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时间:2022-09-13 12:11:11

想象,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它要求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都必须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知语文的巨大魅力,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教学是一种艺术,而想象就是这艺术王国里的一朵奇葩。在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想象应该无处不在,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一、以想象为钥匙,开启心智,激活课堂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该怎样让语文课堂因为有想象而鲜活起来?我们该怎样让学生在有想象的语文课堂中幸福成长?

儿童的想象就如轻盈的蒲公英,乘着风儿的翅膀遨游于天地间。这要求语文教学彻底走出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的封闭式教学模式,充分拓展空间,增强活力,让学生想象得更美丽,想象得更精彩。首先,转变教学理念,合理制定教学目标,力求尊重、肯定每一个学生的点滴学习成果。如教学《军神》一课时,我在分组讨论中提出:“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感想?你们是怎样解释‘军神’的含义的?”有学生说:“我认为军神是天上的一位神仙,他主要掌管军队。”对学生的回答,我都进行了肯定和鼓励,接着我引导学生抓住“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这一重点句来体会将军那种钢铁般坚强的意志以及为了革命忍受剧痛的崇高精神。这种富有个性色彩的理解,正是在教学目标上超越文本的具体表现。

二、以想象为翅膀,放飞思维

想象力是人的一个天性,孩子的想象力远比成人要丰富。那么,怎么让想象像清风一样吹入语文课堂,以其鲜活的生命力在语文课堂上扎根?

1.在解答疑难的过程中,打开自由想象的空间。每个人头脑中都或多或少有疑问,这是很正常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疑问是一件不足为奇的事情,有时,一个疑问的解答,恰恰可以促进知识的积累和创新,所以,有疑问在很大程度上来讲是一件好事。可是,我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没能在课堂上留足提出疑问、解答疑问的时间和空间,在备课时也没有安排质疑答惑的教学环节。没有疑问,就没有想象的可能。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往往事先预设和规定了所谓的标准答案,这就人为地粗暴地无情地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回过头来想,这真是一件令人悲哀的事情。举个例子来说,老师在黑板上随手点了一个点,问:“这可以代表什么?”接近半数的学生说出了类似的答案,这时一位学生说出了与众不同的见解,让人眼前为之一亮,这就是因疑惑而思考和想象的结果。试想,我们的课堂如果能经常有意识地设疑和质疑,释疑解惑的互动环节一定会不断涌现精彩,呈现非凡。师生在知识的层面上得到了提高,在精神和思想上得到了升华,获得了愉悦的体验,那么,我们的课堂将不再单调。于生,于师,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2.在语文综合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中学也好,小学也罢,都在教材中穿插了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个学习内容。为什么要安排这一项教学内容?其实,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要在听说读写方面加强练习。语文教学不再像以前那么死板地抓字、词、句的积累了,而是重在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课标也紧扣了这一要求,注重最基本的字、词、句的积累,阅读、写作方面的理解,创新能力的提高。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为适应这一发展需求,我们教育工作者也费了不少心思,于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内容应运而生。可是我们一些老师并没有真正重视这部分教学内容,只是一笔带过,这样做很不科学。我们应该在教学中突出它的作用和地位,在综合性学习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给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

综合性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也决定了他所肩负的使命。我们提倡学习方法的灵活性,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习的效率。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学和做”的主题是“说名道姓”,即以“姓”和“名”为话题,介绍相关的知识,提示探究的路径,让学生自主、合作地进行思考、查询、研讨、作文等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姓氏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学生们对此既熟悉又觉得神秘,以“说名道姓”为话题展开学习、调查、探究活动,颇有意义。同时,该册教材也有许多篇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课文,“说名道姓”迎合了这一主题,激发了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从而心向往之。“说名道姓”的主题,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的范畴,体现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语文与文化的关系、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所以,我安排了讲述自己名字里的故事,制作个性化的名片,学习与人初识时的交际技巧等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其实蕴含着许多有趣的语文知识,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其乐无穷。整节课融合了语文的综合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探究性,基本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尤其是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收效甚好。

总之,想象力的培养,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和训练中适时进行,不拘泥于课堂教学的形式,可以采用其他生动的形式进行想象能力的训练。如通过课本剧的表演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把握,这样,我们就可以将抽象变为直观,在创新中融入时代和生活的气息,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因想象而精彩,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责编 莫彩凤)

上一篇:小班幼儿排队三部曲 下一篇:有效性课堂提问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