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区优良乡土树种小叶杨栽培技术

时间:2022-10-28 10:56:34

黄土高原区优良乡土树种小叶杨栽培技术

摘要:小叶杨为深根性阔叶树种,根系发达,耐旱、耐寒,适应性较强。木材轻韧,结构细致,纤维品质较好,可供建筑、家具、胶合板、火柴杆、造纸等用。也是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四旁”绿化的主要树种之一。通过长期实践,研究总结出其育苗、造林方法技术,对这一植物在子午黄土高原繁殖和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叶杨 生物特征 造育技术

1、基本特性

1.1 形态特征

小叶杨为落叶乔木,属杨柳科、杨属植物,其变种有垂枝小叶杨、秦岭小叶杨等。树高 15m~25m,大者胸径1m以上。树冠开展,通常为阔卵形,树皮灰褐色,老树皮粗糙,具沟裂。小枝光滑,红褐色,后变为黄褐色,长枝棱线明显。叶形变化大,菱状倒卵形,菱状卵圆形或菱状形,长3cm~12cm,宽2cm~8cm,上面淡绿色,下面苍白色,边缘有细钝齿。萌生枝上叶常为倒卵形,先端短尖。雌雄异株,果序长达15cm,蒴果小,无毛,熟后2瓣裂或3瓣裂。花期4月~5月,果熟期5月~6月。

1.2 生物学特性

小叶杨为深根性阔叶树种,根系发达,耐旱、耐寒,适应性较强。在海拔 1000m~3000m之间均可生长,尤以河谷地带生长良好。在子午岭林区山沟、河边、阶地、梁峁上都有分布。它木材轻韧,结构细致,纤维品质较好,可供建筑、家具、胶合板、火柴杆、造纸等用。也是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四旁”绿化的主要树种之一。

2、育苗

小叶杨育苗可采用播种育苗或扦插育苗。

2.1 播种育苗

2.1.1 采种

5月中下旬果实成熟后,以果实变黄、部分果实吐白絮时及时采收。采回的果实摊放在室内蓆子或水泥地上晾晒,厚5cm,每日翻动5次~6次,2d~3d果实全部裂嘴后,用竹条或柳条抽打脱粒。细筛精选,去杂,即得纯净种子。

2.1.2 种子储藏

一般当年采种当年育苗,随采随用,尽可能避免采用隔年种子,若暂时不播,需采用密封贮藏法储藏。方法为:将充分干燥到4%~5% 含水量的种子置于玻璃瓶、陶瓷容器中,加盖后用蜡密封,并在容器中放入木炭、草木灰或氯化钙等干燥剂。木炭与种子比例为1:4~5,分层放置。经过贮藏的种子播前要用低温水浸湿催芽,并用0.5%的硫酸铜溶液消毒处理后播种。

2.1.3 圃地选择

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排灌良好,土壤疏松、肥沃、湿润的地块;无水源污染、土壤污染和空气污染;土层厚度≥70cm,pH值在6.0~7.5之间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作苗圃地。

2.1.4 整地

上年秋季深翻圃地,深度>25cm,翌年春季浅翻,并碎土、耙平,细致整地,做成畦床。床宽1.2m~2.0m,长5m~10m或视地形而定,两床间留畦梗,梗宽30cm~40cm,梗高5cm~10cm,做到床面平整,能灌能排。整地前撒施硫酸亚铁300kg/hm2进行土壤消毒,并配施过磷酸钙750kg/hm2,磷酸二铵300kg/hm2。根据圃地肥力状况施入有机肥50000kg/hm2~75000kg/hm2。

2.1.5 播种

6月上旬种子成熟后随采随播。采用落水播种法,即播种前先灌足底水,待水快渗完时,将种子播于床面,撒播或条播均可,然后用过筛的“三合土”(1份细土,1份细沙,1份腐熟的有机肥)覆盖,以种子似露不露为度,播后覆草2cm~3cm遮阴保墒。播种量可根据种子质量和发芽率确定,一般播种量为4.5kg/hm2~7.5kg/hm2。

2.1.6 管理

播种后2d,即开始出土,3d~5d幼苗大量出齐。从出土到真叶形成期要及时洒水或浇水,保持苗床湿润。苗高2cm~3cm时,进行间苗和拔草。苗高4cm~6cm时定苗,株距5cm~10cm,留苗量为12万株/hm2~18万株/hm2。苗木速生期要加强水肥管理和中耕除草。

2.2 扦插育苗

2.2.1 插条采集

选择生长健壮、发育良好的1a~2a生、粗度0.8cm~2.0cm的枝条作种条,尤以1a~2a生苗木平茬条为好。春、秋两季均可采集。春季采集以3月底至4月初树木萌动前5d~10d进行。秋末冬初采集的种条,需通过冬埋窖藏处理。

