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字教学及教学法文献分析

时间:2022-09-13 12:44:49

对外汉字教学及教学法文献分析

一、汉字教学的研究现状及问题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对外汉语教学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多年来学者们就对外汉字教学进行了广泛研究,尽管研究数量不及对外汉语词汇、语法等方向的研究,但也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成果,刘建梅(2004)认为,当前对外汉字教学取得的成就体现在四个方面:1、广泛探讨了汉字教学的各个方面,深化了汉字教学理论;2、借鉴了新的学科知识,拓宽了汉字教学研究的领域;3、进行了一系列汉字教学实验,取得了值得重视的实践经验;4、编写了专门的汉字教材。

据统计,对外汉字教学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汉字本体的研究和对外汉字教学法研究。前者主要包括对字形和形声字的研究。梁彦民(2004)研究了汉字部件区别特征以及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朱志平(2002)研究了汉字构形学说与对外汉字教学的关系;万业馨(2000)、张熙昌(2007)进行了形声字声旁与对外汉字教学之间的关系研究;郝美玲等(2005)考察了声旁语音信息在留学生汉字学习中的作用。在对外汉字教学法的研究中研究,高万丽(1999)分析了针对学生的不同阶段所应采用的教学方法;郝恩美(1994)论述了如何将各种教学方法“互相结合,取长补短”运用于各类字的教学;陈曦(2001)结合儿童识字中的字族教学法论述了对外汉字教学中运用字族理论的可行性;另外,王学作(1980)、李文治等(1984)、施光亨(1987)、陈仁凤和陈阿宝(1998)以及郝恩美等人的研究也都为汉字教学提供了借鉴。

此外,一些研究者还运用第二语言习得、心理语言学等相关理论对对外汉字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讨论,比如全香兰(2006)研究了韩语汉字词对学生习得汉语词语的影响;吴门吉等(2006)研究了欧美韩日学生汉字认读与书写习得;马明艳(2007)以学生课程笔记和练习本中书写的汉字为主要材料,从书写错误、字形策略、记忆策略、应用策略、复习策略、归纳策略等角度,进行了初级阶段非汉字圈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的个案研究。这些研究都为汉字教学提供了更具实践意义的指导,为汉字教学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二、汉字教学的目的

要使汉字教学真正走出困境,取得长足的发展,首先就要全面正确地理解汉字教学的任务。王碧霞等(1994)认为“汉字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对汉字的平衡、布局的理解,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郭振华(1998)补充的观点是“汉字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使学生了解汉字的形体结构,笔画笔顺,写好汉字,而且在于使他们了解汉字的部首,了解汉字的表形表音表义功能和结构特点”;卞觉非(1999)认为“汉字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讲清现代汉字的形、音、义,帮助学生读写汉字,学习汉语,掌握汉语的书面语”;施正宇(2008)则认为“汉字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会书写其所记录的汉语的词”。此外,施光亨(1987)指出“汉字教学应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能把听到的话写下来,把想说的话写出来,发挥汉字在社会交际中辅助手段的作用”。

三、汉字教学的内容

在对“教什么”这个问题进行的探讨时,吕必松(1995)认为“汉字教学要选择好常用字”。潘先军(1999)更明确指出“一千高频字就是对外汉字教学的基本任务”。卞觉非(1999)认为“汉字教学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选中切合学生学习汉字的重点和难点,分层次地列出构字能力很强的独体字和常用合体字,精选例字”。施正宇(2008)认为“字词教学不可分开,对外汉字教学应当在遵从词语使用频率、汉字构形规律和语言认知规律的前提下,预测、构建教学词库,然后梳理建构教学字库”。

四、汉字教学的方法

多数学者认为汉字教学要分阶段进行,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张旺熹(1990)的观点是“在汉字教学的初级阶段,教给学生基本部件和基本结构的有关知识与技能,使他们掌握好汉字学习的基本功,在遇到复杂的合体字时就会通过分析汉字的部件与结构,知道新汉字该如何书写”;王碧霞等(1994)则提出“在初期可设汉字基础课,重在培养学生对汉字偏旁、笔画的识别,对字形的记忆;在中期可设汉字文化课,对笔画、偏旁、框架进行归纳,同时教授必要的汉字文化和汉字的心理特征知识;到了后期,可设汉字书法课,不断在语言环境中学习新词,建立起词汇的语义网络,巩固已经习得的汉字知识”。

吕必松(1995)认为笔画是汉字最小的书写单位,从结构上说相当于拼音文字的字母。学习认读和书写汉字,要从识别和临摹笔画开始。先认读,后读写。先感知所学汉字的字形,学会它的字音和意思,然后再学习书写。先教可以作为部件的独体字,后教包含学过的独体字的合体字。先教写笔画少的字,后教写笔画多的字。卞觉非(1999) 强调在汉字教学中,要充分运用现代汉字学的理论,分析汉字的结构精当地解析例字的字形、构造(意符、声符、记号及其变体)和理据,以利学生认知和记忆。江新(2007)则将汉字学习分解为汉字认读和书写两部分,强调多认读少书写,会认读的汉字量要大于会书写的汉字量。

汉字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相关研究成果还有待整理汇总,以形成体系。目前,尽管汉字教学研究中的核心问题尚未得以解决,但对汉字教学实践的探索一刻也不能停,对外汉字和对外汉字教学仍将是对外汉语教学研究领域中一个持续的热点,因此,加强实验性研究、调查性研究将更好地促进汉字教学,也将成为突破汉字教学瓶颈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刘建梅(2004)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研究

[2]朱志平(2002)汉字构形学说与对外汉字教学

[3]万业馨(2000)略论形声字声旁与对外汉字教学

[4]张熙昌(2007)论形声字声旁在汉字教学中的作用

[5]郝恩美(1994)《现代汉字的教学方法》

[6]王学作(1980)《析字教学法》

[7]李文治等(1984)《字素拼合法在教学中的作用》

[8]施光亨(1987)《对外汉字教学要从形体人手》

上一篇:初中生英语学习掉队问题浅议 下一篇:浅谈如何让德育走进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