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业理念抓农业产业化发展

时间:2022-09-13 09:01:44

以工业理念抓农业产业化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建立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但与此同时,也形成了超小规模、高度分散和“小而全”的家庭经营格局。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以工业化、城镇化、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代表的“三化同步”的发展,这种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与市场化发展、农户经营规模偏小与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规模小、高度分散的家庭经营模式,不利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环节分工的细化及其基础上协作的深化,这不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这就需要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来解决这一系问题,近年来,霍邱县农业产业化工作通过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发展步伐加快,工作成效明显, 截止2011年底全县已拥有省级以上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34家,全县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已达1家,5亿元以上龙头企业2家,亿元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6家,产值2000万元以上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35家,2011年全县农业产业化年加工产值60.10亿元,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全县17.3万农户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户均增收2010元。

虽然 霍邱县的农业产业化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也存在很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新发展理念。仍然是“在农言农”,缺乏新的发展理念,现代化企业化管理理念没有真正的体现,同时农民综合素质整体不高,应用新技术能力较差,接受新事物能力弱,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不相适应,制约了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新技术的推广;二是发展后劲不足。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作用普遍不强,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生产者从生产到销售一条龙负责,农村经纪人队伍不发达,缺乏带头人;为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效率的社会分工不细,农业标准化程度不高,缺乏农业品牌,同时产业化发展缺乏有力地资金支持。

因此如何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这就需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企业化管理理念来把现代生产要素引入农业,组织农业生产力,提高农业专业化、商品化水平。以工业理念抓农业产业化发展,从市场体系建设、法律法规完善、金融支持和信息服务等方面营造良好的产业化发展环境和氛围。

一、壮龙头

围绕农业产业化倍增计划,重点在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上下功夫。一是对重点龙头企业实行一企一策。择优选择现有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龙头企业进行分级管理,重点培育,着力打造龙头企业的甲级队和乙级队。按照工业企业管理的办法,对重点龙头企业实行领导联系、部门帮扶,做好定期调度,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帮助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二是政策扶持。对重点龙头企业在项目安排、土地使用、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倾斜,促其尽快做大做强。

二、建基地

充分发挥名优农产品资源优势,促进农业产业化夯实基础,增强后劲,按照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商品化的要求,筛选确定特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实施重点建设,打造一大批现代农业综合小区,通过优化县域布局,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增加效益,从而不断增强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造集群

一是抓产业集群。重点在企业产品上下游之间开展分工协作,培育建立产业配套、分工明晰、功能齐全的产业体系;二是延伸产业链。围绕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全力组织突破,通过招商引资、合作嫁接、整合的办法,促其做大做强,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四、组协会

按照一个支柱产业一个部门牵头、一个规划引领、一笔经费启动、一个法人承办、一个专业协会链接、一批大户支撑,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办法,坚持不懈地抓好农业特色产业协会的建设,推动农业特色产业建设与发展,真正把农业特色产业协会建设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抓手、信息交流的平台、创新合作的平台、科技培训的平台、产业链培育的平台。

五、抓招商

树立以农业招商引资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理念。利用产业园区、基地、专业市场等平台的资本承载作用,积极编制投资回报率高、市场前景好的农业招商项目,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吸引外地有雄厚资本的集团公司通过兼并、收购、划转、合资等方式,投资开发高效农业、精品农业和设施农业。积极引导本地龙头企业主动与国内外同类大中型龙头企业攀亲结友,加强沟通和联系,用好的项目、优势的资源、优良的投资环境和低廉的成本吸引他们投资合作,共同开发,进行技术改造、嫁接,借助外来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支持,实现六安市农业产业化的超常规发展。

六、增投入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在财政加大投入的同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出台优惠政策,从税收、土地、科技、信息、资金等方面给予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倾斜和扶持,切块扶持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企业,以加快其发展。二是抓项目争取。积极做好项目储备,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源,充分利用国家继续拉动内需的政策措施,编报大项目,谋划后备项目,积极跑部跑省争取项目的投入。

七、畅物流

立足本地资源、区位和交通优势,在新建一批大型专业农贸批发市场。鼓励和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到外市、外省设窗口、进超市。大力扶持农村营销大户、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支持、鼓励和发展农民开展农产品加工、销售服务,自办购销组织。加强智能化农资、农产品储运工具的开发生产,改造现有的运输工具,提高设施和装备的利用率,加强农资、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系统和信息系统建设。

八、树品牌

围绕发展抓品牌,抓好品牌促发展,创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部门联动、专家咨询、社会参与”的农产品品牌创建机制,积极争取加大财政奖励和政策扶持,重点开展好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安徽名牌农产品、安徽省著名商标等农产品的培育、申报和评审工作。要通过每年三大农展平台,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资源,加大品牌农产品宣传推介力度,扩大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上一篇:关于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思考 下一篇:德阳市旌阳区新农保“政府采购企业服务”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