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文冠果的冬季嫁接技术

时间:2022-09-13 10:06:51

黄土高原文冠果的冬季嫁接技术

[摘 要] 本文的研究目的为通过对黄土高原地区文冠果嫁接技术进行分析,以提高文冠果的嫁接成功率。通过对接穗采集地区的温度、接穗的保存时间、接穗保存的具体措施以及嫁接手法等进行对比试验和研究,发现接穗过程中保护措施、嫁接人员的操作技术及操作手法可对文冠果的冬季嫁接成功率产生直接影响。现通过试验研究的方式,对黄土高原地区文冠果冬季嫁接技术进行探究,以提高文冠果的产量。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文冠果 冬季嫁接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5-0125-01

文冠果为无患子科,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1-2],原产自我国北方黄土高原地区,主要集中在内蒙、陕西、山西、甘肃、河北等地,文冠果的种植适应区主要包括沙草地、撂荒地、多石地区、黄土丘陵地区等。文冠果喜阳,耐半阴,且对土壤有较强的生长适应性,抗旱能力极强,即使在-41.4℃的温度下也可安全越冬。现在黄土高原某地区布设试验基地,对文冠果冬季嫁接情况进行对比试验和分析,以提高文冠果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1 黄土高原文冠果试验基地的基本概况

在黄土高原某地区布设试验基地,该试验基地设在陕西靖边县林业局管辖范围内的苗圃中,全县按地形地貌分为三个区域:北部风沙滩区、中部梁峁涧区、靖边红沙峁――丹霞地貌南部丘陵沟壑区,分别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气候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且通风条件良好。该地区土壤主要以褐色土壤为主,且有少量的黑垆土,年平均气温7.8℃,≥10℃的植物生长有效积温为2800℃,年平均无霜期为130d,年平均降雨量395.4mm,平均日照时数为2768.2h,为苗木生长提供了重要的地质、土壤和气候条件。

2 冬季嫁接文冠果的试验方法

本研究中接穗来源主要来源于陕西、内蒙、辽宁的五个县区,主要包括5个采集区。根据各地区接穗在萌动时间上的差异,接穗的选取日期为7月10日~9月31日。在Ⅰ区采集接穗53株,在Ⅱ区采集接穗815株,在Ⅲ区采集接穗581株,在Ⅳ区采集接穗349株,在Ⅴ区采集接穗179株。采集过程中,接穗所处环境的最低温度为-2~6℃,所处最高温度为8-21℃,在此种气温条件下,采集接穗进行嫁接和对比试验。

接穗给予不同的保存方法,主要采用三种保存方法:即:低温湿藏、常温保存、低温冷藏,通过对比嫁接成活率,对三种保存方法进行对比试验。其中,常温保存是指在接穗采集后,将其直接放置在密闭环境内,放置时间为6小时左右。低温湿藏是指接穗采集结束后,即刻使用湿棉包裹冰块,并通过此种方式降温。将接穗放置在温度为10℃以下且湿度充足的环境下保存,保存时间为2d。低温冷藏是指将接穗切口5cm的切口,并将其浸泡在水中,浸泡12h后,将其放在0-5℃的冰箱中保存。

由掌握文冠果专业技术的相关技术人员实施嫁接操作,在嵌牙接的基础上,Ⅰ区、Ⅱ区采用1cm切芽,从两个方向交叉缠绕捆绑;Ⅲ区、Ⅳ区及Ⅴ区采用2-3cm切芽,沿一个方向缠绕捆绑嫁接。

3 文冠果冬季嫁接的研究结果

3.1 影响文冠果冬季嫁接成活率的主要因素

文冠果的的接穗采集时间为7月10日~9月31日,嫁接时间为10月1日~11月29日,接穗采集后最长的保存时间为1个月。Ⅰ区、Ⅱ区、Ⅲ区、Ⅳ区的接穗采集时间为连续3天,且采集区域集中在辽宁省部分地区及内蒙部分地区,但接穗保存方式存在差异性。Ⅳ区接穗开始萌动,且嫩芽开始膨胀变大,大部分嫩芽长出1cm以上,Ⅴ区接穗的采集地区为陕西省南部。若能对5个采集区的接穗实施良好保护,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低温湿藏、低温冷藏、湿沙埋藏法等,保障接穗在保存过程中避免受到热空气和潮气影响,保障接穗在1个月的保存期内完好,提高嫁接成功率,具体见表1。

4 研究结论

影响文冠果嫁接成活的相关因素较多,有研究显示[3],文冠果嫁接成活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接穗采集地区的温度、接穗的保存时间、接穗保存的具体措施以及嫁接手法等。本次研究也证实了上述观点,但同时也提出,若在一定时间和温度范围内,接穗的保存时间以及采集地区的温度不会影响文冠果的嫁接成功率。针对此种情况,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提高黄土高原地区文冠果的嫁接成功率。

首先,要妥善保存接穗。采集接穗后,要根据采集区域、接穗情况等具体因素选择低温湿藏、常温冷藏以及低温冷藏等方式进行保存。在接穗保存过程中,要注意接穗在保存期间不受热、不脱水,可使保存期延长到1个月,且不会对嫁接成功率造成影响。但需要注意,在接穗采集后,常规保存的时间不宜过长,常规条件下保存时间过长将导致接穗受热,出现脱水现象,使嫁接成活率降低。

其次,接穗采集地区温度要适宜。若接穗采集地的温度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将不会对嫁接成活率造成影响。同时,也可保障接穗萌动、尚未展叶前采集的接穗嫁接成功率。

再次,提升嫁接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文冠果嫁接成活率与技术人员的嫁接技术息息相关,因此,无论是新上岗的嫁接技术人员,或是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均需要进行再培训和训练。

最后,需要掌握正确的嫁接方法。嫁接成功率与幼芽长度、绑带缠绕方法以及嫁接速度等关系较为密切,本次试验仅选用两种长度范围进行嫁接成活率的对比试验,在其他长度上的嫁接成活率仍需要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郭有燕,张文辉,周建云,等.黄土高原丘陵区文冠果天然种群实生苗更新特征[J].林业科学,2015,51(2):11-17.

[2]郭有燕,周建云,何景峰,等.文冠果种群繁殖方式及其在种群更新中的作用[J].应用生态学报,2014,25(11):3110-3116.

[3]王玲,赵广亮,黄金.嫁接不同文冠果品种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5(8):69-75.

上一篇:电视行业互联网化演进的解决方案 下一篇:洛阳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