2.2.2 插条剪制

先将插条以粗细不同进行分级,再剪截成长度为15cm~18cm的短条,上端平下端斜,然后按直径大小,以50根或100根扎成一捆,整齐排放在阴凉湿润处备用。

2.2.3 插条处理

春季扦插前,将种条放入清水中浸泡3d~5d,或用ABT生根粉蘸浸处理。

2.2.4 整地作床

土壤封冻前深耕20cm~25cm,施腐熟有机肥75000kg/hm2,并混施呋喃丹颗粒剂30kg/hm2~45kg/hm2,防治线虫及地下害虫,并整地做垄床。垄床底宽70cm、上宽30cm、垄高20cm。做床后趁墒覆膜。

2.2.5 扦插

3月中下旬将处理后的插条按株行距20cm×30cm扦插于苗圃垄床,深度以插穗顶端外露地面2cm为宜,并压实,使插穗与土壤密接,浇透水,用细绵土封口。扦插时用直径略大于插穗的木棒在薄膜上打孔后扦插。

2.2.6 苗期管理

插后要适时灌水,插穗生根前浇水1次~2次,以后每10d~15d浇水1次。6月~7月间施追肥2次~3次,每次施速效氮肥150kg/hm2。生长期间及时抹芽、松土、除草。

2.2.7 病虫害防治

扦插成苗后常出现腐烂、叶斑和煤污等病害侵染,结合田间管理,及时喷洒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800倍液进行防治。扦插苗进入生长旺季后,易遭受蚜虫、蚧壳虫和卷叶蛾等害虫的危害,及时喷洒石硫合剂进行防治,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4.5%瓢甲敌乳油15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喷杀成虫。

2.3 苗木出圃

2.3.1 出圃标准

播种苗:苗龄1-0,苗高≥100cm,地径≥1.0cm。苗龄2-0,苗高≥150cm,地径≥1.5cm。插条苗:苗龄1-0,苗高≥150cm,地径≥1.5cm。苗龄2-0,苗高≥200cm,地径≥2.0cm。根系发达完整无严重伤痕,苗杆通直,梢端完全木质化。

2.3.2 起苗包装及运输

春季在萌芽前进行,秋季在苗木落叶后进行,起苗后立即假植。起苗后进行产地检疫。按照苗木出圃标准将合格苗剪去四周二次枝,打捆,用生根粉或者泥浆蘸根后用草袋或塑料袋包装,包内外各放置标签一枚。达不到出圃标准者归圃培育。运输过程,注意保温、保湿、防冻和通风透气。

3、造林

主要采用植苗造林与插干造林。

3.1 植苗造林

3.1.1 造林季节及

植苗造林一般在春季或秋季进行。

3.1.2 栽植密度

营造防护林一般株行距为1.5m×2.0m或2.0m×2.0m,用材林株行距为3.0m×4.0m或4.0m×4.0m。

3.1.3 栽植方法

严格按照造林作业设计,先进行整地,后组织人工进行栽植,将苗木栽到已整好的坑穴内,栽植时要做到“三埋二踩一提苗”,即先填熟土踩实后将苗木上提一下,再填土至坑穴的一半踩实,然后将剩余的土填入坑穴,坑穴须低于地面2cm~3cm。

3.1.4 抚育管理

幼林的抚育管理主要包括松土除草、管护和病虫害防治。用材林要进行灌溉和施肥。及时进行松土除草,松土深度为5cm~10cm,造林后第1a~2a每年进行2次~3次,第3a~5a每年进行1次~2次,除草与松土相结合。造林后,适时进行修枝、除蘖、整形等抚育,并对幼林地进行封禁。做好幼林地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尽量减少危害损失。

3.2 插干造林

3.2.1 插干选择

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母树中上部2a~5a生枝条或萌生的2a~3a生、端直均匀的枝条做插干,直径3cm~5cm,长1.5m~2.0m,剪除侧枝。按照粗细进行分级,每10根~20根进行捆扎。

3.2.2 插干处理

将插干大头朝下浸泡在流动的溪水或水渠中,浸泡时间为10d~15d。

3.2.3 栽植方法

春季地温升高后,将处理好的插干埋入栽植穴,踩踏坚实,栽植深度50cm~80cm,栽后灌水座苗。

3.2.4 造林密度

株行距1.5m~2.0m×2.0m~3.0m,与沙棘、紫穗槐、柠条等灌木混交,其密度依立地条件或混置方式而定。

3.3 幼林抚育

内容包括:整形修剪、改土施肥、灌水、割除杂草、病虫害防治等。

上一篇:夯实安全管理措施保障企业发展壮大 下一篇:浅谈如何做好公路工程档案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