才不嗜烟酒,却有着一个多年来雷打不动的业余爱好,不管每天工作再忙再累都会坚持学习英语。天性好学的王静才本来可以上大学,却因为家里穷而过早地走向社会。一直心有不甘的王静才把希望寄托在了女儿身上。

小馨颖3岁那年,别的孩子还在家里撒欢儿地玩。王静才却鼓动妻子把孩子带到声乐班学习。小孩子是可以塑造的,到声乐班学习不是目的,但绝对可以锻炼孩子的自制力。

刚开始,小馨颖对一切都很好奇,每当歌声响起,她都会瞪着大眼睛全神贯注地听。可没过多久,小馨颖就有些坐不住,不是说要上厕所,就是东张西望,还没挨到下课,她竟“哇”地哭了起来,说什么也不想听课了。

晚上,王静才认真地和女儿谈了一次:“宝贝儿,你去上的声乐班要花掉爸爸妈妈好多钱,这些钱都是爸爸妈妈辛苦劳动换来的,你如果不去了,钱也退不回来了,你说多可惜呀,答应爸爸,把剩下的课坚持上完好吗?”小馨颖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很快,一期的课程结束了,小馨颖乐得一蹦三尺高。可到了第二天,她却照例被送了过去。“妈妈,爸爸不是说把剩下的课上完就不去了吗?”小馨颖歪着脑袋问。“啊,本来是这样啊,可是老师都夸你学得好,妈妈一激动,就又交了下一期的钱,你看钱都交了,怎么办?”刘巍机灵地答。

在爸爸妈妈善意的谎言中,小馨颖在声乐班学了一期又一期。让王静才欣喜的是,每天几个小时的学习,让幼小的女儿无形之中养起了勤学好胜的习惯,自制力也越来越强。

特殊的“家教”

转眼到了小馨颖该上学的年龄,王静才通过考察,决定将女儿送到刚刚建成不久的甘井区育文学校,因为这所学校从一年级就开设英语课。很快,小馨颖就迎来了入学的第一次英语考试。让王静才吃惊的是,女儿在班里只排到二十几名。晚上,王静才心难平静:“我的英语一直学得好,女儿又那么聪明,为什么她却学不好?”王静才偷偷地来到女儿的房里,却发现女儿正在一遍遍地写着老师留的写字作业。“怎么把时间都浪费在了写字上了呢?”在那一瞬间,王静才突然悟到了什么。第二天,王静才找来全部的小学课本,发现这些知识其实很简单,以女儿的自制力和悟性完全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学会。“我的女儿我了解,让她退学回家吧,我教她,肯定比在学校强”。

这个想法说出来后,立即遭到了妻子和所有亲朋好友的强烈反对,夫妻俩也第一次为这件事吵得面红耳赤。“我们还是尊重女儿的意愿吧,让她自己决定。”多年来,王静才有一个习惯,家里不管大小事情,他都会听取女儿的意见。没想到,小馨颖很爽快,她愿意回家跟爸爸学习。女儿的一句话,让夫妻二人各退半步:先试休学半年,王静才主教英语,妻子教语文和数学,半年后如果不行再重新上学。

凭借自己的经验,王静才为小馨颖量身制定了一套以口语为主的快速学习方法。刚开始,小馨颖并不适应每天近八个小时的高强度学习,尤其是记英语单词,时常是“熊瞎子掰苞米”,记了这个忘了那个。王静才没有斥责女儿半句。每当女儿学得累了,他就会带女儿出去游泳、滑冰或者跳舞,让女儿接触大千世界。

在不断的摸索中,王静才总结出来一套“加密学习,反复刺激”的学习方法。每教一个单词一个句子,他都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反复提问,让小馨颖不停地说。这一招果然奏效,仅仅一个半月的时间,小馨颖不但完成了小学六年的课程,还练就了一口较流利的英语。

小馨颖为了检验自己的口语水平,特意在英语角找了一个比自己大三岁的姐姐对话。结果没谈几句,自己就跟不上了。回到家后,小馨颖一改往日的开朗乐观,晚饭时,小馨颖对王静才说,“爸,我不想学英语了,比我英语好的人太多了”。王静才轻轻地刮了一下女儿的鼻子,笑着对她说:“灰心丧气可不是你的性格哟,要知道和你对话的那个姐姐比你多学了三年英语啊,你学了一个半月就进步这么快,如果三年以后呢,你那么聪明,爸爸相信你肯定会超过她。”爸爸的一席话,像一针强心剂。“对,我一定要超越她。”

王静才的生意很忙,他干脆把女儿接到影楼,一边忙生意,一边教女儿。让王静才欣慰的是,幼年的学习经历让小馨颖练就了超强的自制力,每天从早到晚,王静才不在的时候,小馨颖自己竟可以在影楼的一个小屋子里自学五六个小时。

这样学了六个月后,英语角里那些同龄的孩子已经远远被小馨颖甩在后面。她只好和那些大学生和老外交流,这使她的进步愈加神速。

一天,王静才带女儿从英语角回来,一位邻居告诉他,北京要举办首届全国青少年英语口语大赛了,问馨颖要不要试试。“爸爸,你给我报名嘛,我要试试。”小馨颖偏偏对比赛有兴趣。

