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能否成为中国的苹果?

时间:2022-09-13 07:30:23

华为能否成为中国的苹果?

2012年4月8日,华为消费者业务集团CEO余承东在个人微博上放言:“安卓的易用性体验不如苹果IOS,且版本变化快,应用市场也有差距。华为Emotion UI今年6月份版本将解决此问题,学习借鉴了各家之所长,融入华为的创新和增强,将树立易用性和客户情感体验的里程碑。”4月10日,他再次在微博上写道:“全球手机行业正处于洗牌期,最终只有极少数厂家能够活下来,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全力以赴,背水一战!”在他看来,两款即将上市的手机,寄托了“华为手机在中高端发力的梦想”,究竟华为的梦想能否成真?能否书写一个苹果似的中国传奇?

2012年3月8日,在苹果公司推出新iPad之后,华为消费者业务集团cEO余承东在微博上表示,华为最新的平板电脑MediaPad 10 FHD在硬件上已经全面赶超新版iPad;翌日,余还表示将在2012年底预计会推出一款比iPhone5还要强大的旗舰手机。2012年,华为在智能手机领域全球销售量的目标为6000万台,中国市场占有率达到30%—40%。

华为正在学习苹果的纵向垂直整合策略,在两个层次上进行战略转型,并利用自身在电信设备以及技术等多方面的能力在智能手机市场进行扩张。

两个层次的转型

华为的电信设备业务在最近几年增长很快,与行业第一名爱立信(Ericsson)的差距逐渐缩小。根据路透社(Reuters)对华为2011年财报的分析,华为在电信设备方面的收入达到210亿美元,这一数字超过爱立信去年198亿美元的收入。

在发达国家市场当中,因为金融危机以及市场进入壁垒的影响,华为在电信设备方面的增长面临困难;而中东、北非等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地缘政治风险又在扩大。根据Gartner的市场研究报告,受到欧洲债务危机以及全球经济放缓的影响,全球电信设备支出的增长率仅为6.6%,较去年出现大幅度放缓。

2012年3月24日,澳大利亚政府以安全为由,禁止华为对数十亿澳元的全国宽带网设备项目进行投标。现在的电信设备领域,由于各方存在的交叉持有专利的问题,已经进入战略僵局;而市场规模的限制,则为三分之二收入来自电信设备业务的华为带来了增长的天花板。

在“公司层战略”上,华为由原来的专注于电信设备领域,通过相关多元化扩张至企业信息化业务和消费者业务。依托芯片设计、系统集成、软件与云计算等多方面的技术积累,根据客户性质的不同,华为已经成立了从电信运营商到消费者的三大业务集团。

在消费者业务方面,华为已经在全球各地设立了研发中心,并以开放式的态度招募了多个国家的多方面人才。担任消费者业务集团COO的万飚表示,华为将在2011—2013年之间采用三步走的策略,将其品牌由B2B领域拓展至B2C领域,目标成为全球第五大手机制造商。

在“职能层战略”上,华为的消费者业务已经抛弃了原来的性价比路线,开始向中高端迈进。2012年2月,华为在移动世界大会(Mobile World Congress)上展示了旗舰产品Ascend D Quad智能手机,预计其售价将在400—500欧元左右。2012年3月,华为退出了泰国政府对90万台平板电脑的采购竞标,其原因主要是竞争对手的报价远低于华为的报价,而华为更加关注于产品的利润率。

熟悉消费者业务需要多种策略

手机产业的发展历经了三个世代(Era),每个世代的成功因素都不尽相同。华为消费者业务的成败在于能否将原有的竞争力拓展至新的领域。

在第一个世代中,手机是作为电信设备附属“终端”的角色出现的,制造商主要依靠通信技术实现竞争优势。在这一阶段,大型的电信设备制造商成为了主流的手机厂商,诸如:爱立信、西门子(Siemens)、摩托罗拉(Motorola)等。

在第二个世代中,随着拍照、音乐、视频等多媒体娱乐功能的融入,手机产业开始脱离电信行业体系,产品设计与硬件素质成为了核心成功因素。消费类电子企业开始进入手机行业,如:三星(Samsung)、索尼(Sony)、飞利浦(Philips)等厂商;而传统的电信设备厂商则逐渐退出。2009年底,由于svmbian$60的软件系统和硬件平台无法支持大型的手机游戏,诺基亚停止了其游戏手机N-Gage的开发,标明这一世代的发展已经到达极限。

在第三个世代中,手机以“移动互联网”终端设备的角色出现,制造商利用自身的优势进行整合和拓展,并搭建相应的“生态系统”,“体系竞争力”成为关键要素。苹果公司iPhone成功的因素之一,就是通过将PC领域的操作系统与手机领域的硬件平台进行整合,从而打通了两大领域,并形成了体系竞争力。而苹果公司的“去Google化”也标志着其企业竞争力拓展至其他领域;而谷歌则通过收购Android和Motorola手机业务,完成了互联网、OS和硬件的战略布局。

华为的竞争优势在于与运行商的良好关系以及自身的技术能力。与运营商的良好关系将为华为带来销量和知名度,提供出货量的保证。以中国市场为例,三家运营商都将业务增长点放在了“移动数据业务”方面,中低端运营商定制手机的出现,保证了华为终端业务的规模。

由于中国联通对于iPhone的补贴过于高昂,从2011年5月开始逐渐引人华为等厂商中低端智能手机,12月新增3G用户达到创纪录的349万。随着LG和HTC等厂商在运营商定制业务方面的放缓,华为迎来了机遇期;2012年5月底,华为将为T-Mobile推出两款新的my Touch智能手机。

在芯片设计、云计算等多方面的技术优势,也成为了华为终端业务的技术基础和生态系统的基础,而未来一旦实现整合和打通,即可以形成全体系的竞争力。华为的互联网业务部还提供了诸如网络存储、浏览器、IM、应用程序商店、网上商城等综合性移动互联网产品及服务,这些都会为手机业务的未来发展提供保证。

手机市场总体正在全面向“移动互联网终端”迈进,市场处于大规模“并购与整合”的动荡状态,这为华为的发展带来了机会。

随着运营商逐渐提升对于数据业务的关注度,华为在电信设备方面的优势使其在市场竞争中更加独特。2012年2月,中国移动总裁李跃透露,中国移动将在2012年全面扩大TD-LTE的规模试验和部署,今明两年预计投资2000亿元。通过提供综合的电信设备与终端,且以开放的态度不强调对最终用户的控制力,使得华为可以进一步地进入手机领域的中高端市场。

另外,立足中国市场以及对本土市场的了解,是本土厂商的巨大优势。据移动市场咨询FlurryAnalytics最近的报告显示:2012年2月,在中国苹果iOS和Android设备激活量已经超越美国。

手机业务对于华为最大的挑战,在于对消费者业务的不熟悉。华为作为一个较为低调的、在消费者市场品牌力较弱的厂商,如何打入高端市场仍然需要多方面的策略。品牌、制造、零部件体系的供应和相关技术等,都需要华为加以投入。例如,2010年中期,由于三星AMOLED屏幕产能不足,HTC不得不采用其他公司的显示屏幕,影响了其手机的出货。华为高管万飚表示,华为将把营销方面的支出增加一倍以上,占销售额的比例将从2011年的2%提高至4%~5%。

上一篇:训练手册 第5期 下一篇:数字化新世代:一场19亿小时的注意力争夺战