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的生死观

时间:2022-09-13 12:06:39

司马迁未自杀,而是隐忍苟活。不是苟且偷生,而是忍辱负重。一个真正的勇士更可贵的精神,不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而是敢于应对困苦无所动摇。诚然,守死节仍不失为豪杰,但司马迁绝不愿舍生就死,一了百了。他有着一个梦想,为了这最后的梦想,他毅然决然地苟活着。“重为乡党所笑”,虽无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亦艰难求存。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司马迁。名传千古的《史记》是一部血泪史,其中凝集着他的智慧、坚忍、不屈和抗争。身为太史公,官小位卑,本已为天子所轻;又力为李陵辩护,终于触暴君之怒。天子之怒,震慑下民,虽草木无以自存。遭受沉重打击的司马迁更清醒地认识到专制帝王的残暴,明白了个人无非九牛一毛,虽死千万次,在汉武眼中,仍无异蝼蚁。因此,司马迁彻底地从士大夫群中抽身而出,摈弃了传统的生死观,将毕生精力注于《史记》之中。他勇于揭露统治阶级的虚骄自大,肯定甚至高度赞扬农民和其他底层人民的反抗精神,代千百年来的农民起义领袖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司马迁放弃了愚忠,无“为尊者讳”之嫌。他以这种超乎寻常的“平民史观”评史论时,无疑是远古之斗士。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隐忍苟活的司马迁,虽有泰山压项而不渍,满腹血泪,力举千钧。一部容表十,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的《史记》,是司马迁的宣言书,宣扬了他的矢志不移,坚强不屈。正因为如此,汉武时代的流言蜚语未能将他淹没。他重新站立起来,使众多的显贵名流为之逊色。这就让人们看到,司马迁苟活于一个时代,却永存于浩瀚的历史海洋中,为后人所景仰。

【简评】

内容上见解独到。对于司马迁的生死观作者认识到他不愿自杀,而是隐忍苟活;不是苟且偷生,而是忍辱负重。面对困苦无所动摇,作者的见解睿智而独到。构思大气,基于对司马迁生死观的细腻体察,作者信笔拈来、引经据典、浑然天成,有力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感情真挚,作者以平实又带铿锵的语言论述司马迁的生死观,字里行间却洋溢着真诚深挚的感情,这就为文章“载”下了成功的“根”。

上一篇:“中华文化”最新作文素材 下一篇:关注体育赛事。提高徽标读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