谁也没想到,大连区的预赛,小馨颖没费什么力气就拿到了第一名。这个成绩出来后,王静才更认清了女儿潜在的实力,在所有参赛小选手中,女儿的心理素质最好,知识面最广,发挥也最稳定。

挑战高难度

为了能在复赛取得更好的成绩,王静才把女儿带到影楼进行封闭强化训练。可一份演讲稿,王馨颖背了六七次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王静才急了,批评了女儿几句,没想到王馨颖却委屈地哭了。“反正我是最优秀的,背不背有什么关系?”女儿的一句话让王静才醍醐灌顶,原来女儿是因为自己的旗开得胜变得有些骄傲自满了。

找到症结所在,王静才跟女儿讲道理,在任何时候他都相信自己的女儿是最棒的,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大连市的第一名,在全省、全国不一定也是第一名,机遇永远只留给有准备的人,要想成功,就必须把眼光放得长远。父亲的话如春风,王馨颖听后很快破涕为笑,认真地拿起丢在地上的演讲稿。结果,这次在辽宁省的复赛,王馨颖又以绝对优势夺得第一名,代表辽宁省参加北京的总决赛。

2002年10月1日,首届全国青少年英语口语大赛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临上场前,王静才轻轻地亲了亲女儿的额头,王馨颖也用手给爸爸打出一个“OK”的手势。这次比赛,年仅7岁的王馨颖以全场最高分荣登少年组榜首,而后又分别获得辽宁分赛区和全国总决赛头名。

经过了大赛的洗礼后,王馨颖变得更加自信和独立,还交了一大帮的外国朋友,经常和他们在一起聚会、聊天,俨然一个小大人。慢慢地,王静才发现,女儿开始成熟了,思想也变得深刻了。

针对这一情况,王静才开始对女儿的教育做了细微的调整,有意地让王馨颖接触中外名著和一些人物传记。

2004年2月,9岁的王馨颖以少年组和成人组预赛“双第一”的成绩参加了2月1日晚在北京故宫中山音乐堂进行的第二届全国青少年英语口语总决赛,以她动作自如的精彩的演讲、出类拔萃的英语会话能力、灵活机智而又有深刻思想内涵的现场对话,打动了资深历长的评委们,最后以超出第2名澳门大学生0.15分的绝对优势夺得冠军。

不久,王馨颖就夺得大连市“新概念英文大赛”大学组第一名,并相继获得大连市“市民外语俱乐部”形象大使和“大连市百名好少年”的称号。后来,又被特邀担任台湾全民英文口语大赛评委。

接踵而来的荣誉让所有的人都坚信王馨颖是个天分极高的神童。一些朋友开始鼓动王馨颖去做智商测试。王静才不同意,害怕女儿的智商如果没有想象的那么高,会影响女儿的自信心。没想到王馨颖却劝起了爸爸:“没事的,如果我的智商不高,那说明我这么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汗水没有白流啊。”智商测试的结果表明,王馨颖属于普通智商,和所谓的天才差得很远。

一天,王馨颖在一张报纸上发现了一条广告,是世界最权威的GESE口语测试的报考简章。她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把这个消息告诉爸爸,希望自己也能去试一下。王静才领着女儿到报考现场,结果王馨颖一眼就盯上了那个最高级别的测试。可当王静才把要报考12级的想法说出后,负责的老师却说什么也不同意。“这个级别的考试至今还没有一名中国人通过,许多从事专业英语的老师都过不去,就凭你一个小孩子,别开玩笑了。”老师的话激起了她的好胜之心。“爸,反正都是试,为何不让我试一下最难的呢。”王静才也觉得女儿有那个实力,就说尽好话,终于为女儿报上了名。

可没过多久,王静才却接到了辽宁省教育厅的电话。省厅的同志在电话里苦口婆心地劝王馨颖放弃报考12级的测试,因为12级测试难度非常大,她根本不可能过。可王静才没有妥协,他对省厅的同志说:“我相信女儿。”

王馨颖报考英语GESE最高级12级(专家级)测试的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吸引得众人的关注,更引起了主考官英国人埃伦的兴趣,他要亲自到中国看看,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女孩到底有什么能耐。

2005年1月,埃伦风尘仆仆地从英国赶赴大连。见到王馨颖的第一句话,埃伦说,“我绝不会因为你是个孩子而降低考试的难度”。“没问题。”王馨颖轻松地一笑。

考试的方式是一对一的面试,时间是25分钟,这个过程要被录像和录音,然后拿到英国由考试委员会最后定分数。埃伦的第一个问题就抛出了女权问题,他想给这个看起来还不明世事的小姑娘一个下马威,没想到,王馨颖却从容不迫地回答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整个过程,埃伦惊讶得没有合上嘴。接着埃伦又相继考了关于早恋和女子是否该驾车等问题,王馨颖均用纯正的英语做了近乎完美的回答。

一个月后,王馨颖成为了通过GESE最高级别测试的中国第一人。随后,世界名校哈佛和剑桥纷纷向她发来就学邀请函。辽宁师范大学的英语权威张伟教授也向王馨颖抛来橄榄枝,将其收为弟子。

如今,王馨颖正在张伟老师的指导下做着托福题,等到时机成熟,她就会去哈佛上大学。

许还方摘自《知音・海外版》2005年11月

上一篇:偶遇 第12期 下一篇:丢失在冬季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