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必须生活化

时间:2022-09-13 10:35:09

浅谈语文教学必须生活化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生活化 语文教材

一、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基础

1.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组或改造。”这三个命题紧密相连。“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是杜威对教育的根本看法。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人类祖先在长期的劳动中锻炼了自己的大脑,改造发音器官,逐步具备可说话的能力。共同的劳动又有了交流思想的必要,如恩格斯所说的:“人们已经到了彼此之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于是,语言就在劳动中“并且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由此可以说“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与生活同步发展。

2.人们是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语言的,一个人从幼儿牙牙学语就开始在社会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他们在生活中听说,说听,模仿着,积累着,不断地领会和应用,由学前到学龄,由小学到中学,参加社会生活和活动就越来越广泛,语言能力也就越来越发展起来。

3.在我们的生活中,语言材料到处都是。语言学习是经常的,大量的,十分丰富,十分生动的;但这种学习又是自发的,常常带有较大的盲目性,随意性,人与人之间在学习的效果上差异很大。因此,还得通过个人不断地改组或创造,使经验得以形成,使人与社会环境得以更好的协调发展。

二、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方略

1.语文教材逐渐走向生活化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师在教学大纲指导下组织安排自己教学任务的最重要材料。要语文教学走向生活化,首先要语文教材生活化。语文教材向生活化发展的方向,应该重视以实践为主的语文能力的培养。

2.语文课堂教学走向生活化

语文教学生活化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中最生动、最直观、最具体地呈现出来。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是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教学的导入如果安排设计得当,就能牵引整个教学过程,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语文导入教学,应遵循一个基本原则,即导入的内容和方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以此为基点,导入还要注意做到自然贴切,新颖别致,紧扣主题,这是语文导入教学生活化的基本精神和根本要求。

3.阅读、写作教学的生活化

阅读到写作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阅读是学生感知、吸收、消化语言材料的过程,是写作的准备。写作除了要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外,还需要个体生活的感悟作为催化剂。所以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只有通过对生活的独到观察,切身的感悟,深刻的反思,才可能激活头脑中的已有的知识经验,事物形象和语言材料,作者才可能文思泉涌,下笔千言,一气呵成。不是说“人情达练即文章”吗?因此,阅读写作教学,一方面,要扩大信息量,加大阅读力度;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观察社会,体验生活,思考人生,以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与自我意识的文章,避免了千人一面,思想雷同的“克隆”文章。

我国语文教育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太多失败的教育提醒我们,语文教育一定要走近生活;语文教育一定要在历史的沉淀中新生;一定要在时代的召唤下奋进;语文教育的发展才能获得源头活水,才会变得生气勃勃。

上一篇:计算机平面设计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下一篇:迈好高中化学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