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物课程创新基地建设主要内容

时间:2022-09-13 09:53:57

浅谈高中生物课程创新基地建设主要内容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8-203-01

课程基地是现有教学课堂的延伸、升华和互补;课程基地是基础教育内涵发展、转型、升级的探索;课程基地是硬件(设施设备)和软件(课程、师资、资源)的统一,是理念、方法、路径的融合。2016年5月,我校以申报方案初评第一名的好成绩,被重庆市教委批准为普通高中发展促进计划的生物课程创新基地。我校师资队伍雄厚,综合实践能力强。拥有丰富的课程开发与实践经验,在重庆市未开展创新基地建设前,我校生物组已经开始了研究具有武隆特色的资源性研究,如冉明柱老师的《中学生生物综合实践研究》已经在做标本制作、模型制作、环境保护、调查植被等研究,王晓辉老师建立的《初中生物课程资源网》收录了校园多种植物,,并获重庆市优秀教育成果二等奖。为基地建设提供保障。笔者现对基地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提出一些个人的思考。

一、课程基地的建设主要内容

1、创设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想学”

实验是生物学科的重要特征。为此,在课程基地建设过程中,生物课程基地着眼于生物实验室的建设,为学生学习生物营造更好的教学环境。校领带在新校区为生物基地创建5大生物中心:实验探究中心,包括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显微数码实验室、遗传实验室、探究实验室、创新实验室等。网络资源中心:继续支持高中生物资源网建设、完善。研修活动中心:定期召开教师论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构建突出核心教学内容的生物模型,让学生“易学”

利用现有生物资源,按照课程标准,结合武隆生物教学资源创设新型学习环境,以改进生物课程内容实施方式为重点,以增强学生实践认知和学习能力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建立高中生物教学4库,高中生物教学课件库、高中生物教具库、高中生物微课库、高中生物全套Flas库。建立一个生物模型制作探究实验室,让学生在自己制作模型的过程中体验生物知识的发现和产生过程。形象直观的体验,引导学生演示、验证、巩固和拓展学习内容,增强学生对抽象内容的直观理解和对具体形象内容的抽象概括,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能。

3、构建有效的自主学习的互动平台,让学生“能学”

优化教学过程,高度重视技术推动的互动学习平台的研发,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开发建设人机互动、自主测验的教学用具、设施设备和教学场所,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快乐学习的内生机制的产生。

(1)构建生物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平台

以多个生物实验室为基础,以系列课程为依托,以各种仪器、标本、设备等为工具,开发生物数字实验室、生物数码探究室,构建生物自主学习平台。

(2)搭建生物课程资源平台

利用原来《初中生物课程资源网》进行改建《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网》,网站包括建立生物课程基地开发团队,维护团队,资源载入团队,利用网站进行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完成教学论坛、名师专家在线视频讲座等。师生共建生物微课库(生物教学微课库、武隆旅游微视频库、小组合作探究视频库、学生实验视频库)、最美武隆图片(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图库、旅游产品精美图库),我们将致力于服务课堂、训练、评估、研修等全方位学科资料建设,建立一个属于生物课程基地的特有网站。

(3)建设武隆特色的生物体验实践主题馆

通过不断地标本制作,建立武隆喀斯特动植物微型标本馆;利用师生对校园植物的调查,共同构建校园植物鉴赏室;利用每年的山地越野赛资源,成立山地越野赛体验馆;考查武隆加工厂,建立土特产食品加工体验馆。

4、构建新课程教材体系,开发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让学生“爱学”

课程基地努力编写一系列校本课程,开发以”倡导低碳保护武隆”为主题的系列校本教材;开发《生物学史》、《武隆鸟语花香》、《白马森林生物多样性》、《羊角豆干的生产与销售调查研究》、《武隆特色物种赏析》、《武隆旅游与生活》、《武隆乡土文化》、 《武隆奇特动植物分享》等一系列丰富而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和多样化的学习条件。并在高一高二开设相应的选修校本课程。

5、构建创新基地教师成长发展中心,让教师“互学”

通过教研组织建设在基地、教研活动开展在基地、成果首先应用在基地,大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以名师支撑基地,以基地成长教师,以教师发展学生。主动邀请市、县教研部门指导基地建设,在全省范围内邀请相应学科的省市县名师、特级教师、课程开发与建设的专家等作为课程基地成员,不断创新和完善工作机制,努力实现基地的工作目标。聘请原西南大学生命科学院植物生理学教授、重庆市未来教育家、重庆市特级教师为基地顾问,对基地建设提出意见和指导我们如何开展基地建设和应用等工作。

6、探寻学生实践创新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善学”

加强学生对生物课程的体验和感知,在生物综合实践活动中巩固知识、增强技能,逐步养成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善于创造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1)加强“生物园”建设,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

利用新校区规划“生物园”建设,可让学生完成群落演替、种群密度调查、物种丰富度调查等实践活动,还可自己动手完成豌豆杂交遗传实验,探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因素等综合性实验。学会嫁接、接种等活动。

(2)组建课堂外生物兴趣综合实践基地

我们会充分利用武隆各单位的支持,建立一系列综合实践基地,如: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实践基地(环保局、污水处理厂、农牧局协办)、蔬菜水果考查基地(白马草莓基地、羊角樱桃基地)等,校外成立多个调查小组(景区生物调查组、洞穴生物调查组、湖泊生物考察组、原始森林调查组等)。这样将形成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综合探究体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基地的创新点

1、立足于学生,丰富学习方式,把基地建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优秀平台

2、突出实验教学,突显学科特色,打造特色学校

3、着眼未来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素质

4、基于教师,将基地建成教师专用发展的大舞台

5、有利于促进学校发展,改善我县教育,发挥示范引领辐射作用

上一篇:用好描写才能突出形象 下一篇:关于小学英语趣味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